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植体的准备
开春将田间生长的植株带土移栽到盆中,放到温室中培养,要避免从顶上浇水(不然材料易污染),等到花梗抽出(15cm~20cm)花苞还未开时,切下备用。将带有一部分花梗的花苞作为外植体使用。如条件允许外植体可多接以提高基数。
1.消毒方法
将材料放烧杯中,先加入几滴洗洁精,再加水冲洗,并重复1次,用自来水洗到基本无泡沫时,自来水冲洗时间不易过长以免造成外植体二次污染[如鸢尾的幼嫩花序比较干净可不必冲洗直接在工作台上进行消毒处理,实践证明此方法可行]。在超净台中先用70%的酒精浸15s~30s,倒去酒精后将材料放入无菌杯中,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5min,后用无菌水洗5次。
2.接种和培养基
将苞片剥去,切取带有苞叶或小花梗的分枝作为接种材料,接种在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蔗糖3%上。每瓶只接1块提高接种成功概率。
二、培养条件和芽的增殖
培养条件为:23℃+1℃,16/8h光周期,光照强度160μmol·m-2·s-1左右,培养介质pH值为5.8~6.0;培养约1个月,在苞叶的叶腋中或小花梗的分枝处有新的营养芽形成。此时可将不污染的带有新产生营养芽的外植体转入以下培养基中使芽增殖,MS+6-BA0.2mg/L~1.5mg/L+IBA0.1mg/L+多效唑0.5mg/L(看生长情况可加或不加)+蔗糖3%(初期继代6-BA用量1.05mg/L~1.5mg/L,后期继代逐渐减少至0.2mg/L),但继代的时间不能太长,应为3周左右(如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0.1%继代时间可延长)。如加入活性炭培养温度要适当降低,因为活性炭低温吸附力强;温度高吸附力弱,甚至解吸附。继代到有一定量的瓶苗后,选择健壮的大苗生根,密集丛状的芽团剪开继续继代培养。继代时可剪去芽团上部的叶片芽团基部剪开插入培养基中。多次继代培养后由于激素累积,会产生畸形芽和玻璃苗;酌情减少6-BA用量增加IBA用量,如MS+6-BA0.2mg/L+IBA0.4mg/L+多效唑2mg/L+蔗糖3%对玻璃苗和畸形苗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继代过程中此配方可与MS+6-BA0.2mg/L~1.5mg/L+IBA0.1mg/L+多效唑0.5mg/L(看生长情况可加或不加)+蔗糖3%交替使用。MS+6-BA0.2mg/L+IBA0.4mg/L+多效唑2mg/L+蔗糖3%也可作为壮苗使用。在生根前用MS+6-BA0.2mg/L+IBA0.4mg/L+多效唑2mg/L+蔗糖3%继代1次有利壮苗生根;继代过程中,要及时剔除玻璃苗,选用透气好的封口膜,新做的培养基瓶壁上有水雾瓶内的湿度相对较大可先放置2d~3d再使用,对玻璃苗也有防治作用。昼夜温差不能太大,以免培养瓶内壁上由于温差而产生水珠增加了瓶内湿度而产生玻璃苗。适当增加琼脂用量增加光强度也可减少玻璃苗。玻璃苗和畸形苗是工厂化生产的难题,在鸢尾的大量生产中也较常见,只要按以上方法操作可避免其对大量生产的影响。瓶苗继代繁殖到一定苗量后,应从新选择健壮优质的植株中重新接种外进行继代繁殖,避免由于继代时间过长导致激素的积累产生种苗衰退现象。
三、生根
1/2MS+IBA0.8mg/L(或NAA0.2mg/L)+蔗糖2%中诱导生根(也可加入多效唑2mg/L有利于生根壮苗),约20d生根;当根生长到3cm左右出瓶,根在组培瓶中生长过长或生根时间过长都会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四、鸢尾组培苗移栽过渡
1.出瓶时间
鸢尾组培苗出瓶选在2月~4月或9月~10月(大棚作保护地)为宜(有温室条件的可延长到11月)。组培苗根长出2cm~3cm时即可出瓶,出瓶前应炼苗1周。幼苗出瓶并洗净培养基后,用多菌灵或百菌清1000倍液清洗并浸泡幼苗根部,可防治病害的发生。
2.幼苗栽培基质及出瓶后的管理
组培幼苗应在保护地(大棚或温室)内进行过渡栽培。栽培基质用腐殖土、园土和沙各1份混合而成,并进行土壤消毒。幼苗定植后用喷壶浇1次透水,不可大水漫灌;以后如果土壤不特别干燥可不浇水;移栽前期应设塑料棚保持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60%~80%为适宜),并适当遮阴,环境温度控制在15℃~20℃;幼苗恢复正常生长后,可逐渐开始追施稀薄的液肥(如0.2%的磷酸二氢钾、麻酱渣水等),并随着植株的长势增减来控制浇水量。3月~4月出瓶,当年秋季或翌年早春可定植露地并开花;9月~10月出瓶,翌年秋季可定植露地。
另外,我们也曾以粒级较大的蛭石为基质进行组培苗的过渡,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控制好基质湿度。
【思考题】
1.鸢尾等地下肉质茎类物质外植体取材时间和类型是什么?
2.描述外植体接种方法。
3.鸢尾增殖类型是什么?
4.描述鸢尾生根形态。
5.鸢尾分化培养中不同组合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