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人才如何培养,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大的概念,为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就要考虑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信息时代教育目的的变化
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使受教育者能从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工作。马克思在分析了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后,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就是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自由发展的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
新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邓小平同志早年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就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现实的教育目的则没有这方面的体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升学”,学生每天忙着应付考试,教师则灌题、猜题,双方的心理压力很重。这种行为是对教育目的的歪曲,抛开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吗?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吗?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教育者及决策者敲响了警钟,提高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针对信息时代,教育目的应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方面来。
学生创造精神是指面对信息的海洋,单纯的接受是不可能的,学生要学会从广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并加以创新提高。适应能力则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学知识很快会退化,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有较强适应能力,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目的自然也得到更新,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更新。
信息时代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在教学中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的发展,内容的设置多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编制、调和的,设置死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
1.信息时代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是符合教育目的的,加上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教学内容的实现还要依靠各种方式和方法。
(1)学校教育内容中增设社会发展和新科技知识内容,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内容编制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要新颖、灵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2)其他各类教育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修改,增加具有教育各类特色的教育内容。如成人教育的内容,主要放在培训上,要有的放矢地进行。
(3)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预见性。
例如:在日本1987年实施的高中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奥地利政府也认为,将来任何社会生活领域都与信息技术有关,电脑知识应属于普通教育范围,因此把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数据处理技术作为中学的必修课。
2.21世纪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学科的发展。
(1)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压缩一部分基础课程所占用的大量时间,这并不等于不重视基础课程的教育,只是将基础课程之间互相重叠,节省出课时,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内容。
(2)以新的科技充实教育内容是21世纪课程建设的重点,尤其是理工科的课程内容,更加迅速,更应及时充实。
(3)增加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从教育内容上反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教育目的。
信息时代的教育手段
1.现状
钱学森在讲到教学方法的革新时说:“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即电化教育,这就是用通信卫星,把一个教师的讲课用电视广播到全国的课堂,而课堂也不是传统的一大间教室。全国都成为一个大课堂了。”(《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教育的手段占很大比例,现代教学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教育资金不足,许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能够维持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提什么现代教学手段。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于某些人为因素,教育投入不能及时到位,甚至教育资金被挪用,导致不能更快地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具体体现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以视听教学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使用录音机,一方面可以向别人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反复练习,直至学习熟练;学生在利用计算机了解信息时,如多媒体的信息库,给学生带来了有趣的学习方法,可以听、看相结合,对整个事件或事物有一个整体的学习和了解。
(1)现代远距离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效方法。由于知识的无穷和变化迅速,使人类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教育,除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有就业后的职业培训,以及为提高素质修养而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人类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基础上,相应地再接受非正式的教育或非学历教育。
(2)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实现。由最初的广播、电视,发展到今天的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教育,使学校的围墙消失了,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开放教育。卫星电视教育是现代远距离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传授教育的范围扩大,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面向不同层次的人开设课程,使人们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课程。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教育,又给远距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3)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特征。现代远距离教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人们自愿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一般来说,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经济性表现在能通过广播、电视参加非学历教育、非正式教育,不用花大量的学费。
总之,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诸多变化,学生将学习重点转向学习效果和学习手段的掌握;学校的观念在改变,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时间、空间随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消失,掌握电脑成为学习工作的前提;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传授到指导;而对世界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首当其冲;网络建设是实现全球信息化的基础,不但要把大学、科研院所连接到因特网上,各个中、小学也应提供因特网访问。
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未来的中小学教育将以全新面目出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点,包括我国刚起步不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都必须及时更新和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每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他是否愿意或意识到,都将面临新教育模式的猛烈冲击和掌握新技术的巨大挑战。
国际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也是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
1.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电化教育手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互联网实现了教师、媒体和学生的自主交流,使学习向着完全个性化这一目标变得越来越现实。
(1)远程教育与虚拟学校。
远程教学与虚拟教学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与培训方式,成为当前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一个热点。远程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即以Internet为基础的教学系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来学习。远程教学不再是一人一机的封闭学习环境,它是开放的系统,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等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题材和手段更广泛,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能满足社会上各类人员的需要。远程教学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在讲授教师面前学习的学生与距千里之外的学生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集中的学生来说,远程教学特别有用。此外,远程教学还可以帮助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远程教学与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以达到虚拟课堂的效果。在虚拟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隔很远,但每个人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后,如网络能实现实时的视频和声音传输,那么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如同在同一教室中一样自如。
虚拟实验室是用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来模拟各种实际的全过程,既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又有形象生动的使用界面。
互联网上的虚拟图书馆可查阅世界各地的馆藏图书目录、书籍、期刊、音像制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
(2)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开设各种多媒体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可学习和使用这项新技术。互联网上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许多教学和科研资源不仅先进,而且可能还是免费的。这些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2.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冲击
(1)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这样,既增添了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克服了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的现代化过程。
(2)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网的兴起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学校模式。它们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学校的天空更加广阔,使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
(3)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现有的教育内容进行重大的改变。在我国,改革课程设置的呼声已如雷贯耳。可以大胆预言:计算机课程必将与语、数、外一样,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4)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管理和后勤保障的现代化。电脑售饭和电脑档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庞大的图书系统只需几片指甲大小的芯片就可以容纳了。校长办公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教室里的摄像系统和通信系统能及时把各教室的情况及时传送到校长面前,校长可以随时在办公室里与授课教师和学生对话。
(5)信息技术为教育科研增添了腾飞的翅膀和强劲的力量。过去,人们的科研是封闭的;现在,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几分钟就可以查到世界各国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科研动态,各国的科研人员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讨论和科研合作。
(6)信息技术方面的家庭辅导和家庭教育。各种家庭学习软件、家庭辅导软件正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网络学校的兴起,网民及其子女可以享受到优秀教师的科学辅导,甚至学生的实验也可以在网上的“虚拟实验室”里进行……
(7)信息技术使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着质的变化,更新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21世纪人们创造财富的手段主要是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而知识的更新换代将更加快速。因此,教育不仅应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场所,而且也应是知识“裂变”、“聚变”的“反应堆”。教育成了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核心使用。终身教育将是肯定的,“教育将成为哺育知识型企业的场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才和通才(高校)将是21世纪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还得训练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遭受挫折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化教学(如多媒体课堂教学技术)已预示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向。教学信息化将首先以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演示教学的形式进入课堂教学。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用声音、画面,乃至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播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如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教学系统)也为个别化教育创设了美好的前景,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
而与此相反,当前社会环境对教育提出的种种需求,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要求实施下述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
(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构架在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的互联网络上,传授的是以方法、手段为主,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快速更新使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和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把它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所以通过记忆记住知识,还是通过学会掌握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已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此外,日益严峻的种种不可预测的挑战,也要求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即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创造性人才是当前社会所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