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21

第121章 稳、冷、狠(13)

清朝末年,粮台会办吴永与督办岑春煊的相互倾轧和岑春煊对任内众官的报复就是这样。某一次,他们两个人在太原行宫相遇,为了一件很小的事对骂了起来。岑春煊咆哮道:“我非参你不可!”吴永也不服:“你有本事尽管参去,我在此恭候。我也奉旨专折,可以参你!我无可指摘,你却有累累罪状,看咱们谁厉害!” 岑春煊冲上去就想厮打,怎奈这里是行宫,再加上有几名官员相劝,二人只好作罢。

但二人回到家中后,气仍未消,都盘算着要把对方搞死。岑春煊一直在找机会报复吴永,最后终于与军机大臣合谋,用调虎离山计将吴永派到两湖去催解粮饷。吴永没有找到机会,倒也发了一回感叹:“岑春煊等内外合力,不知费了多少心机,终于达到了目的,所谓‘拔去眼中钉,张开两眼笑’也。” 吴永还曾说过:“岑春煊对我恨之入骨,必欲挤之死地而后快。”在《庚子西狩丛谈》中,吴永又记述了岑春煊在粤督任内倾轧报复众官的情况。岑春煊在清末官场上被称为“官屠”,被他参罢的大小官员多达一千四百多名,其中获罪者数百人。这一千四百多人中,吴永的话最能说明问题:“非但睚眦必报,即素所受恩庇者亦皆以怨报之,狠心辣手,绝是不留余地”。

很多时候,小人物可能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进攻固然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有时候没有达到进攻的能力,就需要防守了。小人物如何防守,曾国藩的《挺经》给出了方法,在这里他讲了一个故事:某家来了贵客,老父派儿子去市上采备肴果,准备午餐。谁知过了十一点,儿子还未回家,老头便去村口寻找。只见儿子挑着菜担,在离家不远处的田埂上,和一个货郎对峙。田埂不宽,只容一副担子过身,两边都是水田,老头看得出来,二人谁都不愿下田,因此僵在那儿。老头上前,婉语和货郎商量:“朋友,我家有客,急着吃饭。您往水田稍让一步,让小儿过来,如何?”货郎说:“你儿子就让不得么?”老头说:“小儿身材短小,下田后怕打湿了担子;您身材高,不至于沾水。故此请您让一让。”货郎自然也有话说:“你儿担内不过一些菜蔬,打湿了也将就用的;我担中可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那就一文不值了。对不起,我让不得。”

道理说不过,老头想了个方法,说:“来来,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朋友您将货担递给我,我顶在头上,您空身从小儿边上绕过,我再递还担子。如何?”不待答应,老头便弯身去脱鞋袜。货郎见此,自然有道德压力,就说:“算了,老丈如此费事,还是我下水田,让你儿过去吧。”当即下田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