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汇率战争
7228100000030

第30章 中美关系和汇率交锋(3)

美国政客们为了转移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国经济衰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将中国当成所有问题的替罪羊。可惜,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后,人们会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美国的金融财团,对于财富的吸纳是没有止境的,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符合资本的自身特点。如果今天的钱无法满足银行家们的胃口,他们就会拿明天的、后天的,先把财富收割到自己手里再说。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有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而善于创新的美国人,在金融领域创造了那么多的衍生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如坠云雾,其目的就是混淆人们的视听,以方便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收割社会财富。这些所谓创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只要能透支的,都可以在今天变现。所谓虚拟经济就是这样一种数字游戏。

目前,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明了虚拟经济已经严重泡沫化,而脱离了实体经济盲目扩张的情况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早晚会干涸。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仅2007年4月,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就达到了3.21万亿美元,衍生品交易量为10.37万亿美元,据此测算,全年交易量将超过300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的67倍。就像是时空穿梭,从未来飞过来如此大量的用信用担保的虚拟财富,这对投机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刺激,而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杠杆作用,这些财富被几倍几十倍地放大,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好比在一层楼的地基上盖了10层、100层楼,大厦的倒塌便成了迟早的事。

美国人知道这样的危险吗?普通老百姓未必知道,但美国金融财团和他们的代理——华盛顿的政客们却一清二楚。实际上,华盛顿对于这种人事安排也从不掩饰。例如,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来自高盛,现在又去了花旗;阿特曼来从华尔街来到财政部,任职结束后便回去重操旧业;老布什的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现在同样在华尔街指点江山;前世行行长沃尔芬森原本就是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保尔森的前任约翰·诺斯现在掌管全球领先的私人投资基金Cerberus资产管理公司;而刚刚上任世界银行行长的罗伯特·佐利克刚刚从高盛集团副董事长的位子上卸任,当然,可能没人知道,他之前还做过美国副国务卿;而从上任已经跑到中国好几趟敦促北京提升人民币汇率的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同样是高盛的前董事长。从这些明明白白的关系网中,相信傻瓜也可以看出,华尔街简直是美国政界的西点军校,对于大玩虚拟经济、透支明日财富的做法,他们不但清楚,而且还是总设计师。

面对大厦倒塌的危险,这些天才的设计师们早就想好了对策,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便是其中的顶级防护伞。全球化可不是像其吹嘘的那样,是“利益均沾”,而是典型的“风险共担”。打造这样一个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的时候,让世界扮演“泄洪区”的角色。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所谓“看不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极力鼓吹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对外资的监管和政府的管理等,全力帮助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

不仅如此,对于不服管教的国家,发动一场汇率战争,通过金融核弹来摧毁一国经济对美国来说也早已是轻车熟路。当被攻击国家奄奄一息、别无选择的时候,华尔街控制的世界性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便披着“国际援助”的外衣闪亮登场。此后美国便利用经济援助、贷款的附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华盛顿共识”。这样,新自由主义便最终被美国当局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而被“援助”的国家最终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永无翻身之日。

在全球化的体系内,美元霸权的统治下,美国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风险分散到了全世界,这也是像冰岛、希腊这样的小国在面对金融海啸的时候抵挡不住,直接翻船的原因。金融大厦倒塌后,美国政府面临的就是重建,而重建的唯一途径,就是开足马力大印美钞,通过投资来摆脱困境,其实这早就是在计划之内的事情。通过这种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设计,世界范围内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再次大幅增加,美元霸权也会更加稳固。不过,这个完美攻略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普通民众的财产会大大缩水,国内局势严重动荡。所以,美国才更迫切地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并急切地要求人民币升值。这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又活生生的现实。堂堂世界第一强国正是通过这种耍赖方式,蒸发掉美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债务,将金融危机的打击,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

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华尔街金融财团的既定计划,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而人民币升值也救不了美国经济,更无法让日益衰退的美国工业生产恢复活力和生机,让美国老百姓回到工作岗位。美国如此迫切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几个原因在前文中已有叙述,目前所大肆宣扬的借口都是幌子。举一个简单例子就可以解释,单纯从解决贸易逆差的角度来说,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美国取消对出口到中国的高技术产品限制,促进美国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迅速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变为逆差。但是,对于忌惮中国崛起的美国来说,这又是条不可碰触的红线,在所谓自由主义经济的大旗下,美国却大搞意识形态、保护主义,非但不让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出口,还压缩欧洲、日本对华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只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却将自己的优势产品束之高阁,这样的贸易逆差任谁也无法扭转。

事实上,即使美国人的阳谋得逞,人民币被迫升值,中国经济付出惨重代价,美国实体经济的现状也不可能得到有效逆转。因为美国不可能违背市场规律,用昂贵的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的廉价商品,不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当年,中国只是取代了日本、韩国,向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今后,还会有东南亚、甚至非洲等一大批发展中国家顶上来。

再来看看失业问题。其实,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有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到了印度、日本等国家。过去,美国的电脑、互联网、银行的服务业、会计以及电脑软件的开发全在美国本土,而现在很多都被印度吸引去了。如果你在美国的戴尔公司买的电脑发生了问题,或者对在花旗银行的账目有了疑问,一通电话打去,回答问题的人全在印度。而日本人则在汽车等行业把美国公司搞得几乎无还手之力,不断关闭工厂,缩小开支和规模,许多工人失去工作或被迫提早退休。通用汽车厂的员工从1981年的746000人减少到目前的350000人。而这些情况,跟中国又有什么瓜葛呢?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以及“美国失业工人的饭碗”没有任何关系。

中美贸易问题其实是全球化和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非但美国,欧洲和日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低端的加工性质和贴牌生产的产业链条已经转移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资本扩张和技术升级本来就跟就业容量成反比。换言之,美国要么继续曾经辉煌的科技创新,靠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抵消一般商品项下的逆差,以创新红利补偿被淘汰的产业人群;要么扩大高科技和资源、能源出口,否则贸易逆差永远得不到解决,国内失业大军的怨气也不会得到消解。

自然,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目的并不仅在于此,但是所打的幌子却严重误导了美国人民,必须予以戳穿,以正视听。人民币升值救不了美国经济,解决不了金融危机,更不能让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起死回生。被蒙蔽的美国大众应当知道,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充当金融财团代言人,拒绝从自身做起,调整产业结构,而是以邻为壑,那只能让美国人民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最终将损害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一穷二白、只求温饱的岁月里,老百姓是无法想象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的,追忆往昔,现在的中国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年年保持近10%的增速,外汇储备日益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这些可喜的变化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震惊全球,本篇无意多费笔墨、锦上添花。躺在功劳簿上,结局只能是惨淡的,面对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隐患,笔者但求发出盛世危言,给中国经济敲响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