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7011800000019

第19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5)

第6章 不孕症的病证结合治疗 (5)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二、慢性盆腔炎

(一)辨病情分类施治

1.湿热瘀结

【主症】少腹隐痛,或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利安宫汤(自拟)。赤芍、牡丹皮、忍冬藤、红藤、败酱草、栀子、车前子、薏苡仁、大黄、枳壳。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2.气滞血瘀

【主症】少腹或腰腹部胀痛或刺痛,经期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凝块,块下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心烦,善叹息,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逐瘀汤(自拟)。柴胡、香附、枳壳、三棱、莪术、昆布、延胡索、白术、当归、白芍。

【用法】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须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3.寒湿凝滞

【主症】少腹冷痛,得温痛减,或坠胀疼痛,经期腹痛加重,喜热恶寒,月经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淡暗,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暖宫逐瘀汤(自拟)。小茴香、艾叶、紫石英、肉桂、淫羊藿、巴戟天、当归、川芎、延胡索、三棱、莪术。

【用法】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须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4.气虚血瘀

【主症】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或痛连腰骶,经期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淡暗,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济气逐瘀汤(自拟)。黄芪、人参、白术、赤芍、川芎、当归、三棱、莪术、水蛭。

【用法】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须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5.肾虚血瘀

【主症】小腹冷感,少腹坠痛,腰酸如折,带下量多,质稀如水,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助阳,活血化瘀。

【方药】济肾逐瘀汤(自拟)。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续断、香附、当归、三棱、莪术、水蛭。

【用法】浓煎至200ml。灌入已消毒的液体瓶中,连接一次性输液器,须将输液器之头皮针去掉,连接一个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缓慢滴注,药液温度以39℃左右为宜,每日1次。

(二)临床经验与体会

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笔者以自拟洁宫螽斯丹贴脐治疗慢性盆腔炎118例,取得较好疗效,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8例,均已婚;年龄最小26岁,最大47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者1年6个月,最长者10年,平均6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该病评分标准,评为重度者80例,中度者30例,轻度者8例;均为气滞血瘀证。

【方药】洁宫螽斯丹(自拟):木香15g,川芎15g,乌药15g,路路通15g,制没药20g,制乳香20g,延胡索20g,坤草20g,王不留行20g,干姜10g,肉桂10g,小茴香10g。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加入适量白酒调和成团,涂以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不停药),10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该病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结果痊愈72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92%。

【体会】洁宫螽斯丹中木香、川芎、乌药、路路通行气;制没药、制乳香、延胡索、坤草、王不留行活血祛瘀;干姜、肉桂、小茴香温经通络。诸药合用本有行气活血之功,再者神阙穴与全身经络相通,与脏腑相连,通过脐部受药物的刺激并吸收进入体内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

三、滴虫阴道炎

辨病情分类施治

1.湿热(毒)下注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如泡沫状,其气腥臭,或浑浊如泔,杂下脓血,镜检可见滴虫,阴部灼热瘙痒,尿黄涩痛,大便溏而不爽,口腻而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方药】酱薏定宫丹(自拟)。牡丹皮、忍冬藤、红藤、败酱草、车前子、薏苡仁、乳香、大黄、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肾虚湿盛

【主症】带下量多,色白,呈泡沫状,镜检可见滴虫,外阴瘙痒,腰脊酸楚,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补肾利腰,清热利湿。

【方药】菟夏涤痰丹(自拟)。菟丝子、淫羊藿、山茱萸、鹿角霜、紫石英、白术、黄芪、苍术、白芥子、茯苓、威灵仙、石菖蒲。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四、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一)辨病情分类施治

1.脾虚湿盛

【主症】阴痒,坐卧不安,心烦失眠,带下量多或少,如豆腐渣样,色白或淡黄,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呆,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燥湿,杀虫止痒。

【方药】半夏祈嗣丹(自拟)。半夏、茯苓、陈皮、苍术、胆南星、枳壳、柴胡、人参、黄芪、淫羊藿、威灵仙、苏合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阴虚湿热

【主症】带下量或多或少,如豆渣样,或夹有血丝,阴痒或灼痛,反复发作,伴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口干不欲饮,尿赤色频数,舌红少苔或舌中根部有黄腻苔,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杀虫除湿。

【方药】春雨鸳娱散(自拟)。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龟甲、冰片、胆南星、木鳖子、蓖麻仁。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湿毒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如豆渣样,有臭气,或带下夹有血丝,阴部瘙痒,甚至红肿溃烂,尿频尿急尿痛,大便不爽,苔白腻,脉滑。

【治法】利湿解毒,杀虫止痒。

【方药】红藤安宫丹(自拟)。金银花、蒲公英、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大黄、牡丹皮、冰片、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二)临床经验与体会

笔者用自拟仙泉洁阴汤治疗外阴炎128例,情况如下。

【方药】龙胆草12g,栀子8g,柴胡6g,苦参10g,金银花30g,公英30g,紫花地丁10g,土茯苓30g,炒穿山甲10g,防风10g,当归10g,白蔹12g,制没药10g,制乳香10g。

【用法】每剂水煎第一次内服,水煎第二次洗外阴,经期不洗,每日1剂。

【疗效】治疗肝经湿热型外阴炎128例,结果痊愈76例,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75%。

五、宫颈炎

辨病情分类施治

1.湿热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味臭,或伴少腹、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但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清利鸳鸯散(自拟)。黄柏、苍术、厚朴、萆薢、车前子、猪苓、滑石、木鳖子、蓖麻仁、牵牛子、冰片。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湿毒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稠,或夹血色,或浑浊如米泔,臭秽味大,小腹胀痛,腰骶酸楚,溲赤尿灼,或阴部灼痛、瘙痒,宫颈重度糜烂,或有息肉,触及出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泄毒,燥湿止带。

【方药】清利春适丹(自拟)。广郁金、龙胆草、栀子、黄柏、苍术、黄芩、生甘草、薏苡仁、车前子、川楝子。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脾虚

【主症】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腹胀足肿,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济脾祈嗣丹(自拟)。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大枣、当归、柴胡、巴戟天、白芷、木香、威灵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4.肾阴虚

【主症】带下赤白,质稍黏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尿黄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熟地螽斯丹(自拟)。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龟甲、鳖甲、紫河车、肉苁蓉、蓖麻仁、木鳖子、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5.肾阳虚

【主症】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感小腹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增多,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巴戟广嗣丹(自拟)。熟地黄、附子、龟甲、鹿茸、巴戟天、菟丝子、肉桂、山药、人参、花椒、吴茱萸、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六、生殖器结核

辨病情分类施治

1.阴虚血燥

【主症】午后低热绵绵,五心烦热,颧赤盗汗,月经量由少渐至闭经,不孕,少腹隐痛,咽干口燥,溲赤便结,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精杀虫。

【方药】鳖甲理痨丹(自拟)。鳖甲、秦艽、青蒿、地骨皮、玄参、阿胶、牡丹皮、百部、冰片、木鳖子、蓖麻仁、麝香。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2.阴虚肺燥

【主症】月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期延长,或初潮较迟,或经量逐渐减少甚至闭经,不孕,皮肤干燥,咳血,咳痰不爽,气短,或喘促不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调经。

【方药】百合理痨丹(自拟)。百合、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桔梗、瓜蒌、百部、乌梅、甘草、木鳖子、蓖麻仁。

【用法】将上述药物共同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治疗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于脐部,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气阴两虚

【主症】经行量少,甚至闭经,不孕,少腹隐痛,面色微黄,五心烦热,颧赤盗汗,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舌淡或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或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调经杀虫。

【方药】参麦理痨丹(自拟)。人参、麦冬、黄芪、熟地黄、鳖甲、牡丹皮、百部、甘草、没药、木鳖子、蓖麻仁、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