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55

第55章 红色邮路上谢德桃舍身护信

今天,在邮政局邮寄一份函件,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且能保证快捷送达。可是,苏区时期,靠递信员徒步送信,甚至是要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或封锁,那是多么的艰难啊。由于当时那个年代通信设备很不普遍,除了大军团指挥作战需要有少量的有线电话或无线电台外,一般的都是通过交通传递来沟通情况和进行联系的。由此,苏维埃邮政局开办了特别快信业务,专门传递党、政、军的紧急文件,为苏区革命战争筑起一条红色的邮路。特别快信必须在封面左端标明“特别快”三个字,邮局对特别快信的递送,规定专人负责,昼夜兼程,风雨无阻,限时限日送到目的地。递信员日常每小时徒步行程十华里,紧急时要跑几十里。递信员百里送完信刚回到局里,往往又有新的“特别快信”的任务,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又立即出发。就是这样一项特殊工作,不仅要求递信员体能好,善走能跑,还要能随机应变,具备一定胆识和较高的政治觉悟。

一天,瑞金县邮政局收到一封特别快信,“特别快”三个字再次映入副局长谢德桃的眼帘。这份特别快信是要立即送往福建长汀。途经闽西工农通讯社秘密交通区路线:瑞金—古城—长汀。然而瑞金县至福建长汀大概有60公里的行程,而且要跋山涉水,路程十分艰难。谢德桃心里对这份特别快信的路线十分清楚。可是,此时局里遇上了特殊情况,局里的所有递信员都已领取任务外出去了。怎么办好呢?

苏区邮政员工在党的教育下,政治觉悟和革命的自觉性都比较高。倘若遇到递信员都走光了的情况,为确保信息的及时送达,邮务员、局长也会接着走。谢德桃二话没说,拿上斗笠,带上一小包干粮袋,踏上了去往长汀的征途,揣着这封特别快信一路小跑。

此时的他,心中唯一想的就是尽快安全地把这份特别快信送达目的地。所以,他丝毫不顾及自己的疲惫,只管迈开步伐往前跑……跑着跑着,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群凶神恶煞的白匪。原来这群白匪早已发现了他。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他努力镇定自己的情绪,心里掂量着:躲避,已经没有时间了;往回跑,又是悬崖峭壁,也难摆脱。这该怎么办呢?

谢德桃心里知道,自己怀里揣着的这份特别快信极为重要,这样机密的邮件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中,一旦落到敌人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异常紧急危险的时刻,他没等匪徒们靠近自己,迅速把信件撕成粉碎,一把塞进嘴里吞了下去。匪徒见状,大声叫嚣着:抓活的!抓活的!面对白匪的步步紧逼,谢德桃只好一步步往后退……靠近悬崖了,他心里想到,一定不能让敌人知道半点消息,也绝不当敌人的俘虏。他背对着万丈峭壁,身子突然猛地一转,纵身跳进了深不可测的悬崖……

就这样,谢德桃用自己的生命保证了这份极为重要的特别快信不落入匪徒手中,保证了中央苏区信息的安全。“咫尺天涯传鱼雁,风风雨雨又一年”,这句诗,真实地道出了苏区递信员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周而复始的艰辛工作。在苏区那个特别的时期,有许多像谢德桃那样的革命交通通信战士,凭着一颗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以及“人在信件在,誓与党的文件共存亡”,“头可断、血可流,党的机密不能落入敌人手”的最高信条,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穿梭于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中,浴血奋战在通信一线。他们共同用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邮路!

(刘自川 收集整理)

1931年10月为便于中央机关邮件投递,在瑞金叶坪成立了中央邮政局,图为中央邮政局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