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76

第76章 许先沐夫妇买公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区的财政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三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消耗了极大的财力;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对苏区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同时,“左”倾路线也使中央苏区的工业、农业、商业受到极大损伤。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艰苦条件下,苏维埃政府及中央财政部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收入,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供给、苏维埃政府的支出以及公共社会事业费用。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分三次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

1933年秋的一个晚上,在西江县(现会昌县)西江区的一个大坪上,1000多名干部群众正聚集在那里开会,区苏维埃主席传达中央政府关于发行300万元公债的决定,并说明中央政府此次发行公债主要用于发展苏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兼顾充实战争力量,动员大家踊跃购买公债支持苏维埃中央政府。

传达一结束,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贫农粗声大气地喊了一声:“我许先沐买30元。”

“30元?现在大家的生活比较困难,行吗?”区领导略有怀疑地问。

“购买公债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支持根据地搞好建设。我在家中有20元准备添置棺木的钱,再把几十只鸡、鸭、鹅一卖,凑30元还有多,没问题。”

“大爷,这个你能做主吗?要是大妈和家人不同意呢?你还是回家和家人商量好再说。”区主席身边的另一位区领导半开玩笑地说。

“支援苏区、搞好建设,支援红军、多打胜仗,这个主我做定了!”老许拍着胸脯,自信地说。

“好,先沐同志带了个好头。我们热烈鼓掌表示感谢!”区主席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现场的干部群众在许先沐的带动下,1元、2元、5元、10元不等,纷纷踊跃认购公债。

散会后,老许兴冲冲地将大家踊跃购买公债的事告诉老伴,老伴见老许那么高兴,就问他买了多少。

“已经认购30元。”老许得意地说。

谁知老伴却不太高兴:“买公债我不反对,全部钱都买了,寿床哪来钱买?寿床不买我们的老骨头都没地方放。”

老许耐心开导说:“买公债是共产党、毛主席的号召,是为了支援苏区建设,支援红军多打胜仗。没有共产党和红军,我们就没有好日子。莫说公债有还,即使没有还也应该。我们俩离花甲还差七八年,现在身体又还健壮,买寿床推迟几年也不要紧。”

许老伴听了老许的话,觉得老许说得有道理,这几年仰仗共产党、毛主席和红军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如今政府和红军有困难,向咱借点钱都不肯,那不是翻身忘了本。

老伴细细地掰了掰手指,激动地说:“老头子,那咱就再买十元。”

“你这老东西,刚才说买得太多,现在又说再买十元,你还在气我啊。”老许边说边挠了挠头,随手把肩上的锄头扔在门口边。

“老头子,不是气你,我出嫁时娘家给了点发嫁钱,还留在箱角没有用掉,这次就拿出来买公债。”

“私房钱买公债?你自己想好喽。”

“就这么定,明日一早我就去再加买十元。”老伴拍了拍老许的肩膀,斩钉截铁地说。

许先沐夫妇买公债的事,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于1933年10月9日刊登了许先沐夫妇买公债的先进事迹。西江县的干部群众也深受鼓舞,全县公债推销工作搞得更加红火。据统计,西江县推销公债总额达15.51万元,列居全苏区前列。

(彭新星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