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13

第13章 社区防疫(6)

(2)异常反应处理①晕厥:平卧,保暖,喝些热水或糖水,并注意与休克鉴别;②过敏性休克:立即平卧,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保暖,吸氧,同时积极采取其他抗休克抢救措施。

3.接种事故及处理

(1)常见接种事故常见接种事故有:①超剂量接种,最常发生于卡介苗和流脑多糖菌苗;②错种疫苗,如将卡介苗当作乙肝疫苗接种;③接种途径错误,如将卡介苗作皮下或肌内注射;④对疫苗接种禁忌证者误给予接种等。

(2)接种事故处理①出现一般局部和全身反应者,按上述原则处理。如发生严重的反应,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分析,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防事态扩大;②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在口头上和病历书面上向家长说明是预防接种反应;③预防接种事故诊断必须由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确定;④事故的处理按卫生部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主要传染病预防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水痘、猩红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途径传播,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预防措施主要有:

1.管理传染源

(1)隔离患者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根据病种不同及病情或病原学检查情况,决定隔离期限。患者必须外出时,需戴口罩。

(2)接触者进行检疫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的接触者需留验,进行隔离观察;乙类传染病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检查,及早发现。检疫期限为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3)做好相应的疫情监测流行期间,儿童集体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做好疫情报告,避免疫情扩大。

2.切断传播途径

(1)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或去疫情发生地区探亲访友。

(2)患者待过的场所,做好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薰蒸、0.5%过氧乙酸喷雾等,并充分通风换气。

(3)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如食具煮沸消毒,用具、桌椅可用过氧乙酸擦拭消毒,被褥可在日光下暴晒4~6小时。

(4)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喷嚏时做好遮掩。

3.保护易感人群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多作户外活动,注意饮食营养,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2)按计划接种疫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3)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4)必要时被动免疫或用药物预防。

(二)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主要通过病原体污染水、食物,或通过苍蝇、蟑螂污染食物,或通过不洁的餐具、污染的手等传染。

1.管理传染源

(1)患者采取消化道隔离,患者的食具、餐具要单独使用,用后消毒,要有专用的便盆。

58接触者进行检疫。

(2)饮食行业、幼托机构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

(3)病原携带者进行必要的治疗,不能终止携带状况者,调离饮食行业、幼托机构的工作岗位。

2.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环境卫生,做好饮水、饮食管理,不喝生水,食物煮透,消灭苍蝇、蟑螂。

(2)平时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具专用,提倡使用公共筷子。

(3)做好粪便管理,患者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或用10%优氯净或用石炭酸等消毒。

(4)接触患者后消毒双手,简单操作是使用避污纸隔离,省去反复消毒手、洗手的麻烦。

(5)患者的衣服、床单、毛巾、餐巾分开使用,单独消毒后清洗。患者痊愈后,做一次全面的消毒,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用物消毒外,还需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做一次终末消毒。

(6)加强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做到持证上岗,餐具消毒,规范操作。

3.保护易感人群

(1)不暴饮暴食,防削弱胃酸的屏障作用。

(2)预防接种相应的疫苗。

(三)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参考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其他三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的传播,主要的预防措施有:

1.管理传染源

(1)患者采取血液、体液隔离。一般单位中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必须住院或回家疗养,慢性肝炎患者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食具及婴幼儿的工作。

(2)肝炎病毒携带者,禁止献血和从事饮食及幼托工作,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行业卫生,防止自身血液、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2.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血制品的管理,做好血制品的监测工作。

(2)加强服务行业的监管,理发、纹身、纹眉、纹唇线、纹眼线、穿耳、修脚的用品严格消毒灭菌处理,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公共茶具、面巾、浴巾做到一客一消毒。

(3)牙科用物、针灸针严格消毒。

(4)手术器械严格灭菌处理,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血液透析用管道、心导管、各种留置针等。

(5)不互用刮脸刀、剃须刀、牙刷。

(6)皮肤有破损及皮炎者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7)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先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消毒,然后再清洗。

(8)避免污染的针头或器械损伤皮肤,防血液污染自身伤口。

(9)避免性乱,正确使用避孕套可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10)HBsAg阳性的母亲分娩时,注意防止新生儿皮肤的损伤,接生器械严格消毒,断脐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母亲血液污染新生儿。

3.保护易感人群

(1)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2)一般易感者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5μg,按0、1、6月程序接种。

(3)暴露后预防暴露后24小时内先注射一针HBIG,2~4周后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1月和6月后注射第二、三针。

(四)艾滋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按血液、体液隔离,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同时加强国境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感染HIV 的母亲不生育孩子,生后不哺乳;加强宣传教育,严禁吸毒,取缔娼妓,避免性乱,推广使用安全套;严格血液制品检查,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等(同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尚无有效的疫苗使用,主要加强自身的防护。

(五)结核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发现患者社区护士配合各级防痨机构进行预防结核病的宣传工作,早期发现患者,并对辖区内每位患者进行登记、立案追踪,监督化疗,做好隔离消毒,指导康复。

(2)患者单住一室,无条件者用布帘隔开分床睡眠,饮食用具、衣服、卧具、手绢等要分开独用。儿童应与结核病患者分室而居,避免密切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

(1)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捂住口鼻。

(2)患者痰液吐在专用有盖的容器内,使用比痰量多一倍的消毒液浸泡至少2小时后倒掉,盛痰的容器必须每天煮沸消毒;痰量不多者,也可吐在纸内,将有痰的纸放在塑料袋内一并烧掉。禁止随地吐痰。

(3)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20分钟。有条件者可用紫外线消毒。

(4)食具单独使用,单独洗刷消毒;图书、玩具等不宜煮沸、喷消毒剂的,可用日光曝晒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衣被在日光下曝晒4~6小时。

(5)痰液不下咽,牛奶需消毒,防消化道结核病发生。

(6)病人痊愈后或离开,用来苏或其他消毒剂喷雾消毒或用石灰刷房,用消毒剂洗刷门窗、家具。

3.保护易感人群按时接种卡介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1)接种卡介苗未受结核菌感染者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在接种前需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

(2)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3)药物预防15岁以下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服用抗痨药物预防。

(六)狂犬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以管理犬类为主捕杀野犬,严格管理和免疫家犬,做好进口动物检疫;对狂犬、狂猫及可疑病兽应立即击毙,病死动物应焚毁或深埋,不可剥皮或食用。

(2)患者住院隔离,避免唾液污染。接触者不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犬、猫等动物,防止被咬伤或被舔伤口,狂犬病患者的分泌物、唾液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应彻底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1)被狂犬咬伤的伤口处理尽快用20%肥皂水或者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同时挤出污血。肥皂水和新洁尔灭不可合用。冲洗后用2%碘酒涂擦,然后再用75%酒精脱碘,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重咬伤时,还需用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皮下及肌肉),并注射狂犬疫苗。

(2)狂犬疫苗接种方法于咬伤当天及第3、7、14、30天各注射一针(2ml)狂犬疫苗,儿童用量相同;头面颈部、手指及严重咬伤者,在当天联合使用抗狂犬病毒血清(咬伤局部浸润注射),并在第0、3天注射加倍量狂犬疫苗,在全程注射后的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加强注射;从事狂犬疫苗研制生产和狂犬病防治、犬类饲养管理人员,除按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外,以后每年加强免疫注射一次。

(3)可疑暴露后的处理触摸或饲养动物,完整皮肤被舔,不需处理;无防护皮肤被咬,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应在正确处理伤口后,立即接种疫苗。

(章晓军陈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