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下)
72699200000002

第2章 语文教学要培养名著阅读兴趣

第一节 增强名著教学与阅读趣味的指导

目前,初中生喜欢阅读名著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了,根据调查显示,初中生不大喜欢阅读名著的主要原因是名著描述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有些学生甚至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了解,这些原因导致了初中学生对名著失去了阅读兴趣。

另外,由于分部学生受家庭影响,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享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从名著中吸收有益的知识营养,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受,以及良好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是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鉴于此种情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做起,特别是对对学生从名著阅读的兴趣培养入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呢?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纵观古往今来的许多有所作为的人,他们渊博的知识都是平时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师塑造形象,培养阅读兴趣

俗话说:“爱屋及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得有趣,学生就会学得有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主动,收效才会大。

那么,如何实现呢?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凭借美的教态和动听娴熟的语言,风趣幽默的个性来激发学生。

其次,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例如,教师上课笑容常驻,充满激情,给学生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增,热情就会高涨;反之,如果教师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受感染,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大多数喜欢交流型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变传统的“教书匠”为促进者,变传统的“管理者”为引导者,变传统的“执行官”为“合作者”,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知己。

教学中,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首赞美诗。语言要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不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印象中的“批评家”。

最后,语文教师经常带书到学生中去阅读,让学生知道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在读书的氛围中感染,逐渐会尝试走进书海之中。语文教师还要常与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让师生间找到共同语言,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提供阅读平台,引发阅读兴趣

除了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引导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营造:

(1)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语文教师在课后应多与学生交流,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好的书籍。因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多读名著,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推荐阅读书目和阅读总量,还对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每一学期的具体要求。

在“教学建议”部分还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作为新课程标准教材向学生推荐的名著有:《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童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简爱》等,要求学生阅读量每学年在80万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有量的积累,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解决工具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

(2)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班级教学乃至学校教育都要以学生的发展、提高为中心,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创建校园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能轻松找到阅读地点,惬意而读。在校图书馆开办的同时,班上自创图书角,增大阅读量,加快书籍的流通速度,为爱读书的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利用影视媒体,引发阅读兴趣

教材引路,是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名著兴趣的有效办法。新课程教纲中名著的选文比较多,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同时也对语文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开拓新视野采取新举措已成了必然的选择。要求学生多读名著基本上是不可能,最能吸引学生的无疑是影视作品。

通过名片的鉴赏,让学生获得艺术、文学、思想等多方面的启示。采取看影片、写影评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益。借助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

体验阅读美感,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舍弃急功近利的做法,不要片面的追求考试的分数。如果一篇文章刚学完,便让学生做大量的同步练习、作文仿写,那么,学生刚激发的学习兴趣又会被扼杀,甚至害怕上语文课。

故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去自我体验,让他们陶醉其中,感受阅读的精彩与魅力。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学会在自由阅读中去体验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让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一种享受。

体会阅读乐趣,培养阅读兴趣

电脑游戏之所以受青少年的青睐,是因为游戏者能在虚拟网络游戏中体现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都有一种心理需求,希望受人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阅读过程中的愉悦,品味成功的快乐。成功的愉悦又是学生阅读的动力,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师可通过哪些方法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呢?可进行课外知识竞赛、讲故事、对对联、开辩论会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功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和语文的精彩,领略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

要学生成为文学的爱好者,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阅读的精彩,品味阅读的愉悦,他们才会自主地去看、自觉地去学,那么他们的知识视野才会变得开阔,他们的道德情操才会得到陶冶,他们的人生境界才会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阅读的愉悦,并呈螺旋式上升,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习信心,进而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利用历史知识,引发阅读兴趣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给我们留下了《诗经》、《离骚》、《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等流传千古、振聋发聩、孺幼皆知的千古篇章。这些历代留下的灿如星海的优秀篇章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的组成部分。

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最可行也是最简洁的方法就是对中国较浅易古典文学的诵记与研读。

熟读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实在是很容易的事,至少绝大学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也是他们将来一生受用不尽的“打根基”的训练。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世界名著等。让学生有的放矢,有选择性的先阅读经典之作。抓住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述名作家的故事,古代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读。

我们相信,通过在教学上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