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7739900000013

第13章 教育心理学基础(6)

(五)恰当进行奖惩

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奖励的效果一般优于惩罚。进行奖励和惩罚时,应考虑: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必须客观而公正;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抓住其点滴进步予以表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内向的学生对批评更敏感,外向的学生对表扬更敏感;成绩差的学生对表扬反应更积极,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要更严格等。

第六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和急救技能,以适应护理专业的需要。因此,护理教师必须明确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规律及心理特点,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护理操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与形成过程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动作技能(motor skill)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比如插管术、人工呼吸等,都是不同复杂程度的动作技能。它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练习获得的。

心理学家费茨认为动作技能包含四种心理成分:

1.认知成分。指动作技能的掌握首先需要学生对该技能的基本情况、动作要领和步骤流程有所理解。

2.知觉因素。学生必须准确而敏锐地辨别需要做出反应的线索。

3.协调能力。根据动作要领及外界条件,通过信息反馈,协调自身的感觉系统及运动系统,提高动作技能。

4.人格特征。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不同的操作技能适合不同的人格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动作技能的学习经历了习得、保持和迁移过程,是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某种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动作形成的初期阶段,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或自己按照操作说明的要求,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认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动作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动作技能越复杂,其认知阶段就越长。例如,静脉输液术的学习比变换卧位术的学习,其认知阶段就要长。

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动作技能的基本要点、重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因此,学生的注意范围小,仅集中于个别动作,不能控制动作的细节和局部,在学习中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常表现出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僵硬,动作速度缓慢、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凸显,动作连贯性差等特点,需要较多的意识控制。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信息,也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

2.联系形成阶段。联系形成阶段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技能方面,最后形成连贯的动作系统。它表现为学习者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比较连贯的初级动作系统。在此阶段,重点是使客体刺激与动作反应形成适当联系,为此要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以及局部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比如初学静脉输液术时,很多的学生会忘记“三查七对”,这就是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以为眼前的患者就是输液的患者;还有在将针头送入血管少许后,一手扶针头,一手松开止血带及调节器时,不少学生会两手打架,相互不协调。

在此阶段,局部动作虽已形成联系,但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牢固,在实现动作转换时,常出现短暂停顿现象。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视觉控制作用逐渐减弱,肌肉运动感觉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并能运用来自情境的外部反馈信息和内部反馈,调节与控制自身的动作。同时学习者紧张度下降,动作之间的矛盾和干扰减少,多余动作逐渐消失,发现和矫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增强,形成了连续的初步动作系统。

3.自动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是动作协调与技能完善的过程,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的自动化动作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依照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比如,护理当中的急救技术——人工呼吸,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她的注意力已经不需要放在自己的人工呼吸的动作技术上,而是可以分心来着重留心被急救者的即时反应。因此,在执行动作时,技能由大脑中枢逐步向较低级中枢控制转变,意识成分的参与与减少以及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情境变化而灵活准确地迅速完成整套动作,且动作自动化无需特殊注意与纠正。

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一)练习和练习曲线

从上述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认知阶段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动作的示范,从联系形成阶段到自动化阶段,主要是通过练习。练习(practice)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所以重复和反馈是技能形成必不可少的两大条件。练习主要促使技能的进步和完善,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建立动作间更完善的协调。

这一过程可用练习曲线来表示,即在练习过程中,表示练习次数与技能发展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横坐标表示练习次数,纵坐标表示练习成绩。

(二)练习曲线的特点

1.练习初期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上升变得缓慢。在多数情况下,练习的成绩提高先快后慢,即开始时成绩进步明显,随着练习的继续进行,成绩会逐渐慢下来。它受个体动机、练习任务和练习基础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2.在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同时,存在成绩的起伏现象。练习成绩并非直线提高,而是存在着起伏,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原因大致有:

(1)学习环境存在某些干扰因素,引起练习者注意力分散。

(2)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的态度变化,产生了情绪波动。

(3)练习工具与指导者的教导和训练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改变。

(4)个体原有的技能结构与新的技能结构之间因各自要素差异而导致相互干扰。

3.练习后期会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在练习的后期,练习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的高原期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在练习后期出现以新的活动结构代替或改变原有活动结构的需要,但此时原有的活动结构不能改变,新的活动结构还未真正建立,因此,在新结构建立之前,练习成绩就会出现某种停顿状态,甚至会出现暂时下降;练习者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比如注意力涣散、兴趣降低、疲劳厌倦等。

(三)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

1.成熟与经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掌握简单操作技能的能力随着年龄及经验的增长而提高;而复杂操作技能的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比如芭蕾舞。

2.确定学习的目标。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练习与机械地重复一种动作不同,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指向于改进动作的方式与方法。只是简单地重复这些动作,不一定促进技能的提高。确定练习的目标有三方面的意义:使练习具有强烈的动机和巨大的热情;使人对练习的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3.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人们通常把技能学习分成整体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两种。整体练习法是把某种技能当作一个完整体来掌握,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动作间的联系和关系,并自始至终对动作进行练习。分解练习法又称局部练习法,是指在练习时,把某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动作技能来说,这两者的效果是不同的,当一种技能容易分解为个别、局部的动作时,采用分解练习法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技能较简单的,采用整体练习效果好;技能非常复杂时,则用分解练习的效果好;在技能形成前期,适宜采用分解练习法;随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应更多地采用整体练习法。

4.恰当安排练习时间。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5.练习要有反馈(feedback)。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反馈信息对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获取反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活动本身结果的反馈;二是指导者告知练习结果。反馈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反馈最好。

6.技能的相互影响。人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和新的技能,这种现象叫技能的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指已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负迁移指已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动作技能迁移的因素有:一是增大训练及工作情境的相似性;二是提供给练习者更多作业、技能观念的实例;三是练习者的态度,确认获得的新技能可以应用在工作环境中。

三、动作技能教学原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技能教学前准备

1.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环境。师生关系良好、融洽,轻松愉快。

2.评估学生的起点行为。了解学生是否练习过此项操作,是否有临床经验,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学生的技能学习进程。

3.明确各项操作技能的目标。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

4.课前准备充分,对技能操作分解。把复杂的操作技能分解成简单、局部的技能单位。比如导尿术,可以先将导尿术分成认知部分、情感部分和动作部分,然后再把操作技能分解成分项技能和技能单元,其实其中一些技能单元是已经学会的,如开无菌包、戴无菌手套。

(二)护理技能教学过程

1.有效的指导及示范。由教师以配合讲解的方式示范,使学生获得有关操作技能的整体印象。然后,以慢动作或分解动作示范,并配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理解所演示的操作技能。

2.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录像、电影或多媒体光盘的形式呈现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反复观察完整的操作技能过程或复杂的局部动作。

3.根据不同的护理操作技能,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思考与实践】

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2.简述学习的行为主义理论要点。

3.学习的认知观与行为主义观有什么区别?

4.应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几个阶段?

【推荐书目】

1.R.M.加涅着,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种学习理论、学习的类型;以及学习的各种外部、内部条件,从而形成一整体教学论。具有系统性、具体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对于心理学当中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突破了局限于学习理论的范畴,但是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了解心理学当中的一些已经被证实的规律有助于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3.梁宁建主编:《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当今不少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第三章和第十四章,对学习和动作技能的习得做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