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23

第23章 中医康复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4)

三、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症状。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气虚弱和体内阴阳失和等均可导致腹痛。本病临床上极为多见,西医学的急慢性肝、胆、胰腺炎症、腹膜和胃肠炎症、胃肠痉挛、消化不良,腹腔脏器肿瘤,盆腔疾患、寄生虫等多种疾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寒邪内阻

1.主症: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自可或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附子理中丸口服。

针灸:针中脘、关元、足三里、公孙穴;神阙隔盐艾柱灸。

推拿:平卧,双手重叠置于腹部,按顺、逆时针各揉按25圈,每天一至二次。

饮食:可用干姜粥,干姜3g,高良姜3g,水煮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或热服生姜红糖水。

(二)湿热壅滞

1.主症:腹痛拒按,口渴喜冷饮,便秘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2.调护方法

药物:便秘者,番泻叶5g泡茶饮或大黄30g水煎服。

针灸:针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公孙穴,用泻法。

推拿:以一手中指依次置于中脘、神阙、关元穴,食指按于中指上,揉、按压各2分钟。

饮食:去节鲜藕500g,生姜50g,洗净剁碎取汁,一天分数次服完。

(三)中虚脏寒

1.主症:腹痛绵绵,时痛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或劳累后更甚,大便溏薄,兼见神疲、气短、怯寒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附子理中丸。

针灸:针中脘、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神阙,用补法。

推拿:腹部热熨保暖,轻揉按摩局部,双掌置于腰部用力擦热。

饮食:选用椒面粥,取蜀椒3g研细末,与100g白面粉和匀调入水中煮粥后入生姜5g服用。

(四)饮食积滞

1.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保和丸,或焦三仙各10g,水煎服。

针灸:针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庭,用泻法。

推拿:双手重叠分别沿胃经、任脉经,从上脐部推至下腹部,各5次。

饮食:生姜10g,焦山楂10g,水煎后加红糖30g顿服。每日2~3次。

(五)气滞腹痛

1.主症:腹中胀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痛减,遇恼怒则加剧,苔白,脉弦。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柴胡疏肝丸口服;莱菔子15g,木香5g,共研细末开水炖服,每日2次。

针灸:针肝俞、期门、气海、天枢、阳陵泉、太冲、足三里穴,用泻法。

推拿:按揉天突、膻中、中脘、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膈俞穴。

饮食:白萝卜一个,生姜6g,陈皮6g,水煎服。

其他方法:帮助病人克服忧思郁怒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心情舒。

(六)血瘀腹痛

1.主症:腹中刺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按之有包块,舌质紫黯,脉弦或涩。

2.调护方法

药物:五灵脂10g,蒲黄10g,研细末,醋、水各半,煮透,连渣服之。

针灸:针肝俞、膈俞、血海、天枢、行间、三阴交,用泻法。

推拿: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穴。

饮食:焦山楂6g研末,用热黄酒一小杯冲服,每日2次。

四、泄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泄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多见,主要病变在脾胃和大小肠。寒温暑热外邪侵淫,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皆可致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泄泻。西医学中由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一)寒湿泄泻

1.主症: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不思饮食,苔薄白,脉濡缓。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藿香正气水口服;或以车前子15g,藿香10g,生姜10g,水煎服;或用木香、肉桂各1.5g,研末吞服。

针灸:针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大肠俞。

推拿:一指禅推、摩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肾俞、胃俞、大肠俞、长强穴。

饮食:服炒米粉以燥湿止泻;服姜糖饮,生姜汁一汤匙,红糖适量,加入一杯热水中温服。

(二)湿热泄泻

1.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泻下物黄褐而臭秽,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有身热,苔黄腻,脉象濡滑而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香连丸口服,葛根10g、黄连6g、甘草3g,水煎服;鲜扁豆叶、鲜藿香叶、鲜荷叶(捣汁)各10g,开水冲服。

针灸:针中脘、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三阴交、阳陵泉、曲池,用泻法。

推拿:一指禅推、摩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穴。

饮食:选用马齿苋粥,马齿苋60g,水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50g,煮粥服食。

(三)食滞泄泻

1.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食欲减退,舌苔垢浊,脉象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保和丸口服;或用焦山楂15g,神曲12g,水煎服。

针灸:针中脘、上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关、公孙,用泻法。

推拿:平卧,双手重叠置于小腹部,按顺、逆时针各揉按25圈,每天1~2次。

(四)肝气乘脾

1.主症:时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因抑郁恼怒等刺激而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逍遥丸口服。

针灸:针脾俞、肝俞、中脘、天枢、期门、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用泻法。

推拿:一指禅推、摩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按摩脾俞、胃俞、大肠俞、长强、肝俞、章门、期门穴各1分钟。

饮食:食莱菔子粥以理气消食,莱菔子1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其他方法:注意情志护理,解除发病的精神和情志因素,避免忧思恼怒,使患者保持心情舒。

(五)脾胃虚弱

1.主症: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纳呆腹胀,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参苓白术丸或归脾丸口服。

针灸:针中脘、水分、天枢、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推拿:双手重叠分别沿胃经、任脉经、少阳胆经,从上脐部推至下腹部,各5次。

饮食:麦芽30g,鸡内金30g,文火炒黄研末,再加白糖少许,用温开水冲服6~10g,每日2~3次;或以莲子10g,芡实10g,白扁豆10g,加水适量煮熟,喝汤吃药。

(六)肾阳虚衰

1.主症: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口服。

针灸:针中脘、脾俞、章门、天枢、关元、肾俞、足三里,用补法。

推拿:双掌置于腰部用力搓热,拇指揉足三里、三阴交各2分钟。

饮食:食莲子芡实粥,莲子20g,芡实1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五、便秘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的一种病证。素体阳盛,胃肠积热;情志失和、气机郁滞;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体弱,阴寒内生等原因,皆可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脾胃及肾脏功能失调而发生便秘。西医学中的习惯性便秘,体质虚弱致排便动力减弱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炎症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肛门直肠疾病引起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等,均可参考本证进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实热便秘

1.主症: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兼有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腹痛,舌红苔黄或黄糙,脉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麻仁丸口服;或以番泻叶6g,开水泡服;或用生大黄6g,开水泡服;或用元明粉10g,温开水化服。

针灸:针合谷、曲池、支沟、腹结、上巨虚,用泻法。

推拿:以一指禅推中脘、天枢、大横、大肠俞、长强、足三里等穴。

饮食:多食香蕉、梨、藕等新鲜水果蔬菜以润肠通便。

(二)气滞便秘

1.主症: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胀痛,纳食减少,舌苔厚腻,脉弦。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麻仁丸;或以萝卜子(炒)6g,皂荚末1.5g,共研细末开水送服。

针灸:针中脘、阳陵泉、上巨虚、气海、行间,用泻法。

推拿:用双手掌顺时针按脐周,先轻后重,先快后慢约5分钟,以增强大肠蠕动。

饮食:可用菠菜250g开水烫后,加麻油调食。

其他方法:加强情志护理,避免不良情绪影响。

(三)气虚便秘

1.主症:虽有便意,便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苍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白,脉虚。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补中益气丸合脾约麻仁丸。

针灸:针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推拿:拇指点按中脘、天枢、关元、水道穴,每穴1分钟。使腹部自觉温热或胃肠蠕动加强,听及肠鸣音为宜。

饮食:用核桃仁、芝麻各30g,共捣如泥,开水冲服,每日1次,空腹服。

(四)血虚便秘

1.主症: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唇舌淡,脉细涩。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润肠丸口服;或以当归15g,火麻仁15g,水煎服,每日1~2次。

针灸:针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

推拿:按揉双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支沟穴各2分钟。

饮食:黑芝麻60g,捣碎,用蜂蜜调食,每日1~2次;或鲜桑椹30~60g,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次。

(五)寒积便秘

1.主症;大便艰涩,不易排出,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附子理中丸1丸,加大黄2g,温开水送服。

针灸:针气海、照海、石门、肾俞、关元俞,用泻法。

推拿:一指禅推中脘、天枢、大横、大肠俞、长强等穴,横擦肩背部及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

饮食:胡桃肉、黑芝麻、松子仁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10g,蜂蜜水调服。

六、腰痛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外感寒湿、湿热之邪,跌仆损伤,强力劳作,致使经脉阻塞,气血运行不.;或禀赋素虚,久病或年老体弱,劳欲过度致使肾精亏损,腰失所养,均可引起腰痛。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西医学中的风湿病、腰肌劳损、肾脏疾病、脊椎和脊髓疾病、妇产科某些疾病等所出现的腰痛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寒湿腰痛

1.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阴雨天或居处潮湿而加重,畏寒喜暖,静卧痛不减,舌苔白腻,脉沉紧。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五加皮酒口服。

针灸:针肾俞、委中、夹脊、风府、腰阳关、阿是穴。

推拿:按摩热敷肾俞、委中、腰眼、阿是穴。

饮食:可选用桂浆粥。以肉桂5g,水煎去渣,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

(二)温热腰痛

1.主症:腰部疼痛,痛处有热感,热天或阴雨天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2.调护方法

药物:可用伸筋草20g、鸡血藤15g,同煎代茶饮。

针灸:针肾俞、委中、夹脊、八髎、阿是穴,用泻法;病急痛重者,三棱针点刺委中出血。

推拿:按摩肾俞、委中、腰阳关、阿是穴,忌热敷。

饮食:可选用米仁绿豆粥。米仁、绿豆各50g,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

(三)瘀血腰痛

1.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疼痛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红花酒口服。

针灸:针肾俞、委中、夹脊、三阴交、阿是穴;急性腰扭伤疼痛剧烈,可针人中、后溪,用泻法。

推拿:按摩或热敷腰阳关、肾俞、委中;局部拔火罐。

饮食:参三七9g,鸡蛋2只同煎,喝汤食鸡蛋。

(四)肾虚腰痛

1.主症:腰痛酸软,绵绵不休,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手足不温,面白无华,舌淡,脉沉细无力。

2.调护方法

药物: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用炒杜仲500g,酒渍10天,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枸杞子适量,浸泡于白酒中一月后服用,每日1小杯。

针灸:针肾俞、委中、太溪、阿是穴。

推拿:按摩肾俞、委中、腰阳关、阿是穴。可局部拔火罐。

饮食:可常食杜仲煨猪腰。杜仲15g,猪腰两个,加适量盐,文火炖熟,喝汤食猪腰;肉苁蓉炖羊肉,肉苁蓉30g,羊肉500g,加适量盐,文火炖熟,吃肉喝汤。

七、不寐

不寐即失眠,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寐困难,有寐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或阴虚火旺,扰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或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不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等,以不寐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肝郁化火

1.主症:失眠,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黄连3~10g,水煎服,每日1次。大便秘结者可用番泻叶10g,泡水代茶饮,以通腑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