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66

第66章 童养媳长成红军“巾帼英雄”

危秀英是从一个童养媳走上革命道路,经过举世闻名的长征,成长为一名红军中的“巾帼英雄”的。

1910年,危秀英出生在江西省瑞金叶坪乡一个赤贫的农民家里,半岁丧母。父亲种地主的地要交租子,经常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可年年交不清租子。6岁那年,父亲因为还债,9块银元把她卖到兴国当了童养媳。记得被卖的当天晚上,父亲对危秀英说:“明天有一个人会背你走,我把你给卖了。”危秀英哭着说:“爸爸你不要卖我,我长大了会养活你的。”父亲说:“我已经在卖身契上打了手印。我欠了地主的债,卖你几块钱来还地主的债。没有办法啊!我们家穷,养不活你。孩子,对不起你啊!”第二天买危秀英的人便来背她走,危秀英一路上又打又闹,可是难改变她的童养媳的命运。

买了危秀英的那户人家共有6人,加上她7口人。这家是做小买卖的,家里有一点钱,有些地。长到9岁,在婆婆竹鞭的抽打下,她就开始挑水、烧饭、洗衣、砍柴、下田……她悄悄把父亲教她的那个标志着自己出身的“危”字,用瓦片画在睡觉的墙角下,害怕有一天会忘掉。

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了危秀英所在的村子里。她早就听说,****领导的红军是救穷人的,于是剪掉长发并用头巾裹上(怕家里发觉),偷偷地从家里跑了出来,一口气跑到了红军总部。红军看到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女青年,起初不肯收下。但听她哭着说完自己的身世和“童养媳”生活状况后,红军深受感动就把她留下来了。从那天起,危秀英就将自己交给了革命事业。

1932年,危秀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危秀英调到****江西省委任妇女部干事。当时省委妇女部部长是蔡畅,省委机关就设在宁都县。危秀英接到调令,连夜就赶往宁都。她找到省委,见到蔡畅后,急不可待地请求分派任务。蔡畅望着这个手粗脚健、朴朴实实的姑娘时,心里十分喜欢,便问她:“秀英,知道写自己的名字吗?”危秀英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直到蔡畅又问了一遍,她才说:“大字摸摸黑,在我眼中哪个都一样,说不出认得认不得。”这一说,倒把蔡畅惹笑了。笑过之后,蔡畅关爱地说:“秀英,从明天起我教你学文化,一天认十个字,少认一个就得认罚。”危秀英心想,叫我学认字,这不明明是要我床底下劈柴,成心让我为难吗?于是就对蔡畅说:“大姐,开山锄、翘肩担我拿得动,用得了,可这三寸半的笔,我实在无法对付。”蔡畅听了,有些生气地反问道:“红军战士神不怕,鬼不怕,还怕三寸半?那你还当什么女红军,当什么共产党?”停了停,蔡畅又和颜悦色地说:“秀英,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拿笔与拿锄头一样,都要锻炼,熟悉它。初到苏区时,我会拿笔头,但不会拿锄头,现在好了,锄头也听我使唤了。”接着,她还说:“没有文化,不会写写画画,怎么能干好革命?”说到这里,危秀英终于被蔡畅说服。从此,蔡畅天天教危秀英认字写字,一天不落。有时外出工作,没有纸笔,她们就在地上写画。后来,蔡畅还用自己分得的伙食尾子为秀英买来毛笔、毛边纸。从此,秀英学得更有劲了。

在革命队伍里既学文化,又学革命道理,秀英进步很快。一天,蔡畅又给秀英送来一本笔记本、一支铅笔,对她说:“从下个月起,除口头汇报工作外,还要加上书面汇报。不会写的字可先空个格,汇报后我教你补上。”正是在蔡畅的严格要求和具体帮助下,危秀英才逐渐甩掉了文盲帽,一年多点的时间,便能写出简要的工作汇报。

1934年10月,危秀英被编入红一方面军总卫生团干部连,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一路上随担架队行军,经常抬担架、救伤员,还要做红军伤员和随军担架民夫的思想工作,有时也参加沿途的打土豪、筹粮筹款工作,为革命和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就这样,危秀英从一个童养媳,在蔡畅等著名革命家的引领和帮助下,经过长征和革命实践,历练成为一名红军中的“巾帼英雄”。

(王罗旺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