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006

第6章 套拉拢(1)

官场关系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尽量与人交朋友,也就是套拉拢,但拉拢需要学问,需要机缘,需要理由。封建官场中的“拜同乡、拜把子、拜门、结干亲、内眷通往来、留客聚饮、打麻将等”机缘无论什么时代都不过时。

结亲联姻

晚清小说《梼杌萃编》中贾瑞甫说的一段话说:“我贾崇方,托众位福庇,得中两榜,通籍朝端,便是一个朝廷的命官,儒林的表率了,在国就要想做一个正色立朝的臣子,在乡就要想做一个守正不阿的绅士。但是要做名臣正绅,自然先打立品起自然先从立品行起,凡有替人说事荐馆等事凡有替人说事荐官等事,那是最干碍品行的,我可发誓不为,恐怕各位亲友不知,看见我做了京官常与地方官来往,有些事体要托我向官府关说关说,或是要谋个托征收厘金之类的馆官地的,要找我推荐推荐。那时,我要答应呢,坏了我的品行声名,那是我断断不肯的。若要回报,岂不叫来托的人下不去?所以,今日当着大众说明,望诸位高亲贵友,总要原谅,免得临时见怪。还有一说,我目今是个京官那不必说我如今是个京官那不必说,将来提了员外,做了郎中,得了京察,放了府道,那时是做外官了。外官衙门最坏事的,就是官亲。你们不看见那时报里论的么,可谓将官亲的弊端,发挥净荆,将来找放了外官将来我放了外官,我那衙门里可一个官亲也不用,倘各位高亲贵友以俗情相待,到那时远道见访,不要怪我贾崇方无情,不但衙门里不能破例找位置,就是盘川也分文不能送的就是盘缠也分文不能送的,宁可将来回家尽情负荆请罪,在官的时候,可不能不惜守官箴的呢”。

这一席语,说的当场各亲友面面相觑说得当场各亲友面面相觑,默默无言。有两个善于奉承的后生为了哄贾瑞甫高兴,称赞贾瑞甫这话说得正是做官的正理,这样预先向大家说明,免得人家不知误犯,到那时进退两难。这更是贾瑞甫忠厚待人的地方,但是这话却遭到了达怡轩的嘲笑。达怡轩冷笑着说:“做官的正不正、清不清全在自己,那里有会被人家带累的呢哪里有会被人家带累的呢?我不信古来那些名臣正士,难道他都是断绝六亲的么?”

这贾瑞甫其实是一个官场老手,他这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其实,在古代官场上要做到“戒用官亲”,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上至朝廷下到九品末流,都有一帮子亲戚家门和亲信守在自己身边。通过笼络自己的家人和亲信做官,而达到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目的,这是古代官场常见习俗。

皇权也有远近、亲疏。清代的后五朝都是道光一系的天下,不但因为奕詝、载淳、载湉、溥仪,是道光嫡派,而且,道光兄弟辈多以道光的子孙承嗣,皇帝的儿子多,到了后代就多的远了去到了后代就更多得远了去了,但皇权不能远,一定要选最亲的那一宗。

绵恺是道光帝旻宁的三弟,封惇亲王,承嗣无人,即以道光第五子奕誴过继承袭亲王。道光四弟绵忻,封瑞亲王,其子奕誌无嗣,又以奕誴之子载漪袭封端郡王。道光第七子奕懁之子载涛曾作过道光五弟惠亲王绵愉子奕谟的嗣子。到了光绪朝,载湉之弟载沣袭醇亲王爵,弟弟载涛先袭绵愉子奕谟,后袭钟郡王奕詥,载洵则承袭端郡王之爵。爱新觉罗王朝家天下的“官”系网的纲,就是这样地布下自己的网络。

到清朝皇权要唯亲巩固,后宫也不落下,以亲保后宫地盘。叶赫那拉氏家惠征的大女儿,在咸丰元年入宫,充实咸丰皇帝后宫的阵营。从此,叶赫那拉氏家庭作为戚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攀上了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

叶赫纳拉氏能够执政大权叶赫那拉氏能够执政大权,成为垂帘听政的慈禧,是在咸丰帝去世以后。在母以子贵的皇宫,叶赫那拉氏直接由贵妃升为皇太后。在中国,得志的皇后往往会提拔自己的娘家人,从而形成势力强大的皇后派。慈禧也没有例外,走上了这条老路。不久,慈禧的弟弟桂祥按照惯彻成为三等奉恩公慈禧的弟弟桂祥按照惯例成为三等奉恩公,享受了公爵的尊荣和待遇。在此以前,慈禧的妹妹做了咸丰帝七弟醇郡王奕懁的福晋,双双与奕懁兄弟婚配。同治帝死后,按慈禧的旨意,醇亲王奕懁的长子载湉当了皇帝。慈禧以伯母、姨母、太后的身份继续临朝。奕懁这个小叔子、妹夫、皇帝生父当然会全心全意为儿子的帝位效力的。当朝天子,就是叶赫那拉氏桂祥的嫡亲外甥,又是慈禧的侄儿、外甥。

按照慈禧的旨意,光绪选桂祥的女儿为皇后,叶赫那拉氏家又成椒房之亲。光绪帝死后,侄女儿也成皇太后。这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叶赫那拉氏家族,居然有两任皇太后,醇亲王奕懁一支,出了两个皇帝,全靠了婚姻,这一条扯不断的红丝线!

慈禧的亲信重臣荣禄,也是官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荣禄之所以能够如此,与其旁大的关系网也是分不开的与其庞大的关系网也是分不开的。荣禄颇受朝廷重视,是因他的祖父塔斯哈曾任喀什噶尔帮办大臣,道光年间,征代张格尔叛乱时阵亡征伐张格尔叛乱时阵亡。父亲甘肃凉州镇总兵长寿,伯父天津镇总兵长瑞,咸丰元年在围堵太平军永安突围战中同日阵亡,父亲赐谥勤勇,伯父赐谥武壮,并赐修“双忠祠”作为纪念,荣禄以此获得荫及。叔父长泰随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镇压捻军阵亡,当时被看作当时被看做“一门忠萃”。咸丰皇帝在长瑞、长寿死后曾以“忠贞世笃”褒扬,也曾亲自召见荣禄,询问其父辈殉难情况。忠烈之后,例为各朝看重、倚信。

费英东是辅佐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开元无勋费英东是辅佐清太祖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开国元勋,恰恰又是荣禄的远祖。如此深厚的关系,可不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可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祖辈勋业的光彩,照亮了荣禄仕进之路。

通过联姻也为荣禄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他有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一位旗人状元崇绮和宗室昆冈。他的两个女儿分别成了礼亲王世铎的儿媳和醇亲王载沣的福晋。他的继室是大学士灵桂的长女,时称“大王爷”。至此,他的关系网可谓贯穿清朝皇室的王公贵族,一层套一层,而且彼此贯通,一荣俱荣。

半文盲杨国忠也是凭借自己的妹妹升官发财的。杨国忠与杨贵妃是从祖兄妹关系,亲戚关系其实很远,又不是直系。杨国忠的祖、父辈都定居于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父亲杨珣,曾任宣州司主参军,家中生活穷苦。母亲张氏,是武则天宠爱的面首张易之的妹妹。杨国忠从小品行不端,不学无术,行为放荡,吃喝嫖赌,为族人乡里所不齿。少年时代特有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精明机灵的特性。

三十岁时,杨国忠在家乡混不下去,就发愤从军,到蜀郡当屯田兵,因成绩优异本应该提职。益州长史张宽不喜欢他的为人,就借故先打了他一顿,然后任命他当新都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穷困,无以为生。蜀中有个叫鲜于仲通的富豪,看他相貌堂堂,言词机敏,就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这一时期杨国忠和堂叔父杨玄琰家有一些小来往。杨玄琰死时,他去帮助料理丧事,一来二往,就和从妹(后来的沈国夫人)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当时杨玉环已随叔父去了河南,和这位堂兄并不相识。

后来杨国忠在成都赌博,输了个精光,便逃往关中,当了几天扶风尉。不是太称心,杨国忠又回到四川,依附于鲜于仲通门下,娶四川的倡伎裴柔为妻,养了几个儿子,生活贫苦,潦倒不堪。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消息传到四川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打听到杨贵妃出生于蜀,就想方设法派人到长安与她家结交,以寻求政治上的靠山。鲜于仲通和章仇兼琼有很深的交情,就把杨国忠推荐给他。章仇兼琼一见杨国忠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又伶牙俐齿,非常满意,遂即任他为采访支使,两人关系密切。因为章仇兼琼当时正虑李林甫专权,禄位难保,所以欲使杨国忠进入朝廷,作一内援做一内援。此时杨玉环已封为贵妃,贵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宠。章仇兼琼便利用这一裙带关系,派杨国忠到京城向朝廷贡俸蜀锦派杨国忠到京城向朝廷贡奉蜀锦。当杨国忠路过郫县时,兼琼的亲信奉命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

天宝四载天宝四年(745)十月,杨国忠抵达长安。他挨个拜访杨氏诸兄妹他挨个儿拜访杨氏诸姐妹,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分送上,那都是精美的上等蜀货,并说:“这是章仇公送的”。于是,得了人家好处的杨氏诸兄妹常在唐玄宗面前夸奖章仇兼琼得了人家好处的杨氏诸姐妹常在唐玄宗面前夸奖章仇兼琼,博得了玄宗对他的好感;,并把杨国忠引见给玄宗,说他精通“樗蒲”(一种赌博游戏)。唐玄宗得知杨国忠是贵妃的亲属,就把他留在京师充职,允许他可随供奉官出入禁中,不久又任命他做金吾兵曾参军。这虽说是个闲职,但给杨国忠日后升官发财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在长安站稳脚根以后,杨国忠利用杨氏姐妹的关系,巧为钻营。一方面,他经由虢国夫人为媒介,接近杨贵妃,小心侍奉唐玄宗,竭力讨他欢心;另一方面,杨国忠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有一次,杨国忠参加内宜宴会,做“樗蒲”游戏时,负责计数。他记录得又详细,又精确,唐玄宗看到后戏称他是个“好度支郎”。度支郎中是户部负责统计核算财赋收支的官吏。唐玄宗这样说并没当真,但杨氏姐妹抓住玄宗的那句话不放,多次提及让杨国忠担任此职。唐玄宗顺水推舟,命他在御史中丞王鉷手下做判官。

正因为朝廷有这样对亲疏的喜好,下面的小官也是如此。每个州县的长官都有自己的工作班子。衙门书吏大都是州县长官自己熟悉、信任的师爷和亲戚,并将亲信和亲戚安排到重要的权力环节中。像州县长官这样,每级官员都有私人班底。这又延伸出来的官场这又延伸到官场,这就给想进入官场的小人物就有了可用机会,即使与上面没关系也要想尽办法去认干亲。

认干清在清朝官场上非常流行认干亲在清朝官场上非常流行,一般是想当官的小人物自己拜权贵为干爹,自己干作晚辈;另一种就是让妻妾女儿攀附的权贵,认作干爹,或拜权贵之妻、母为干娘。那时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显赫的太监,都是被依附的对象。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一户部小官员拜某太监为干爹:“惠禄号叫受百,是个户部员外郎。拜在当朝最有权势的一位老公公膝下做个干儿子,十分得宠。无论京外各官,有要走内线的,若得着了受百这条门路,无有不通的”。

乾隆时期,有一小翰林久久得不到任用,他突出奇招,先让老婆去拜大学士于敏中的夫人为干娘。于敏中势衰后,又让老婆去拜尚书梁诗正为干爹,并还让老婆去殷勤侍奉。梁诗正每上早朝,小翰林的老婆都先把朝珠放在胸口上焐温,然后亲手给梁诗正挂上。能做到如此,小翰林自然时来运转,官运亨通。

拜干亲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联姻,这也是官场中拉拢关系、攀附权贵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此法建立的关系,较之拜同乡、拜把子、拜门建立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牢固。

北周时的小官李礼成的妻子早丧,但此人“眼光远大”。他看杨坚有帝王之相,就娶了杨坚的妹妹为继室。杨坚当上了北周的丞相,李礼成就当了大将军,又升为司武上大夫,李成了机坚的心腹骨干李礼成成了杨坚的心腹骨干。杨坚做皇帝,创立隋朝,李礼成就被拜为陕州刺史李礼成就被封为陕州刺史,进封绛郡公进而被封为绛郡公,不久又升为左卫将军,再改任右武卫大将军。

我们不得不感叹李礼成真是有眼光啊。民间有语“用驴时撤料用驴时撒料”,是说看别人有权势时,就去趋附,或送礼,或奉迎,或送美女,甚至送自己的亲妹妹以造成裙带关系。正是李礼成看到了杨坚的前途,及早地娶了杨坚的妹妹,造成了裙带关系。身为官场上的小人物要随时准备好料,只有提前准备好才能靠拢权贵,不可等到好驴时不然等到用时,已经让别人抢先喂上了。

师门朋党

官场关系中有一种关系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师生和同门关系,这里由古代官场选官的科举考试产生来的这是由古代官场选官的科举考试产生出来的。

科举考试设有主考官,唐宋时称“知贡举”,明清时称“主考”或“总裁”。科举中试或及第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唐代始将同榜及第进士称为“同年”,宋以后以同榜登科者为“同年”,至清代,凡生员(俗称秀才)同时被选拔为贡生,以及乡试同榜中举,会试同榜取为进士,均称为“同年”。

座主、门生、同年等新的称谓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官场上新的人际关系的产生。读书人应试,企盼金榜题名,因而对选拔自己的主考官看得格外重要,;而科举制度规定,新科进士要拜谒主考官,正是要体现这一层关系。及第者自称门生,把自己与主考官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日后能得到重用和关照;而主考官看中新及第者,也是希望日后有所图报。官场风云变幻,凡当官小人物,大都希望能够多联络一些关系,以保证步步高升,久居官位而不衰。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座主门生关系、同年关系也就越来越被官场上人物视为必然,而彼此之间相互关照的作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这种科举制度造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很快就被官场人物作为升官保官的的一种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