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7487800000034

第34章 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台本写作(4)

3.串联词的写作技巧

现在不少电视节目的串联词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引导节目的“导播”。这种超越单个节目内容之上的串联词在写作方式上十分灵活。

要写好串联词,关键是找到节目之间比较合适的关联内容,这种关联可以是关联词、关联句,也可以是语气关联、逻辑关联、情感关联等等。

(1)关联词串联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上下节目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关联的词或句。例如,上一条新闻说的是小偷行窃围观者不愿管,而下一条新闻说的是农民不愿打消费官司,这两条新闻都有“不愿意”这么一层意思。所以,“不愿”就可以作为一个关联词。于是两条新闻之间的关联词可以这样写:“看见小偷正在行窃就是不愿管,说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候愿与不愿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就拿现在的一些农民来说吧,遇到消费纠纷时,宁愿私了也不愿打官司,这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关联词要换成关联句才能更流畅。如《此处何时才有人行道》与《明晚又有流星雨,市民肉眼可见着》之间的串联词可以写成这样:“人走人的道儿,车走车的道儿,宇宙间的星星更是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记者刚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天文奇观好戏连台,刚刚欣赏完500年一遇的狮子座流星暴雨,双子座流星雨又将于明晚划亮夜空。”

(2)同类串联法

具有同一个主题的节目的上下连接,可以从上一节目内容说开去,引出下一条节目内容。比如在《我市开展“3·15”大型投诉活动》和《“12315”今天太辛苦》两条消息之间可以这样串联:“从现场投诉的效果看出,今天可以说是个让消费者放心、让造假售假者胆战的日子,当然仅仅靠这一天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广大观众都有一个愿望:让‘3·15’变成‘365’。不过,一年365天都在开通的‘12315’投诉热线,也只有今天最热。”

(3)语气串联法

当节目之间很难找到关联词的时候,可以用一种语气关联的办法进行串联。语气关联的种类很多,用法也很灵活。

(4)情绪转移串联法

如果连续几个节目都使观众的心情紧张,为了调节一下观众的情绪就可以使用这种串联方法。同一种情绪之间节目的串联就非常方便,利用内在的一致性可以自然地过渡。

(5)点评串联法

对上一条比较有分量的新闻做简单的点评,既能够体现编辑思想,增加报道力度,又能够平滑地转到下一条新闻上。如上一条新闻是《直击“乡官”公选》,下一条新闻是《峨眉山市:全力抢救“12·11”事故伤员》,可使用点评串联法:“选‘乡官’曾经被村民们认为是走过场的事儿,现在公推公选‘乡官’明来明去,村民们说,他们就需要这样透明的选举。好了,我们来看下面一条来自峨眉山市的消息……”

总之,串联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写作起来应因“事”而宜。

(三)话题的结束

主持人因稿件资料内容和受众心理需要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话题结束方式。或强调、或重复、或感叹,使受众从不同的话题结束方式中因小见大,从个别到一般,产生联想,引发思考,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教育和启迪。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生活是这样,写文章是这样,主持人的话题播音更是这样。主持人选用适宜的话题结束方式,能够升华话题的思想意义,深化话题传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话题结尾的设计与实施,为主持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常见的话题结束方式主要有以下十种:回题式 这是一种回报话题的话题结束方式,回题式结尾简洁明了,话题内容较为短小,不需点评,在前后内容衔接紧凑的情况下,较常采用此种结束方式。

重复式 话题中的某些内容主持人在话题的结尾应给予一定的重复,尽管这些内容有时并不是话题的中心重点,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听众记忆和加深理解。只要主持人心里时刻想着受众,就能够发现那些需要并且值得在结尾重复的话题,重复式话题结束方式是维系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感情和信赖的有效方法,是实践中较为常用的话题结束方式。

强调式 对稿件结尾有些需要引起受众特别注意或需要加深印象的内容,主持人可以选用强调式话题结束方式加以突出。强调结尾的设计,加重了原稿结尾强调的意味,又加重了关切的色彩,使人听起来亲切热诚。

归纳式 主持人可以设计一个归纳式结尾,帮助受众得出明确的结论,给受众留下清晰的印象。广播电视语言稍纵即逝,受众接受的方式主要是伴随性理解,不具备反复收听和停下来思考的可能,所以主持人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性,在需要的时候就给予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受众做出判断和结论,使受众在轻松、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接受和理解主持人话题的内涵。

点评式 点评式结尾是主持人话题播音一种主要的结束方式,主持人因话题内容有感而发,阐述自己对话题内容的一番见解或感想,以议论的方式结束话题,深化话题的意义。在进行点评式结尾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点评要有意义,主持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个别的现象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而不能就事论事或是空发议论。二是要有感而发,既不无病呻吟,也不牵强附会,既不故弄玄虚,也不有意拔高。三是讲究政策分寸,主持人的议论、点评要以党和政府的政策为依据,对人、对事都不能感情用事地妄加评论,或者轻易地判断是非曲直。四是要注意留有余地,不绝对化,不说过头话,不以偏概全,不强加于人。五是要力求点评有真知灼见,确实能给人以启发、警醒,“语不惊人死不休”,语意却平平淡淡,则不如不点评。总之,点评式结尾方式是主持人结束话题的重要方法,是需要主持人下工夫思考和准备的。好的点评如同画龙点睛,会使人回味无穷。

联想式 有些话题的内容需要由主持人在结尾做举一反三式的联想和引申,从而使话题更具普遍意义。用这种联想式结束话题使话题具有了较为突出的普遍意义,确实能够给人以启发和实际的帮助。主持人要善于使用联想式结尾,把话题内容的意义引向深处。

建议式 在有些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可以通过向受众建议做某某事情、尝试某种方法或者提醒注意的方式结束话题。这种话题结束方式既委婉得体又显得亲切热情,受众乐于接受,是主持人行之有效的一种话题结束方式。

呼应式 主持人以某人某事进入话题,而在话题的结尾,又回到此人此事上来,并由此做一定的生发引申,深化话题的意义。使受众加深理解,得出完整深刻的印象。

感叹式 话题的结尾主持人适时抓住受、传双方共同的感情凝聚点,或感慨或赞叹或抒情,让受众在主持人的感叹抒情之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如“我们不是失败者”这个话题:从9月24日北京争办奥运失利谈起,分析了我们申办奥运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话题结尾,主持人抒发了这样的感慨:“听众朋友,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体操教练高健在争办表决后所说的一番话,他说呀作为一名新中国的体育工作者,我曾三次带领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可以说,争办奥运凝聚了我们这一代体育工作者的梦想,我家住在八楼,我曾对人说过‘如果能换来奥运在我国举行,我宁愿从八层楼上跳下去’。听众朋友,当时我感动得掉泪了。我就想啊,我们有这么好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有这么好的人民,有这么坚强伟大的党,奥运的圣火终究有一天会在中华大地上点燃。我坚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主持人从一个大家熟悉的动人的事例感慨、赞叹,直抒胸臆,以情感人,此时,主持人的感情与受众的感情已融为一体,受传双方已达成一种互动的默契与共识,传播活动至此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佳境。主持人的感叹缘情而发,这情既是主持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又与群众的感情息息相通。多发有情之声,这也是主持人赢得受众认同和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综合式 某种话题用单一方式结尾往往不能够满足表达的需要,这时可以采用几种话题结束方式综合并用的技巧结束话题。综合式话题结束方式便于精练、简约地表达多层含义的内容,生动、活泼,受众容易接受,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话题结束方式。

思考题:

1.主持人节目与播音节目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主持人有哪些类型?主持人的个人特点与节目有什么关系?

3.请给某一期《艺术人生》写一个主持人节目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