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7668500000009

第9章 天下事成败都在自己(4)

● 李嘉诚智慧

李嘉诚在1950年创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受过无数波折与困难,但他与他的企业都未曾倒下。时至今日,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就十分辉煌。李嘉诚做的生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香港,而是遍布全世界。在李嘉诚看来,他能够将生意做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总是未雨绸缪,在未成功之前,先考虑失败,才使他稳步踏向成功的道路。

李嘉诚对他公司的业务了如指掌,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楚,就连2G和3G移动电话不同的传播速度也了解得一清二楚。李嘉诚认为想要做成一单生意,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去成功,而是怎样会失败。将这些失败的道路统统堵上之后,成功之路才会走得更顺畅。所以,为了将自己的生意做好,李嘉诚总是用心思考每一处细节,打量未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才放心。

老话说:“防患于未然。”多思虑并不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很多时候,考虑周全一点儿,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尤其是在竞争激励的商场中。商海沉浮,更得小心谨慎,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损失巨大。

李四和张三是好朋友。他俩头脑灵活,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李四四处借钱,注册了一家公司,红红火火地开始创业了。眼看李四的生意越做越大,张三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面对李四几次邀请张三去他公司工作,张三也婉言拒绝了。

李四的公司越开越大,经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一次吃饭的时候,李四对张三夸耀自己现在的成就如何了得,张三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不要着急扩大经营规模,要慢慢来才好。

但李四并没有听张三的,他认为张三是在嫉妒自己。几年之后,张三瞅准了一个商机,抓住了机会,也办起了自己的企业。虽然起步有些晚,但经营得也算是有声有色。一天,张三在路边遇到了好久不见的李四,李四一脸潦倒。问明原因,才得知李四跑了几个大单,资金链一下连不上,欠银行的贷款还不了,公司已经快破产了。

李四后悔当初没有听张三的话,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没能够看到长远发展的隐患,导致了这样的下场。

在创业初期,很多经营者都会遇到像李四这样的情况,无法正确判断形势,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李嘉诚却并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他靠塑料花起家,之后慢慢发展,周旋于好几个不同的领域做生意,但每进入一个领域,他都提前做好准备,掌握最准确、最新的资料,不盲目为了利益或者跟风而去做。

从商几十年的李嘉诚,在眼花缭乱、险象环生的商业大战中屡屡获胜,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时也能够全身而退,正是因为他总是能对失败做出预测。任何一个商家,想要生存、发展、取胜,首先要对形势做出精准的判断,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一个出色的生意人,总是能够在顺境中窥见不良因素,及时将这些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永不满足是成功向上的前提

● 李嘉诚案例

李嘉诚说:永不满足,是发财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产生了自满情绪就会停滞不前,就会松懈,就会按部就班。不想让今日成为昨日的重复,就得有赚钱的动机。一个能在商场遥遥领先的人,必是一个怀着对金钱的占有欲的人。他时刻想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转换为金钱。

进入五金厂打工后,李嘉诚兢兢业业,干得很不错,老板也很赏识他,但李嘉诚并没有为眼前的稳定而满足,他有着更大的愿望。在五金厂虽然做得很不错,但李嘉诚志不在此,他要创建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他不顾老板的挽留,从厂里辞职,出来自己创业。当时李嘉诚的创业资本也不过区区5万港元,着实不多。这钱都是他平日里一分一厘积攒下来的。据他的亲朋回忆说:“嘉诚从未奢侈过一日,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穿的衣服更是没有一件能上档次的。”

1952年,李嘉诚开设塑胶厂,取名长江。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沉下心、弯下腰来,“长江”,取“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汇聚百川,才能气势如虹、长流不息。”李嘉诚要做实业,做宏图伟业。他说:“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汇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在刚创业时期,李嘉诚凭借之前的积累和诚信经商,发了几笔小财,但好景不长,过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工厂经营陷入了困境。产品无法正常出厂,还有不断上门催债的原料商,那段时间,李嘉诚忙着应付各种状况,十分疲惫,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原本信心满满、想要大干一场的李嘉诚也没有料到,自己创业会遇到这么大的瓶颈。1950年到1955年这几年,是李嘉诚创业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不过再怎么艰难,李嘉诚也没有想到退缩、关闭工厂。他咬牙坚持着,寻求塑胶厂翻身的出路。在焦头烂额的那段时间,李嘉诚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分析市场走向。他看到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已经趋于饱和状态,需要寻求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坚持不懈的李嘉诚,寻找到了企业转轨的出路,“长江”塑胶厂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

李嘉诚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我看过许多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们牺牲无数血汗,前途稍露曙光后,便自鸣得意,开始怠惰、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追踪而至,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么失败很快就会找上门来。许多人,在起步时都努力卖命,可是收获刚刚开始,就自以为取得了整个“天下”,开始自满,开始不理性地对待商机,这时,会突然有一个打击重创得他无法翻身。所以,要时时有挣钱的心,才有动力拼搏,也不能忘了时刻坚持做人的原则—谦虚而谨慎,这样才能财源不断。

● 李嘉诚智慧

永远不安于现状,这样的人才能展翅高飞。一个农户在上山砍柴时,捡到了两只小鹰,便带回家养了起来。慢慢的,两只小鹰长大了。一只小鹰不断练习飞翔,每天摔得鼻青脸肿;另一只小鹰很不理解,觉得现在有吃有喝,生活安逸,为什么还要去自讨苦吃呢?

在不断的磨炼中,那只渴望飞翔的小鹰终于冲上蓝天,成为俯瞰大地的雄鹰,获得了自由。而好吃懒做,安于现状的那只鹰只能靠讨好主人来获得口粮。当它遥望蓝天时,很后悔当初没有学习飞翔,现在只能窝在农户家混日子。

就像这两只际遇不同的雄鹰一样,很多人会被一时的安逸蒙蔽了奋斗的心智,但也有人会认清现实,勇敢追寻理想。李嘉诚就是那只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努力学习飞翔的雄鹰。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大的罪,但他最终能够展翅蓝天,拥有自己主宰的人生。

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胸怀创业的激情,打算放手一搏,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无法坚持下去。迎难而上,勇于排除困难才是创业的正道,只有具备这种不顾一切、奋发向上的精神,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张春和李丽同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才能出众,在工作领域很快都有了出色的表现。张春满足于目前高薪高职位的状态,不求上进,想一辈子就这样混过去算了。但李丽不甘心为人打一辈子工,在积累了一定人脉和经验之后,勇敢创业。起初十分艰辛,张春还嘲笑李丽自找苦吃,但不久后,李丽的企业就有了起色。很快,李丽成为商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而张春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者。

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李嘉诚在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

想要拥有和别人一样的光鲜亮丽,就一定要加倍努力。多年之后,李嘉诚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说:“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能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止步自满的人是无法有长远发展的!对于每个人的未来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毫无激情和欲望地生活,那就算眼前有再好的机会,也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