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7487800000017

第17章 电视综艺节目文本写作(1)

“电视综艺节目”即电视上播出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它根据节目主题需要或节目宗旨的规定,运用艺术和电视手段将多种不同艺术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成为“一台”或“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是通过电视的二度创作完成。其“二度创作”,首先是创作节目台本的写作。

第一节 电视综艺节目概述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

最早的综艺节目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NBC(全国广播公司)开辟了空前大型的广播节目《MONITOR》,该节目包括爵士乐、新闻、人物专访、书评与赞美诗等类型。这个节目让观众倍感新鲜,引起轰动效应。“于是许多电视工作者纷纷借鉴效仿,网罗娱乐艺术界的明星,将他们的表演用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加以串联、解说、包装,在电视中推出了综合文艺节目。”

1948年6月,美国电视传播机构NBC(全国广播公司)与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相继推出两个具有开创意义的综艺节目《德克萨克明星剧院》与《城中明星》。这两个节目分别由弥尔顿·伯尔勒与艾德·沙利文主持。他们都借鉴广播电台开办娱乐节目的经验,形成了一个不同于舞台表演的、带有杂耍风格的相对完整的电视节目。这就是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电视综艺节目的雏形。观众对这一新的娱乐方式的喜爱超过了许多舞台形式的表演。于是这种节目形式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广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样式。

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的内容较集中于文艺表演方面,它能将音乐、舞蹈、短剧、戏曲、杂技、魔术、武术、相声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能够满足观众多方面审美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以及地方电视台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堪称中国综艺节目的优秀栏目。

从宏观角度来看,电视综艺节目可分为两个大类,电视综艺晚会和电视综艺栏目。它们在节目的特点、受众的心理、对主持人的要求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

(一)电视综艺晚会

所谓电视综艺晚会,就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艺术样式,通过电视化手段的处理,对各种文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组织与串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给观众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它的重要特征就是兼容性与有机性,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于一体,又不等同于各种单个节目在艺术审美特征上的机械性的相加。在电视机前欣赏晚会的时候,犹如身临其境,感受进行中的现场气氛,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按照综艺晚会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庆典晚会、主题晚会、行业晚会三类。当然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晚会,但是这三种是时下电视综艺晚会的主要类型。

1.庆典晚会

庆典晚会是为重大事件、重要时刻、各种节日而举办的综艺晚会。包括国际国内的各种政治性、历史性的庆典,如每年的“七一”、“十一”等晚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晚会,以及民俗性的如春节、元宵等节庆晚会。其中著名的有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军65周年的《长城之歌》,199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 “三八”国际妇女节文艺晚会《大地芬芳》,1994年中央电视台“五一”劳动节文艺晚会《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等。

庆典晚会使每个家庭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丰富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精神娱乐生活。其整体艺术风格的把握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电视庆典晚会的基调多为欢乐,祥和、喜庆,主题积极向上,多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与其他类型的晚会不同的是,这类晚会通常要有其独特的“庆典性”与“仪式感”。仪式是在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场所举办的典礼性活动,所以仪式首先意味着非日常化。要创造出仪式感,首先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其与日常生活区别开来,如选择特别的场所,制定特别的规则,营造特别的气氛,遵守既定的程序等。庆典性晚会中用舞美手段布置特定的环境,使其具有庄严感或使人能够产生特定的联想,也可以在节目内容的处理上设置既定的节目程序,在节目的过程中让参与者与观众共同感受其特定的气氛。仪式感最重要的体现是主持人,由于他/她是仪式的主持者,其角色有点类似于古代祭祀典礼上的巫师或祭司,因此他/她绝对不能随便开玩笑,否则就会破坏晚会的气氛,破坏整个仪式。所以,作为庆典性晚会的主持人,必须注意仪表仪态,必须端庄大方。而观众在观赏庆典性晚会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这类晚会所特有的严肃性和纪念性。

2.主题晚会

主题晚会又称为专题晚会,“即有着较为单一鲜明的主题表达,而非多主题并存的晚会,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所以它既有欣赏性又有知识性,还有某种宣传性与倡导性。它包括宣传公益活动的综艺晚会,如1994年中央台为“孤儿养助学社会福利计划”制作的《爱在人间》专题晚会;为落实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太阳·生命·大地》晚会;为宣传科技进步维护世界和平而制作的《太阳心——第五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文艺晚会》;2003年中央电视台《抗非典特别节目:我们众志成城》;2008年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情满中国》等。专题晚会还包括宣传文体活动的晚会,如中国电影节、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富有文化色彩的艺术活动,如1992年为庆祝巴塞罗那奥运会取得佳绩,北京电视台体育部制作的《圣火——92》晚会,以及2004年迎接奥运健儿凯旋的《为奥运喝彩》文艺晚会。专题晚会非常强调主题的明确性,以至于它的主题往往都体现在晚会的标题中。同时作为特殊的晚会形式,它必须尽可能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围绕晚会主题创作各种样式的节目,以获取最大程度的社会影响力。

3.行业晚会

行业晚会主要指宣传行业特点,展示行业形象,普及行业法规、宣传行业重大活动的晚会。这类晚会不论长短,从内容到形式,有着突出的行业化宣传色彩和商业炒作成分。这类晚会往往由行业承担全部或者大部分制作费用,但是总体艺术水准相对难以把握。如为宣传交通安全,歌颂交通民警,中央电视台与交通部联合制作《为了腾飞》晚会;每年春节公安部与央视合办的《公安部春节电视文艺晚会》,2011年《雄关百年铸忠诚》的海关文艺晚会等。

(二)电视综艺栏目

电视综艺栏目主要指以栏目化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持人的串联,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经过电视杂志化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与审美享受的电视文艺类型。在中国大陆,这类节目相当于有固定名称与节目标识、固定播出时间与节目风格定位的综艺晚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日常性晚会。

综艺晚会一旦栏目化,其节目层次、内容、性质与功能也就随之固定,最重要的是固定了目标受众,从而保证了稳定的收视率。当晚会成了固定的电视栏目,品牌效应自然产生。如今的电视行业,电视栏目的品牌意味着竞争力、吸引力与信任度,它把观众从费力的选择中释放,让观众尽情享受品牌栏目的独特魅力。相应地,品牌栏目也会有可观的收视率,栏目与观众建立双赢关系。同时,栏目化给晚会带来全新的理念。而这一切却是以上庆典晚会、主题晚会、行业晚会所不具备的。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东西南北中》和《曲苑杂坛》,上海电视台的《今夜星辰》、《大舞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共度好时光》,北京电视台的《五彩缤纷》等,都是国内知名的电视综艺栏目。

这类节目并不承担过多的主题要求和宣传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为生活增添欢乐。它的特点是强调娱乐性,强调亲切感,追求热闹、好玩、轻松。日常性晚会的节目现场应当具有轻松愉快的气氛,通常表演环境安排在电视台的室内演播室或较小的场所,以造成某种家庭化的感觉。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像是家庭成员或是家庭熟悉的朋友,因此,要求主持人以轻松幽默活泼的风格主持晚会。

二、电视综艺节目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综艺节目的结构就是将各种类型的节目按照一定的方式、利用丰富的手段将其有机组合在一起。那么按照何种方式组合,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综艺节目,使作品达到审美愉悦的效果,这对于晚会的创作非常重要。

(一)线条组合结构

这种结构是以晚会的时间进程为线索,主持人通过串词将节目串联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节目体系,类似金针穿线。虽然简单,但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使节目连贯通畅,易于接受。由于这类节目结构方式以时间为轴,以主持人为点进行串联,所以主持人频繁地上台播报,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造成晚会节奏拖沓。同时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单一的线性结构方式难以满足晚会的需要,所以在现有的综艺节目中逐渐出现了双线结构甚至多线结构的方式,使得综艺节目的结构方式更为灵活。

(二)段落组合结构

综艺节目尤其是大型综艺晚会,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节目组成的。导演在编排这些节目时,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即编导思想在内。“或按节目类型,呈跌宕起伏的马鞍形设计;或依出情、出彩、出趣、出味等高潮点设计;或考虑演员知名度的高低,将其出场顺序错开;或为情绪、情景、情节的需要而转换。总之,有意将整个晚会节目分割成若干段落或单元、板块,每个段落或单元间才有主持人及串联词的出现,每个段落间都会设计有一个高潮点”如中央台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世纪春华》就采用了段落组合结构,整台晚会分为《闹春霄》、《赏文章》、《满庭芳》、《重回眸》、《谱新篇》、《会群英》、《传薪火》七大板块,晚会各段落之间高潮迭起,达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篇章组合结构

庆典类、纪念类综艺晚会或大型文艺演出,场面宏大,隆重热烈,规格较高,在结构处理上往往采用篇章组合式,即将整台晚会根据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分别组合,设若干个篇章。每篇内组合若干个节目,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如上、中、下篇或上、下篇,或直接设篇名,用以表明或强化晚会的立意及主题。中央电视台的《欢庆香港回归文艺晚会》,其结构就是篇章组合式:

1.序曲——天涯共此时;

2.火篇——血火百年祭;

3.水篇——归帆踏浪来;

4.土篇——真情满中华;

5.尾声——世纪钟声。

这样的结构,更加突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更能体现普天同庆、大气磅礴的总体风格,自然也传达出了编导对晚会史诗品格和庄严凝重效果的刻意追求。

(四)环节组合结构

所谓环节,就是相对固定的节目形态,较传统节目时间略长,例如VCR,游戏等方式,大多出现在专题性晚会。环节结构就是根据晚会主题需要,在晚会中设置几个固定环节,分别将其编排至晚会的内容,使之与晚会的节目相组合,形成晚会的“隔断”。这种方式既能让晚会的节奏富于变化,又能与传统节目表演有所区别,让人耳目一新。例如在央视2008年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情满中国》中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方式。晚会中设置了五个VCR环节,分别从“冰灾的发生——冰灾灾情的加重——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抗灾行动——普通民众投入抗灾大潮——众志成城抗灾成功”等五个方面讲述“抗击冰雪”事件。这五个环节分别设置在晚会的开头、中间、发展、高潮、结尾的部分,同时与各个文艺节目相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形成了纪实与文艺的完美融合。当然这种环节既可以是场内环节,也可以是场外环节;既可以是叙事型环节,也可以是游戏表演型环节,总之环节的设置要配合晚会的主题。

(五)多元综合结构

多元综合结构不是刻意将节目按某种主题或意念分割成若干单元,而是顺其自然;主题并不那么集中,而是主题多义或“无主题”。这种结构,实际着眼于大领域、大视野、大参与、大舞台,最后综合归结成一个大主题。如北京台的《走向春天》,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方式。这台晚会景点多、节目多、民俗多、年味浓,编导将整个京城当作舞台,派出“欢乐”、“吉祥”、“美满”、“幸福”四个彩车队奔向四面八方,把京城百姓和海外华人如何过年、春满乾坤的动人场景同步播出,使观众觉得和晚会很贴近,从而大大增加了对晚会的关注程度。晚会看似散点四射,而主会场则是欢乐汇集的海洋。这样的结构,不是漫无边际的,实际突出并强化了晚会“喜迎灿烂春天”的总体气氛。

其他结构方式还有编年史诗结构、教点式结构、平行并进式结构等,这里不再一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