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75

第75章 罗塘谈判

从寻乌县城出发,驱车往北56公里即进入群山环绕的罗塘乡。这里有一处现代史上重要的史迹——罗塘谈判旧址。罗塘谈判,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的一次秘密谈判。这一重大史实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由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朱德、何长工等在回忆录中首次向外界披露,在史学界引起了轰动。

1933年9月,******纠集5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军事“围剿”。******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亲自部署。1934年4月,国民党军攻占了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后,并从北、南、西三面,加紧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

******任命主政广东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授予其一级陆军上将军衔,命其在南线攻进中央苏区。陈济棠的部队在付出重大伤亡夺取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后,迟迟徘徊不前。陈济棠十分清楚,******因为他在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而恨之入骨,总想找机会收拾他,所以深深惧怕这次“围剿”,是******“借刀杀人”,以收“一石二鸟”的功效。陈济棠当然不甘心丧失自己经营近十载之久的半壁江山,他力图偏安广东,永居“南天王”宝座。经过左思右想,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妙计:“送客”。他希望此举既能防红军入粤,又能防******把中央军的兵力伸进广东,最终达到保住广东的目的。

攻入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后,陈济棠采取了“折中”的策略,一面派部队向筠门岭以北作试探性进攻,做给******看;一面又积极寻求与红军的和谈,让红军知道他的一片“好意”。

此时,被排挤出中央实际领导人行列的******,来到南线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军事调查研究后,他指示粤赣省委、粤赣军区领导人要加强对陈济棠部的统战工作,积极促使陈军反蒋抗日,在军事上,把主力部队抽下来整训,缓和前线局势,组织小股部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使陈军认识到红军并非好惹。******的正确指示,对缓和南线赤白对立,促成陈济棠与红军谈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9月,陈济棠秘密地派了姓李的代表前来瑞金,面见中革军委副主席******,表达了和谈之意。根据陈济棠和谈的诚意,中革军委提议由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为总代表,进行谈判。中革********朱德还致信陈济棠,传递红军和谈的初步意见。

1934年10月5日,在中革军委驻地西江县梅坑,******找何长工、潘汉年谈话,确定两人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何长工当时担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粤赣省委常委,潘汉年时任****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亲切地握着何长工的手说:“陈济棠电约我们要举行秘密军事谈判,我们商定,派你和潘汉年为代表,到陈管区寻乌附近和陈派来的代表——第一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杨幼敏等举行密谈。这是中央给你俩的重任,望你俩勇敢沉着,见机而作。”并交代以“你喂的鸽子飞了”作为联络密语。接着,******还交给他们一封朱德署名的介绍信。何长工、潘汉年郑重地接受了任务,与******握手告别。

同日,朱德、******密电驻站塘、周田一线的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和政委黄开湘,令其派侦察班长与驻筠门岭的粤军第七师师长黄延桢接洽,约其派兵到白埠以北迎接。

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带着******、朱德等同志的重托,脱下军装,换上西服,戴上墨镜和草帽,在红军骑兵连的护送下,风尘仆仆赶往筠门岭,经瑞金、会昌、站塘,于7日傍晚抵羊角水附近。当他们带着骑兵连,威武潇洒地走到敌军前哨时,陈济棠派出的一个特务连在连长严直的率领下早已迎候在那里。

严连长跟他们一见面,就悄悄地讲:“何先生,我听到了你们的宣传,是呵,我们与贵军都是炎黄子孙,真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呵!”还说:“何先生,不打了,两家和着算了,打败了你们,我们捞不到什么;你们打败了我们,最多也只能吃到广东几根甘蔗。”

何长工、潘汉年笑而不答,坐上早已备好的四人抬的轿子。特务连全程护送前行。每遇见岗哨盘问,严连长就高声说:“这是陈总司令请来的贵客。”一路上畅通无阻。经过轿夫的跋涉,轿子很快抬到罗塘,在一幢崭新的两层小洋楼门前停下。这里是总司令部直属独一师二旅驻地,何长工、潘汉年住楼上,陈方代表住楼下。陈济棠深知此次和共产党谈判事关重大,特地安排其心腹、独一师二旅旅长严应鱼加强警戒,严密封锁消息,确保谈判的安全。

10月8日,双方谈判代表在楼上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开始密谈。在和谐的气氛中,何长工、潘汉年两人配合默契,与陈方代表进行了有理有节的谈判。经过三天谈判,至11日双方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解除封锁,互相往来;(3)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4)红军可在粤北设后方医院;(5)可以互相借道,各方现在战线后退二十里。

谈判结束时,******给何长工打来电报,说:“你喂的鸽子飞了。”得此消息后,陈方代表杨幼敏敏感地询问:“何先生,你们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何长工机智地回答道:“不是,这是说我们和谈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

12日,陈济棠派了一个骑兵连,一直护送何长工、潘汉年一行到筠门岭以北的一座小木桥边。返回会昌后,何长工连夜赶到于都向已等在那里的******汇报谈判情况,******听后异常高兴地称赞说:“这次谈判很成功,这对我们红军和中央机关的突围转移,将起到重大作用。”

21日,中央红军在安远、信丰一线发起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斗,因防守的粤军未接到陈济棠撤退让道的命令,故双方进行了一些激烈的战斗。当中央红军突破第二、三道封锁线时,陈济棠撤退让道的命令已传达到粤军前线,中央红军得以在伤亡极小的情况下,迅速安全地冲破两道封锁线,从而创造了革命史上的奇迹。

罗塘谈判是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前的一次成功谈判,在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罗塘谈判的成功,是我党统战政策的胜利,是******、******、朱德巧妙地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寻求革命战机的结果。

(易小军 蒋月琴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