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6874200000045

第45章 双声叠韵诗

双声叠韵诗,是指诗中用字有的都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有的都是韵母相同的“叠韵词”。前者称为“双声诗”,后者称为“叠韵诗”。如果一首诗兼用双声叠韵的,则称为“双声叠韵诗”。诗中用双声词,在《诗经》中已有。皮日休《杂体诗序》:“《诗》云:‘在东’,又曰‘鸳鸯在梁’,由是双声兴焉。”现存双声诗以南朝齐王融的五言诗为最早。叠韵诗则以南朝梁武帝萧衍君臣的五言联句为最早。

晚唐陆龟蒙、皮日休以双声叠韵诗唱和,温庭筠也有这类作品。宋代苏轼首先用七律作双声诗,诘屈聱牙,别有风趣,人称“吃语诗”。元人乔吉始用散曲作“双声叠韵曲”。

诚如赵翼《陔馀丛考》所说:“皆词人翻新斗巧之作,虽不足语于大方,要亦一格也。”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声①

温庭筠

栖息消心象②,檐楹溢艳阳③。

帘栊兰露落④,邻里柳林凉⑤。

高阁过空谷⑥,孤竿隔古冈⑦。

潭庭同淡荡⑧,仿佛复芬芳⑨。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

②“栖息”句:五字声母皆为x,古音属溪母。心象:犹心相,佛教语,指心的行相。此句意谓人休息时心就静,心的行相就消失。

③“檐楹”句:五字声母为y,古音属疑母。意谓檐下楹柱间充满阳光。

④“帘栊”句:五字声母为l,古音属来母。兰露:香露。此句意谓门帘滴落香露。

⑤“邻里”句:五字声母为l,古音属来母。

⑥“高阁”句:五字声母为g,古音属见母。

⑦“孤竿”句:五字声母为g,古音属见母。

⑧“潭庭”句:五字声母为t,古音属透母。淡荡:水缓慢流动貌。此句意谓潭水与倒映在水中的庭影一同荡漾。

⑨“仿佛”句:五字声母为f,古音属敷母。

【说明】

这首双声诗,每句五字声母相同。其中次联十字、三联十字声母相同。内容是写僧寺房舍周围清幽的景色和自己宁静的心境。

雨中与李先生期垂钓,先后相失,因作叠韵①

温庭筠

隔石觅屐迹②,西溪迷鸡啼③。

小鸟扰晓沼④,犁泥齐低畦⑤。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二。

②“隔石”句:五字都押入声“十一陌”韵。屐迹:鞋子踏过的痕迹。

③“西溪”句:五字都押平声“八齐”韵。

④“小鸟”句:五字都押上声“十七筿”韵。意谓小鸟的鸣声扰乱了早晨池塘的幽静。

⑤“犁泥”句:五字都押平声“八齐”韵。意谓耕犁翻起的泥与低低的田畦齐平。

【说明】

这首叠韵诗两句押仄声韵,两句押平声韵,每句五字各自叠韵。内容是写待友不至,在溪边听鸡啼鸟鸣,看田野景色。

戏作切语竹诗①

苏轼

隐约安幽奥②,萧骚雪薮西③。

交加工结构④,茂密渺冥迷⑤。

引叶油云远⑥,攒丛聚族齐⑦。

奔鞭迸壁背⑧,脱箨吐天梯⑨。

烟筿散孙息⑩,高竿拱桷枅[11]。

漏阑零露落[12],庭度独蜩啼[13]。

扫洗修纤笋[14],窥看诘曲溪[15]。

玲珑绿醽醴[16],邂逅盍闲携[17]。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诗》卷八三一。

②幽奥(欲):水边幽静深曲之处。奥,通“澳”。

③萧骚:象声词。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雪薮:雪堆。

④交加:谓竹枝交叉。工:善于。

⑤渺冥迷:阴暗迷糊不清。

⑥油云:浓云。语本《孟子·梁惠王》:“天油然作云,沛然作雨。”

⑦攒丛:谓丛竹聚集。

⑧“奔鞭”句:谓奔突的竹鞭从石壁背面迸发而出。

⑨“脱箨”句:谓笋壳脱落,新竹节节长高如天梯。箨(tuò),竹笋皮,俗称笋壳。

⑩烟筿(小):多雾的细竹林。孙息:子孙。

[11]“高竿”句:谓高大的竹子作椽柱之用。桷(jué),方形椽子。枅(激),柱上方木。

[12]漏阑:漏尽,谓夜深。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13]蜩(tiáo):蝉。

[14]修纤笋:长长的细竹笋。

[15]诘曲(qū):屈曲,曲折。

[16]醽醴(línɡlǐ):美酒。

[17]邂逅(xièhòu):不期而遇。盍(hé):何不。

【说明】这是一首双声诗,又称“切语诗”、“吃语诗”。诗中多用双声字,如“隐约”、“幽奥”、“引叶油云远”,声母都是y,古音为疑母;“萧骚雪薮西”、“扫洗修纤笋”,声母都是x,古音为溪母;“茂密渺冥迷”,声母为m,古音为明母;“漏阑零露落”、“玲珑绿酃醴”,声母为l,古音为来母;“脱箨吐天梯”、“庭度”、“蜩啼”,声母为t,古音为透母;等等。偶有双声兼叠韵的,如“萧骚”、“交加”,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诗篇描述竹林生长的自然环境、景色、竹子的各种形态——枝、叶、丛、鞭、壳、竿、笋——及其用途等,虽为戏作,但对仗工整,格律严谨,堪称佳制。

送王平仲①

王寂

潦倒少矍铄②,臞儒馀愚迂。

半面便健羡③,无渠吾胡娱。

袖手久不偶④,铺书如枯株。

落寞各作恶⑤,呼车姑须臾。

放浪曩肮脏⑥,囊装将长扬。

偃蹇晚倦献⑦,徜徉藏光芒。

著雨苦龃龉⑧,苍茫荒羊肠。

黯淡厌渐险⑨,彷徨伤王阳。

【作者介绍】

王寂(1128—1194),字元老,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历任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河北西路副都总管、通州刺史,由户部侍郎出守蔡州。章宗明昌初(1190)召还,终中都路转运使。卒谥文肃。著有《拙轩集》、《北迁录》。

【注释】

①选自赵翼《陔馀丛考》。

②“潦倒”二句:谓因生活潦倒,缺少健旺的精神;清瘦的儒生只剩下愚昧和迂阔。

③“半面”二句:谓与友人虽只见过一面,便非常仰慕;没有他,自己如何寻找乐趣。渠:他。

④“袖手”二句:谓自己久已袖手不问世事,与世不合;摊开书本也无兴趣,如对枯木。不:同“否”;不偶,不合。

⑤“落寞”二句:谓两人落拓潦倒是由于各自作恶;现在分手,招呼车子暂且缓行片刻。

⑥“放浪”二句:谓友人浪游,往日器宇轩昂;收拾好行囊即将长期远行。肮(kànɡ)脏:高亢刚直。

⑦“偃蹇”二句:谓旅途疲劳,晚上好好休息;徘徊歧途时要韬光养晦,不露锋芒。偃蹇:安卧。

⑧“著雨”二句:谓因天下雨而滞留时,心为别离所苦;夜色苍茫,还在荒野羊肠小道上行走。著(zhù)雨:积雨。龃龉(jǔyǔ):别离。

⑨“黯淡”二句:谓在使人厌恶的昏黯险阻的道路上彷徨,令友人伤心。王阳:人名。《汉书·王尊传》:“琅琊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骸,奈何数乘此险!’”此以王阳比喻友人王平仲。

【说明】

这是一首叠韵诗,单句连叠五个仄声韵,双句连叠五个平声韵。为送别友人而作,意思大致连贯。前半首开头两句自嘲,接着表达对友人的仰慕和依依惜别之情。后半首想像友人在旅途的劳顿、困苦和险阻,叮嘱友人困倦时安卧,徘徊时藏光芒。虽是游戏笔墨,却情见乎辞。

折桂令湖上即事叠韵①

张可久

锦江头一掬清愁②,回首盟鸥③,杨柳汀洲。俊友吴钩④,晴秋楚岫⑤,退叟齐丘⑥。赋远游黄州竹楼⑦,泛中流翠袖兰舟⑧。檀口歌讴⑨,玉手藏阄⑩,诗酒觥筹[11]。邂逅绸缪[12],醉后相留。

【注释】

①选自《张可久集校注》,并见《乐府群玉》。

②锦江头:锦江边。锦江,为赣江下游支流,在江西省西部。一掬:一捧。

③盟鸥: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陆游《雨夜怀唐安》诗:“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④俊友:才智杰出的朋友。吴钩:兵器名,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唐卢殷《长安亲故》诗:“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此句意谓友人身带吴钩。

⑤楚岫:楚地的山。

⑥退叟:退职隐居的老人。齐丘: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南。

⑦“赋远游”句:宋王禹偁被贬黄州,曾作《黄冈竹楼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⑧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这里指代女子。兰舟:即木兰舟。任昉《述异记》:“在浔阳江中多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⑨檀口:红艳的嘴唇。多形容女性嘴唇之美。这里指代歌女。

⑩玉手藏阄(jiū):藏阉,原是一种古代游戏,相传汉武帝后钩弋夫人生来拳手,武帝将其掰开,内藏一钩。民间因此有藏钩之戏。晋周处《风土记》:“义阳猎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后以纸片或纸团代替,行酒令时用。李商隐《拟意》诗:“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

[11]觥(ɡōnɡ)筹:酒器和酒令筹。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邂逅(xièhòu):欢悦貌。《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绸缪:情意殷切。汉李陵《答苏武诗》:“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说明】

这首叠韵曲每句都是句中叠韵。有的是平声相叠,如“头、愁”,“游、州、楼”;多数是平声仄声通押叠韵,如“首、鸥”,“柳、洲”,“友、钩”,“秋、岫”,“叟、丘”,“流、袖、舟”等等。内容是写在美好的晴秋,与友人在湖上相聚,泛舟中流,听歌、饮酒、吟诗、行酒令,觥筹交错,情意相投。

吴宫词①

高启

筵前怜婵娟②,醉媚睡翠被。

精兵经升城③,弃避愧对泪④。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工诗。家居北郭,与近邻王行等十人,号“北郭十才子”。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升户部侍郎,不受职。后为苏州知府魏观作上梁文,魏因改修府治被人弹劾,获罪处死。高启亦受牵连被腰斩。著有《高青丘集》。

【注释】

①选自《高青丘集》。

②婵娟:美女,指西施。

③“精兵”句:谓越国精兵已经登上城头。

④“弃避”句:谓吴王夫差弃宫而逃、愧对西施而洒泪。

【说明】

这首吴宫词是叠韵诗,一、三句各用平声韵,二、四句用仄声“四寘”韵。内容是写吴王夫差宠爱美女西施,筵前怜爱,醉睡香衾,越兵登城时吴王弃之而逃,对西施洒泪。

吃语诗①

留恋兰陵令②,淋漓两泪流③。

岭萝凉蒌濑④,路柳绿莲楼⑤。

【作者介绍】

徐(1563—1639),字惟起,号兴公,别号三山老叟、鳌峰居士。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中秀才后,摒弃科举,与兄徐熥致力于诗词创作,并有才名。明神宗万历年间,曾与人结芝山诗社,与曹学佺主持闽中诗坛,世称“兴公诗派”。家富藏书,终身从事著述。曾三次参与编纂《福州府志》,著有《武夷志》、《榕城三山志》、《红雨楼集》、《鳌峰集》等。

【注释】

①选自《坚瓠四集》。吃语诗:诗体名。诗句如吃口令。

②兰陵:古县名,今山东枣庄市,产美酒。李白《客中作》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③淋漓:流泪貌。

④萝:藤类植物。蒌濑:生长蒌蒿的浅水滩涂。

⑤莲楼:旧称幕府为莲幕、莲府,此指幕府所在地。

【说明】

这首吃语诗实为双声诗。全诗20个字,声母都是l,古音属“来母”。内容是写因留恋兰陵令的职位、莲楼周围的景色,可能还有兰陵美酒而流泪。李白诗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那就难怪人们要“留恋兰陵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