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7739900000009

第9章 教育心理学基础(2)

可以看出,在教育心理学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各种理论观点不断变化,但从应用的角度,如何发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培训的直接作用,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其对教师的作用。

(一)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而是对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学习和教学中的现象和实质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首先,关于知识与能力,教育心理学解释了人类获得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初步揭示了学生在各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实质。比如,从知识类型的角度,要确保个体解题的成功,不用一般性策略或方法,而需要具体领域的技能和策略;决定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的,不是那些通用于任何领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而是专家在自己领域内获得的独特知识结构、技能操作以及解题策略。护理教育中要想快速把学生培养成为护理领域中的专家,关键问题不是告诉她们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而是缩短其头脑中知识结构、技能操作与专家知识结构、技能操作的差距。其次,关于学习,教师要理解不同学派对于学习的解释,尤其要理解学习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倾向认为,应侧重研究现实情景而非实验室情景中的学习现象,知识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单个学习的组合,除了关注学习的外在行为变化外,还应关注个体在学习中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的社会文化属性。

(二)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已经归纳了很多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比如,知识在头脑中的编码质量,直接影响个体对该知识的提取;学会如何学习的内在认知机制关键在于元认知、自我调节、反思能力的形成;一种学习之所以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在于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学习成分。这些规律的揭示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同时,教育心理学还提出了很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把握先进的、适当的教学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现在的研究认为,几乎不存在通用于各领域的一般教学理论,更多地是适合于某一类知识、某些学生、某个情景的特殊的教学理论。比如:对于简单、低级的学习,可以采用行为主义观中的强化和惩罚手段;对于高级的、复杂的学习,可以采用学习认知观中一些促进理解、编码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对于具有较强社会性质的学习,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认知师徒法、合作学习和教学对话等比较合适。

第二节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实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在过去的20世纪里,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的学习理论,比较流行的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基于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理论。诸如此类的学习理论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论述了学习问题,虽然各种理论在基本观点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每一种理论都能为我们的护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或指导。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在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头脑中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变。社会学习理论则注重观察学习,强调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进行的。在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到了90年代后,基于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学习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可以学到什么、是怎么学习的等等,都决定于环境刺激。当外界出现一个刺激(S),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R),这样当环境刺激与个体的行为反应的联系巩固下来,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时,行为习惯就形成了,这就是学习。它分为经典的条件性反射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是俄国着名的生理学家,在他的经典实验中,将狗置于严格的隔音实验室内,通过遥控装置将食物送到狗的面前,狗的唾液分泌量则可以通过仪器随时记录下来。实验开始后,研究人员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然后观察并记录狗的唾液分泌。当铃声与食物如此匹配呈现多次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液分泌反应。其中,刚开始时,只有食物才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条件和先前的训练,所以把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UCS),这种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response,简称UR),而铃声开始时不能诱发狗分泌唾液,叫做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简称NS)。但当铃声和食物多次配对以后,中性刺激的铃声也能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因而变成了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CS),这种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便能引起的唾液反应叫做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简称CR)。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的基本原理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中性刺激(不诱发反应)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反应的过程。比如在巴甫洛夫研究的实验中,他发现不仅食物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即使以前使用过的装食物的盘子。以前喂食过的人,也可以引起狗的唾液的分泌,这就是说这些中性的刺激(盘子、喂食过的人)与食物(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反复出现,导致中性的刺激与反应(分泌唾液)建立了巩固的联系,即条件反射,这就是学习的结果。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般法则

1.泛化(generalization)。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比如,狗学会了对铃声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后,它们在听到或高或低的声音时,也会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2.辨别(discrimination)。是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比如,当某种声音出现后呈现食物,而其他声音出现时不呈现食物,这样多次重复后,狗开始学会辨别,只对某个声音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而对其他的声音不作出反应,这就是条件刺激的分化。

3.消退(extinction)。是指条件刺激出现而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例如,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最终消失,但是,这种消退现象只是暂时的,休息一段时间后,当条件刺激再次单独出现时,条件反应仍会以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随着进一步消退训练,这种自发恢复的条件反应又会迅速变弱。然而,要完全消除已经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反应还要难得多。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一样,也需要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一个联系。但是,斯金纳认为反应的习得不是因为刺激的重复,而是因为对行为结果的强化,当行为的结果得到了奖赏,那么这个行为下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当行为的结果受到了惩罚或者没有受到奖赏,那么这个行为下次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斯金纳是通过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来探讨操作性行为的学习过程。他用来实验的装置叫斯金纳箱(Skinner box)。在这个箱中有一个小杠杆,这个小杠杆和传递食物丸的一种机械装置相连。只要一按压杠杆,一粒食物丸就会掉进食盘。

他在实验中发现,当将一只白鼠放进斯金纳箱,它会在箱内各处乱碰乱抓,后来偶然按压箱内的杠杆,看见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槽,白鼠立刻吃掉食物丸。食物丸对白鼠压杠杆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强化,白鼠得到食物丸后更倾向于去按压杠杆。经过多次尝试,白鼠会不断按压杠杆获得食物丸,直至吃饱为止。如此重复多次后,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获取食物丸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反应是通过操作活动(按压杠杆)和强化物(食物丸)相联系而引起的,关键的变量是强化,所以称上述白鼠按压杠杆的反应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两类,即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 re inforcement)。正强化就是通过一系列事件增加某一个特定反应的概率。如教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报以赞许的微笑,或者在记分册上给予肯定的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表现的出现。负强化就是指一些消极的或者负面的结果也能增加某类行为,比如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是一种放松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休闲方式,如果在旅游的广告中,一个只知道工作不知道旅游放松的白领职员神情憔悴的出现,也可以鼓励旅游者出门旅游,这就是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用来增加一个期望的反应,我们不能把负强化同惩罚混淆,惩罚是人们用来减少、制止行为的发生,比如学生考试作弊,老师给予一定的批评和重考,这就是惩罚,以用来减少学生的作弊行为,而不是负强化。另外斯金纳认为,习得的行为不再受到强化时,就可能会消退或遗忘。

相关链接:

奖惩的心理学原理

在教育中,经常会使用奖惩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奖惩手段是教育的艺术,这其中运用了心理学的强化原理。如何使奖惩变得利多弊少,心理学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1.行为替换。当学生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在给予惩罚的过程中要使其学会用恰当行为来取代不当行为,一旦恰当行为出现则惩罚停止。

2.说明缘由。对学生进行惩罚之前,要向他们说清并使他们明白为什么受罚。

3.立即惩罚。不宜追究,即错即罚,且惩罚时间要短。

4.惩罚适度。惩罚的程度以制止不当行为发生为限,处罚过度反而有害。

5.不可迁就。不能因为其他方面好就能免于行为过失的惩罚。

6.惩罚单一。让其知道惩罚的是他的不当行为,而并非不喜欢他。

三、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可以学到什么,又是怎么学习的等等,都决定于环境刺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我们可以注意两个基本概念:重复和刺激泛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键在于强化和程序化教学,每一个概念都可以应用于相应的护理教育中。

(一)重复策略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反复的重复配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后,就能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把这一原理引入实际的护理教学工作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正面情绪反应,把一些令人愉快的刺激和事件反复地与护理知识学习和琐碎的护理技能学习相匹配,同时多讲护理实践中的对医疗产生很大影响的案例,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或者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比如,学生可能对某一门课不感兴趣,甚至对护理专业有怀疑时,护理教师更要经常提供接纳的态度、积极的关注和适时的表扬鼓励。

(二)刺激泛化

根据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不仅依赖于重复,还要依靠个体的概括能力。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狗不仅能学会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在听到类似的声音时也会分泌唾液,应用于我们护理知识教学时,尽可能把刺激泛化,那么获得一种条件反射的同时获得了几种条件反射。

(三)强化

首先是强化类型,在几种不同的强化类型中,以正强化的效果最佳。因此,在护理教学中,要多运用正强化来获取所期望的学习行为或表现,尽可能地少用惩罚和批评,即使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也应利用负强化的措施来予以纠正。其次是强化时间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及时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对反应结果的及时反馈就是强化,强化的关键是及时,反馈与反应的时间间隔长了,就难以起到强化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如认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创新的思想等,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临床带教中,对动作技能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每一个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最后是强化的程序,不同的强化程序可导致不同的反应速度,在固定间隔强化中,强化之间间隔越短,对学习行为的保持越有效;变化间隔的强化比固定间隔的强化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