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44

第44章 复字诗(2)

[18]“文既”句:语本《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文史三冬足用。”三冬,三年。

[19]三元:科举时代称乡试、会试、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揭:揭榜。

[20]三锡:古代帝王赏赐大臣的三种器物,如车马、衣服、弓矢、钺等。

[21]三接:指皇帝三度接见。表示恩宠优奖之厚。

【说明】

这首复字词,为了祝贺一户人家诞生了第三个儿子,用了20个“三”字。上片多处用典,用“三良”、“三杰”、“三俊”、“三儒”、“三君”、“三苏”、“三薛”等历史上的名臣名家,比喻“一门三秀”。下片写全家与亲朋好友共同欢聚畅饮,祝福和勉励“三贤三少”们勤奋学习,将来获取功名,连中“三元”,所谓学而优则仕,受到朝廷的恩宠礼待。全篇可谓极尽祝贺奉承之能事,好话吉利话说尽。

正宫·小梁州分得金字①

张可久

涌金门外小壶天②,骏马金鞭,屏山金翠画龙眠③。金莺啭④,金柳曲阑边⑤。金波满捧金杯劝⑥,舞春风半趄金莲⑦。金缕衣⑧,金罗扇⑨,玉人金钏⑩,醉上戗金船[11]。

【作者介绍】

张可久(约1280—1349后),字可久,号小山,以字行。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元仁宗延祐末至泰定帝泰定初年曾任绍兴路吏,后迁衢州。又转任桐庐典史。惠宗至正年间在徽州松源监税。

工散曲,与乔吉齐名。著有《张小山北曲联乐府》。

【注释】

①选自《张可久集校注》。

②涌金门:在浙江杭州。钟毓龙《说杭州》:“涌金门亦名小金门,有吴越王(钱)元瓘所书之‘涌金池’三字勒石门内。……宋张君房以为即汉时金牛涌现之地,故以为名耳。”小壶天:南宋时有亭名“壶中天”,见周密《武林旧事》卷四。

③屏山:屏风。

④金莺:黄莺。

⑤金柳:指嫩叶初黄的柳树。

⑥金波:酒名。

⑦半趄(jū):形容舞步欲行又止貌。金莲:指女子的纤足。

⑧金缕衣:用金丝编织的衣服。

⑨金罗扇:用金色丝绢制的扇子。

⑩玉人:指美女。金钏:金手镯。

[11]戗(qiànɡ)金船:船身上嵌金的船。

【说明】

这首散曲小令每句都嵌用“金”字。内容是上半描写涌金门外小壶天附近的景色。下半描写美女捧金杯劝酒,着金缕衣、持金罗扇翩翩起舞,把喝醉酒的“主人”扶上戗金船。字里行间隐含讽刺。

题画①

梅鼎祚

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鱼艇②,半藏半见人家③。

【注释】

①选自《梅禹金集》。

②鱼艇:指轻便渔船。梅尧臣《淮上杂诗》:“漠漠昼烟披,纵横见鱼艇。”

③见:同“现”。

【说明】

这首题画诗每句用二“半”字,描写画面景色,十分传神。

满庭芳①十馀词

李渔

吴梅村太史席上作,词中限有十馀字。

酒有馀香②,花多馀态③,都因人有馀情④。尽欢竭量,客不剩馀醒⑤。只怪酒徒恋罚,馀残滴⑥、不使杯倾。馀波复起⑦,刻烛待诗成⑧。江淹才尽后⑨,馀葩落地⑩,那有金声[11]。笺长馀尺幅[12],留待佳评。但羡病馀残叟[13],不告乏[14]、力气犹胜。若更使,从头赋起,馀兴尚堪乘[15]。

【作者介绍】

李渔(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人。自幼聪颖,少壮擅古文词,自成秀才,屡试不第,入清后不再应举。顺治八年迁居杭州,创作戏曲。十八年移居南京,开办书肆刻书卖文,又组织家庭戏班为达官贵人演出谋生。

晚年又移家杭州西湖,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所著戏曲小说诗文等汇编为《李渔全集》20卷。

【注释】

①选自《李渔全集》。吴梅村:明清之际诗人吴伟业,号梅村。

②馀香:残留的香气。

③馀态:残留的姿色。

④馀情:充沛的情趣。

⑤馀醒:指酒后犹醒。

⑥馀残滴:指喝剩的酒。

⑦馀波复起:指一事未了又起一事。

⑧“刻烛”句:典出《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萧)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⑨江淹才尽:南朝齐诗人江淹,晚年才思减退,时人谓“江淹才尽”或“江郎才尽”。这里是作者李渔以江淹自比。

⑩馀葩:残馀的花。

[11]金声:指金石声。唐代唐彦谦《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12]笺:指题诗的纸张。尺幅:指小幅的纸。

[13]病馀残叟:病后残存的老年人。

[14]告乏:显现困顿疲倦。

[15]馀兴:未尽的兴致。

【说明】

这首词共嵌用十个“馀”字,作者称之为“十馀词”。上片写宴席上尽欢尽量饮酒,酒后酒徒们还勒令刻烛作诗填词,限时限字完成。下片作者自谦江郎才尽,做不出好诗。但自告奋勇,虽是病馀残叟,精力尚好,馀兴犹存,如果做得不好,还可从头再做过。

绮怀重字体得侯字①

庄先识

池上高楼楼上头,合欢床上合欢裯②。

萧郎情性同萧史③,阿母容颜似阿侯④。

草作绣栏花作壁,云如罗帐月如钩⑤。

相知何幸长相守⑥,一度联吟一疗愁⑦。

【作者介绍】

庄先识(1882—1965),字通伯,一字感孺,号恫百,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后入南社,工诗。曾任东吴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建国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惜日短室文簏》、《知夜长斋诗简》等。

【注释】

①选自《南社诗集》。得侯字:分韵作诗,拈得“侯”字韵,即平声“十一尤”。

②合欢床:双人床;新婚之床。唐关盼盼《燕子楼》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合欢裯:即合欢被。织有对称图案的联幅被,象征男女****。

③萧郎:旧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称谓。唐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萧史:传说为春秋时秦穆公女婿,善吹箫,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他教弄玉吹箫作凤声,引来凤凰停憩。穆公为他们筑凤台,夫妇居其上。后来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见刘向《列仙传》。

④阿母:母亲。阿侯: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⑤罗帐:丝罗床帐。

⑥长相守:指夫妻长久恩爱相伴。

⑦联吟:此指两人联句作诗。疗愁:为萱草的别名。萱草一名忘忧草,这里借用,意为忘忧。

【说明】

这首诗每句用重字,除次句重用双音词“合欢”外,其余都是单音词重复使用。内容是叙写夫妻恩爱生活的环境和情思。以相知相守、联吟忘忧作结,别有情致。

春日①

方猷

春雨春风日日,春来春去年年。春山春水十分妍。春树春花开遍。

春色春光明媚,春闺春思缠绵②。春人春梦淡如烟③,春酒春盘莫厌④。

【注释】

①选自《西菩山房诗词稿》卷四。题下原注:“仿梁元帝萧绎句用字体,六七言换韵。”

②春思:春日的思绪、情怀。

③春人:游春的人。

④春酒:冬酿春熟之酒。《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盛置盘中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元好问《春日》诗:“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助春情。”

【说明】

萧绎有五古《春日诗》,每句都用“春”字,或用于句首,或用于句中。这两首诗也是如此,但它每句首字都用“春”字,所以既是复字诗,又是同头诗。前一首写景,后一首着重抒情,还写了饮春酒、簇春盘的民间风俗。

鹧鸪天①秋

方猷

人说悲秋我爱秋,秋来宜喜不宜愁。秋虫唧唧鸣荒草,秋月娟娟照玉楼②。云淡淡,雨稠稠③,红飘秋叶逐溪流。

平分秋色黄花里,斜钓秋波碧水头。

【注释】

①选自《西菩山房诗词稿》卷三。

②娟娟:明媚貌。清孙枝蔚《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玉楼:华丽的楼。辛弃疾《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③稠稠:多而密貌。

【说明】

这首复字词共嵌用了8个“秋”字。作者一反悲秋言愁的世态,赞美秋季的美丽景色,抒发爱秋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