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7376100000048

第48章 毛人凤对蒋介石自称“卑职”吗

影片《开国大典》以新中国建立前夕为背景,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和一个活生生的蒋介石。透过这两个历史人物,观众看到了一幅浩瀚的历史画卷,看出了中国两种命运最后决战中的历史走向。

影片有些生动的情节,譬如毛泽东私出中南海上街吃小馆子、从湘潭来的毛氏族人要帮忙掌管“毛家天下”、蒋介石打麻将、其孙儿偷吃饼干等等,显然都出自虚构;但因都符合时代气息,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因而显得真实可信。

很可惜,在这部巨片中也有个别细节不符合历史常识,好像美味佳肴中夹着一颗泥沙,使人感到格格不入。

有这样一段戏:蒋介石吩咐特务头子毛人凤如何对付一些民主人士时,毛人凤说……“是,不过卑职以为……”问题就在“卑职”这个自我称呼上。作者是想突出毛人凤在蒋介石面前卑污下贱的奴才相,但却离开了“细节的真实”。

早在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创立之初,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下令废除前清时期的诸多陈规陋习,包括“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民国元年(1912年)2月24日……孙大总统发布命令: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大人”、“老爷”之称既被革除,“小人”、“卑职”之称也就自然相应废止……

有人或者会说,国民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事情很多,孙中山的命令不一定就能贯彻。情况也不完全如此。孙中山领导时期,南京立国,广州开府,曾呈一派朝气,前清许多旧官场的恶习为之一扫。蒋介石篡国,虽然政治腐败,但他也曾标榜“革命”,提倡“新生活”,不一定就欣赏小脚、长辫、大人、老爷之类的东西。马屁拍得不好,很可能拍在马腿上。

那么,蒋介石当权后,在他面前怎么称呼呢?对他当然是尊称为“校长”、“总司令”、“委座”、“主席”、“总统”、“总裁”。自称则一般是“我”;正式场合,有的自称“部下”;黄埔、陆大、政大出身的,多自称“学生”;地位特高的人士也有自称名字的,如白崇禧或自称“崇禧”,张治中或自称“治中。”

……

也有名“职”的,包括周恩来、叶剑英抗战初期在给蒋介石、何应钦的报告中,就自称“职”。“职”的意思是“部下”,但这只限于书面称呼,也决没有称“卑职”的。

在国民党一般官场中也大体如此。

这个细节的失真,在《开国大典》中虽为白璧微瑕,已是遗憾。至于有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片,毫不顾及历史真实,一味套用戏曲或旧章回小说中的语言,开腔就放黄,真令人不忍卒看。

写历史戏总要多学点历史知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