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41

第41章 “飞将军”黄公略大义灭亲

黄公略,红一军团的高级将领,与朱德、******、彭德怀被人们并称为“****彭黄”。国民党当局曾贴出一纸告示:“若有捉拿****头子黄公略者,赏大洋5万元;若有击毙黄公略拿头来见者,赏大洋2万元。”有人曾在后面加了一句:“若有拔到黄公略一根汗毛者,赏黄金万两”,由此可见黄公略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慑力。1931年夏,黄公略率红三军取得白云山战斗胜利,******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黄公略由此赢得了“飞将军”的美誉。

黄公略之所以受到军民的尊敬和拥戴,除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斗争中战功卓著,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对党的赤胆忠心。

据说,国民党反动派两次派人挖了他的祖坟,把他的祖父、父亲的尸骨扔进湘江,还把他的母亲和妻子扣在长沙,并采用种种卑劣的手段要挟他,企图动摇他的革命决心。但他始终未改革命志向,且越挫越勇。

在赣南,至今还流传着飞将军“大义灭亲”的故事。

1931年夏天,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围剿”被红军粉碎后,******想出一条诡计,委任黄公略的堂叔黄汉湘为宣抚使,前往苏区进行“招抚”,妄图分裂红军。

一天,有两个人顶着烈日,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进入苏区境内。黄昏时来到村镇前,两个正在巡逻的红军战士走过去询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其中一个年纪大的连忙弯腰回答:“我们是来探亲的,从湖南湘乡县来找红军军长黄公略先生,我们是他的兄弟,分别多年,特地从家乡来看望他。”

第二天,这两个人被送到红三军军部指挥所,黄公略不在。彭德怀出面接待并设便宴。经过一番盘问,这两个人交代了这次来苏区的使命。那个年纪大的叫黄枚庄,是黄公略的大哥。黄汉湘派他做说客,并交给他一封******致黄公略的亲笔信,让他们到苏区劝黄公略投降。

黄公略接到彭德怀来电:“令兄黄枚庄来黎川,为******充当说客,如何处置,请电示。”黄公略看完电文,激愤异常,立即回电:“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如何处置黄公略的大哥,一时成为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红三军的负责人立即电告******、朱德。******回答:“这个问题由公略同志自己处理吧。”黄公略给******写了一封电报稿:“在红军的沉重打击下,******为了挽救他的失败,采取分裂红军的可耻阴谋。我黄公略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对******不抱任何幻想。我义无反顾,与黄枚庄一刀两断,并请求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各军,借以教育部队提高革命警惕。”

根据黄公略的要求,红军对黄枚庄进行了详细的审问,将口供一一记录在案,并砍下黄枚庄的头,装在一个木箱里,写了一封“蒋贼卖国,罪当刀剐,枚庄甘当走卒,还尔狗头”的信给******,让同来的人带回去。不久,黄公略觉得应在军队中进行反奸教育,向******、朱德提议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全军,作为反面教材,揭穿敌人的阴谋诡计。中央苏区广大军民从这件事中受到深刻的警示教育和鼓舞,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反“围剿”战斗中去。

******知道这件事后,高度赞扬了黄公略公正无私、大义灭亲的革命行动。此后,“飞将军”为革命大义灭亲的佳话,一直为后人传颂。

(刘青环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