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51

第51章 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模范兴国”

红色兴国,是模范兴国。

“模范兴国”荣誉称号的来历要追溯到烽火连天的苏区岁月。最早称呼兴国为“模范县”的人,是时任****江西********的李富春同志。1932年冬,****兴国县委和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响应党的“一切力量给予战争”的号召,在物资菲薄的艰难岁月里,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领导全县人民创造了闻名苏区的“第一等的工作”。在江西省两个月冲锋工作竞赛中,兴国县夺得总分第一名,获得全省总锦标。在全省工作总结大会上,李富春作了“江西兴国县扩大红军的记录”的报告,宣布兴国是扩大红军的模范县,号召全省学习兴国的先进经验,并组织了一个“十县参观团”到兴国县参观学习。借助这次扩红先进的表彰,兴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积极努力,成为各项工作的模范。为此,兴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要求各级党员和干部在各项工作中起榜样示范、模范带头作用,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和完成的革命任务,干部和党员首先做到,做群众的表率。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兴国县创造了党员和干部的“十带头”制度,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优待红属带头。同时,提出要成为“四个模范”,即扩大红军的模范、土地革命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经济文化建设的模范。兴国县号召党员和干部“十带头”、争创“四个模范”活动,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注。

在中央苏区短短的五年多时间里,当时仅23万人口的兴国县,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其中1933年5月,兴国的地方武装“兴国模范师”5161人集体报名当红军,轰动了全苏区,中央政府嘉电称赞兴国是“创造百万红军的先驱”。1933年6月,******在中央苏区七个模范少先团集会上盛赞:“中国外国,不如兴国。”1933年9月27日,在****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代表中央局授予兴国县“我们的模范县”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在江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兴国县又荣获“全省第一模范”的奖旗。1934年1月,******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发出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在这次大会上,******欣然给江西兴国县的代表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会议结束后,代表们高高兴兴地把******的题词带回来。为了保持“模范兴国”的光荣称号,在********谢名仁的提议下,兴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特地将题词制成四块红漆匾额,高悬在兴国城的东、南、西、北四个进城的街口上,激励苏区干部永葆党的本色和作风,以唤起百姓全力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一时间,模范兴国享誉整个苏区,后绵绵传颂至今。

(韩成意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