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7011800000020

第20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6)

第6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6)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第四节其他疾病

一、输卵管阻塞

(一)辨病情分类施治

1.气滞血瘀

【主症】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不畅,经色紫黯,夹有血块,经前少腹及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平时下腹隐坠或刺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增厚或压痛,阴道后穹窿及骶骨韧带可查及触痛性结节。原发或继发不孕,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疏化通管汤(自拟)。柴胡、炮穿山甲、皂角刺、三棱、莪术、制乳香、制没药、昆布、水蛭、路路通、黄芪、菟丝子。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2.寒湿凝滞

【主症】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带下清冷,形寒肢冷,少腹冷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滑。妇科检查一般无其他异常发现,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治法】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温活畅管汤(自拟)。紫石英、淫羊藿、炮姜、肉桂、白芥子、茯苓、炮穿山甲、皂角刺、水蛭、制没药、鸡血藤。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3.湿热瘀阻

【主症】月经先期、量多、质黏稠、色鲜红或紫红、夹有血块,带下色黄,少腹疼痛拒按,面红身热,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可见子宫稍大,有压痛,双侧附件或有增厚及压痛。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治法】清热利湿,散瘀通络。

【方药】清利启管汤(自拟)。红藤、黄柏、败酱草、薏苡仁、苍术、牡丹皮、柴胡、炮穿山甲、三棱、莪术、制没药、当归。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4.气虚血瘀

【主症】下腹部疼痛结块,痛连腰骶,缠绵日久,经期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通络。

【方药】济气疏管汤(自拟)。生黄芪、人参、白术、山药、三棱、莪术、鸡内金、水蛭、昆布、菟丝子、柴胡。

【用法】同3.湿热瘀阻(清利启管汤的用法)。

5.肾虚血瘀

【主症】小腹冷感,少腹隐痛,腰腿酸痛,带下量多,质稀如水,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助阳,活血化瘀。

【方药】济肾洁管汤(自拟)。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续断、香附、当归、三棱、莪术、水蛭、昆布、路路通。

【用法】同3.湿热瘀阻(清利启管汤的用法)。

(二)临床经验与体会

1.通管散填脐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笔者1983年至1990年以自拟的通管散填脐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9例,情况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89例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者40岁,原发不孕44例,继发不孕45例,均经输卵管通畅试验证实为输卵管不通,主要表现为少腹疼痛或腰骶疼痛,经期或累后加重等。

【方药】通管散药物组成:食盐30g,熟附子10g,花椒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小茴香10g,乌药10g,延胡索10g,红花10g,川芎10g,五灵脂10g,麝香0.1g,生姜片5~10片,艾炷21壮,如黄豆大,麦面粉适量。

【用法】先将食盐、麝香分别研细末,分放待用,次将其余诸药混合研成细末另备用。嘱患者仰卧床上,首先以温开水调麦面粉成面条,将面条绕脐周围1圈(内径约5cm),然后把食盐填满患者脐窝略高1~2cm,接着取艾炷放于盐上点燃灸之,连续灸7壮之后,把脐中食盐去掉,再取麝香末0.1g,纳入患者脐中,再取上药末填满脐孔,上铺生姜片,姜片上放艾炷点燃频灸14壮,每隔3天灸1次,连灸7次为1个疗程。

【疗效】本组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8个疗程。妊娠为痊愈者27例;经输卵管通畅试验证实已通畅为显效者42例;输卵管通而不畅为有效者11例,输卵管不通为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为89.9%。

病案举例:邹某,25岁,婚后4年未孕,伴见两少腹常刺痛,腹部有冷感,于经期及劳累后加重。舌质有紫点,苔薄白,脉涩。妇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双侧附件增厚压痛,左侧较重,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此系寒凝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原发不孕。药用通管散填脐灸法治疗3个疗程受孕,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

【体会】通管散中食盐入肾走血,有解毒止痒之功,熟附子、花椒温补肾阳;王不留行、延胡索、红花、五灵脂、川芎活血化瘀;小茴香、乌药行气散寒,路路通活血通经,行水消肿;麝香活血消肿,通经达络;生姜、艾炷暖宫散寒。诸药合用则有暖宫散寒祛淤之功。临床验证本法对虚寒型及寒凝血瘀型输卵管阻塞疗效较好,对结核性盆腔炎疗效不佳。

2.“通管种子汤”直肠滴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笔者以自拟的通管种子汤直肠滴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6例,情况如下。

【方药】红藤20g,紫花地丁12g,丹参30g,赤芍30g,三棱30g,莪术15g,枳实15g,当归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20g,路路通20g,小茴香2g。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每日1次。

【疗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96例,取得较好疗效。

二、宫颈黏液异常

1.肾气不足

【主症】婚久不孕,在月经周期中,经净后到排卵期没有“宫颈黏液的黏度逐渐减少、拉力逐渐增加”,排卵后无“黏度逐渐增加、拉力迅速减少”的规律。排卵期无蛋清样带下。阴道分泌物或质稀如水或量少。宫颈黏液辅助检查异常。月经不调或停经,经量或多或少,色黯;腰膝酸软,精神疲倦,头晕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方药】石英续嗣丹(自拟)。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鹿角胶(烊化)、紫石英、杜仲、菟丝子、巴戟天、生香附、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肝肾阴虚

【主症】在月经周期中,经净后到排卵期无“宫颈黏液的黏度逐渐减少,而拉力逐渐增加”,排卵后“无黏度逐渐增加,拉力迅速减少”的规律。排卵期无蛋清样带下。阴道分泌物量少或无。宫颈黏液辅助检查异常。月经量少,或渐至闭经,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口干,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理带。

【方药】熟地螽斯丹(自拟)。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龟甲、鳖甲、紫河车、肉苁蓉、蓖麻仁、木鳖子、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脾胃虚弱

【主症】在月经周期中,经净后到排卵期无宫颈黏液的黏度逐渐减少,而拉力逐渐增加,排卵后无黏度逐渐增加,拉力迅速减少的规律。排卵期无蛋清样带下。阴道分泌物或质稀如水或量少。宫颈黏液辅助检查异常。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纳差,口淡无味,腰酸,大便溏,月经多错后,经色淡,经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调冲理带。

【方药】济脾祈嗣丹(自拟)。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大枣、当归、柴胡、巴戟天、白芷、木香、威灵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4.湿热内蕴

【主症】在月经周期中,经净后到排卵期无宫颈黏液的黏度逐渐减少,而拉力逐渐增加,排卵后无黏度逐渐增加,拉力迅速减少的规律。排卵期无蛋清样带下。阴道分泌物黏稠如脓,量多,或赤白相兼,其气秽臭。宫颈黏液辅助检查异常。胸闷纳呆,口苦,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而不爽,或秘结,小便黄赤,外阴瘙痒灼热,舌红,苔黄干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冲理带。

【方药】清利鸳鸯散(自拟)。黄柏、苍术、厚朴、萆薢、车前子、猪苓、滑石、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冰片。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5.肝气郁结

【主症】在月经周期中,经净后到排卵期无宫颈黏液的黏度逐渐减少,而拉力逐渐增加,排卵后无黏度逐渐增加,拉力迅速减少的规律。排卵期无蛋清样带下。阴道分泌物或黏稠如脓或质稀如水或量少。宫颈黏液辅助检查异常。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时多时少,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带。

【方药】香附毓麟丹(自拟)。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牡丹皮、香附、川楝子、王不留行、苏合香、川芎。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三、子宫肌瘤

(一)辨病情分类施治

1.气滞血瘀

【主症】胞中结块(子宫肌瘤),小腹胀痛或刺痛,月经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善太息,面色晦,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疏肝行滞,化瘀散结。

【方药】柴胡逐瘀汤(自拟)。柴胡、香附、枳壳、三棱、莪术、昆布、延胡索、白术、当归、白芍。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2.气虚血瘀

【主症】胞中结块,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夹有大血块,小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苔薄白,脉虚细而涩。

【治法】补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济气逐瘀汤(自拟)。黄芪、人参、白术、赤芍、川芎、当归、三棱、莪术、水蛭。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痰瘀互结

【主症】胞中结块,经色暗红,经量或多,淋沥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色白,质黏腻;胸脘痞闷,形体肥胖,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化瘀散结。

【方药】导痰逐瘀汤(自拟)。陈皮、半夏、茯苓、青皮、香附、苍术、厚朴、桂枝、牡丹皮、桃仁、赤芍、昆布。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4.湿热夹瘀

【主症】胞中结块,经行量多色红,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下腹疼痛,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黯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方药】清宫逐瘀汤(自拟)。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马齿苋、薏苡仁、大黄、牡丹皮、赤芍、瓜蒌。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5.寒凝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