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俞敏洪的人生江湖
7653900000008

第8章 俞敏洪的处世哲学:与人无争,做好自己(2)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也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个心态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充满信心,拥有豪迈的人生欢歌。而人生的道路通常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明天的命运取决于今天的态度。所以,不管身处怎样艰难的境遇之中,都不应让悲观主导自己的思想。不管境遇如何或者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看事情光明的一面,并坚信任何不好的事情都会出现新的转机。多一点乐观,你就会更快乐地努力;多一点乐观,你的明天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每当人们提起名气响亮的新东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创始人俞敏洪,没有他也就不会有现在家喻户晓的新东方和从新东方走出来的诸多人才、精英。俞敏洪的一生扮演了太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然而他的每种角色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从而才会改变一个时代的英语学习观念和方式,这种颠覆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他如今虽然拥有无上的荣耀和成功,但一路走来的艰辛、悲伤、不幸、失败、痛苦,也绝对是常人所无法想象得到的。在商界骄子俞敏洪的人生旅途中,就是因为拥有乐观的心态,才会在一次次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直到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俞敏洪看来,乐观的心态是战胜一切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所以,不管他面对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抱着乐观的心态,脚踏实地地为心中的目标而努力。而当机遇到来的时候,他才能走向人生的另一种高度。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长江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很顺利地从小学、初中一直读到高中三年级。但是人生总是不会让人事事顺心的,所以他的大学梦一直做了三年,经过三年的努力,在落榜两次之后,才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

然而,北大的生活并不像俞敏洪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在北大的日子简直可以用苦闷来形容。因为他不仅普通话讲不好,而且英语水平也是一塌糊涂。最早分班的时候,50个同学分成三个班,俞敏洪凭着优异的英语考试成绩,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他就被调到了C班,而C班是被称为“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的最差班级。

俞敏洪并没有因为和别人有巨大的差距而气馁,反而加倍努力想要减小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但是他在奋斗了整整两年之后,他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因为北大的精英、人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追赶同学堪称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成绩追不上也就算了,俞敏洪还很不幸地应了人们常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他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竟然得了一场重病。他在医院里住了一年,也苦闷了一年。虽然这段时间里,他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几百首的诗歌,但因为没有优美的文笔,一首也没有出版过。可他后来还乐着说:“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

直到大学四年级毕业的时候,俞敏洪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那时的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虽然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是他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能力,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他在毕业典礼上说了一段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后来从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校做了一名英语教师。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他每月只有120元的工资,甚至连一次恋爱都没谈上,这无疑是一种摧残性的打击。最终他决定一边教书,一边向美国各大学申请奖学金。但为了筹备昂贵的学费,他在校外开办了民办外语培训机构,却因此被北大“踹出了校门”。即便是面对这样曲折的经历,俞敏洪也未被击垮。每次面对人生的重大挫折时,他都能乐观地对待一切。

新东方从创立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新东方学校培训的学员数量接近600万人,俞敏洪也从唱独角戏的创业者,到如今成为拥有6000名员工的企业掌舵人,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已经成了哈佛大学的商业成功案例。然而,人们听得最多的依然是当初俞敏洪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的故事。新东方成立之初的“落魄”景象,也是人们难以想象得到的。当时的新东方就是在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平房中创立的。因为资金有限,俞敏洪只能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自己拎着糨糊桶,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中关村的大街小巷去贴小广告。北京的冬夜经常刮大风,所以时常是广告还没贴上去,糨糊就已经冻成冰了。

思维心理学专家史力民博士也曾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说,失败者通常在遭遇挫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他们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而通常也正是因为他们习惯用这种悲观的方式来解释事物,所以才会在无意识中丧失了斗志,从而不思进取。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具备乐观的心态和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俞敏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试想,如果俞敏洪不是怀着如此乐观的心态,他又怎么能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依然坚持不懈,并且让新东方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呢?如果不是乐观的心态做支柱,可能他现在还只是一个打扮随意、身形消瘦、文气略重、戴着近视眼镜的普通中年男子吧!

漫漫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打击、天灾人祸,悲观的人会垂头丧气,而乐观的人则会自我激励;悲观的人看见的是一条绝望的死胡同,而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穿越黑暗之后的光明坦途!所以,如果一个人不能乐观地面对生活,就会让生活失去乐趣。只有一个拥有乐观心态的人,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和财富;而悲观的人只能收获空白和痛苦。我们在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乐观地看待问题,不仅顺境的时候要乐观,逆境的时候更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像太阳一样,照到哪里就会使哪里异常明亮、温暖,能够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希望、带来快乐!俞敏洪也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解释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生活中并不缺少阳光,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是因为你总是选择低下头;沙漠中也不是没有绿洲,而是因为你的心完全被沙子掩埋了。如果你的心态是乐观、积极的,那么黄连也会变得甘甜。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上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困难和挫折,而怨天尤人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你跌进更深的深渊。所以,对于生命,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活得更快乐;对于事业来讲,我们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走向成功。俞敏洪身上那种敢于面对不逃避,持续努力进取的精神,和历练出来的平和、乐观的心态,也是值得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学习的。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只有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磨难和挫折,才能在生活的风雨中让自己变得更坚韧、更丰富也更圆融,从而坚持不懈地走到成功的终点!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一直以来,春种秋收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只要你在春天进行播种,那么等秋天到来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正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你撒下怎样的种子,才能得到怎样的回报。其实,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世界上所有人在做事时都需要遵循的一个规律。即便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

哲学家菩德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世间万物都是有了付出才会得到的。所以,当你付出了勤奋,那么你才有可能成为天才;然而如果你付出的是懒惰的话,那么注定你将一生碌碌无为,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说:“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是在每一天的过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个生命都不幸福。人类的生存常常必须有比维持生存更高的目标,因为人类除了物质生活,还必须要有精神生活的满足,因此人类必须要比动物付出更艰辛的劳动。”“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新东方的当家人俞敏洪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他对这句话的见解也很独到。在他看来,曾国藩所说的莫问收获并不是说不要收获,而是指种子被撒进地里之后,自然会不断成长,最后的收获也是一种必然。所以,在维护庄稼成长的过程中,给它浇水和施肥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因为你只要用心耕耘了,庄稼就一定会长得健壮,收获才会更好。

俞洪敏在北大学习的几年时间里,不管怎样努力,学习成绩一直都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从小就受到家人的影响,非常勤劳,所以他经常会因为勤奋劳动而引起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注意。他刚到北大的时候,每天都会主动为宿舍打扫卫生,后来大家干脆也就觉得他打扫卫生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而他也毫无怨言地一扫就是四年,他所在的宿舍从来都没排过卫生值日表。

除了打扫卫生之外,他还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大家打水,并乐滋滋地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习惯了之后,不仅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的,有的时候俞敏洪忘了打水,舍友竟然还问他:“俞洪敏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俞敏洪从来都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反而觉得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时,肯定会有同学嘲笑他傻,而且也一定认为他做这件事情都是白做。

又过了十年,到1995年年底的时候,因为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所以俞敏洪希望找一些合作者,于是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自己以前在北大的同学。为了诱惑他们回国和自己一起大干一场,俞敏洪特意带了一大把美元,在同学面前假装花钱非常大方,想让他们觉得在中国也能赚到钱,从而愿意跟自己回去。

后来,他们也的确是回来了,但是他们给俞敏洪的理由却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原来他们对俞敏洪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俞敏洪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也曾这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人们只有做到勤奋、上进,才会取得成功。"天才出于勤奋",这是古今中外伟人们总结的一条真理。只要我们能沿着这条大道,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力拼搏,就能获取巨大的成功。”

俞敏洪在谈到学习的时候,常常提醒人们要勤奋,一定要具备心理和生理上的承受能力。假如别人每天学习五个小时,而你却能每天都坚持学习八个小时;别人一件事可能一个月就烦了,而你做一年也不会感到厌倦;别人不能专心去做的事情,你也能专心认真地去做的话,那么不管你比别人笨多少,都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的,而且收获和付出一定是成正比的。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花的时间、投入的精力和体力越多,那么最后你的收获也一定会越大。俞敏洪还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自己在清华大学时的一个学生。一次,那个学生的GRE考了满分,当俞敏洪问他为什么GRE考了满分的时候,那位学生回答说:“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比别人多花一点儿时间。我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时间就比我的同学都要长一些,一篇课文别人看一遍,我通常要看两三遍,这样我就比别人熟练一些,最后我就考进了清华大学……当时考GRE的时候,与其他同学一样先学习了四个月,结果与其他同学一样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然后,我就想如果我比别人多学四个月,分数一定会高一些,于是就又学习了四个月,最后就比较容易地拿了满分的好成绩。”对于这件事,俞敏洪也说:“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努力就一定有回报,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俞敏洪是成功的,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如果凭空希望别人对自己有所回报,那么无疑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的事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所施才有所获。只有有了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期望的回报。你付出了什么,才会有什么回报。就像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愿意为了别人付出任何东西,那么又怎么会有人肯回报你呢?正如俞敏洪所说的:“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才”是永恒不变的成功定理。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

把自己踩到最低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自卑感。自卑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的一种惭愧、羞愧、畏缩甚至是灰心的复杂情感。通常情况下,有自卑感的人很容易在不自觉之中轻视自己,总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如别人。自卑不仅是人生最大的跨栏,而且是阻碍成功的最大绊脚石,任何人如果无法成功跨越自卑,那么他很难达到人生的巅峰。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卑的心理也并非是全无好处的。一个有自卑感的人通常也能够更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也就能够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使其性格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所以自卑一方面可能会成为成功的阻碍。但一个人一旦超越了自卑,那么自卑同样也可以成为使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