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24

第24章 中医康复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5)

针灸: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行间、阳陵泉等,用泻法。

推拿:以双手拇指从印堂穴向两侧眉弓、前额推至太阳穴,5~10分钟,再以四指推擦脑后部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

饮食:可常食柑橘、金橘等水果,有理气之效。

(二)痰热内扰

1.主症:失眠头重,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口苦,心烦目眩,苔黄腻,脉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炒酸枣仁10g,研末冲服,睡前用。腹胀恶心者可选用保和丸。

针灸:针刺丰隆、中脘、内关、内庭等穴,用泻法。

推拿: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和胆经上,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拿捏胸锁乳突肌、肩井穴5~7次。

饮食:合欢皮15g,陈皮10g沸水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

(三)阴虚火旺

1.主症: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天王补心丹或柏子养心丸口服。

针灸:针刺神门、太溪、心俞、脾俞、三阴交等穴,用泻法。

推拿:背部用滚法4~5分钟,点按百会5分钟,擦涌泉100次,尔后仰卧床上,深呼吸30次,全身放松即可入睡。

饮食:选杞莲宁神粥。以枸杞子30g,莲子肉30g,百合30g,茯苓粉10g,糯米250g,蜜桂花25g,水煮成粥,加入冰糖适量,每次1碗,每日1~2次。

(四)心脾两虚

1.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人参归脾丸。

针灸: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用补法。

推拿:指导病人做自我按摩:①按摩腹部:用手掌心在脐下关元、气海做环形按摩20次;②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各50次;③按摩涌泉穴:左手按右脚,右手按左脚各50次;④擦腰部两侧肾俞50次;⑤全身放松意守丹田深呼吸,缓缓入睡。

饮食:选补脾苡枣粥。以薏苡仁40g、山药40g、红枣50g、糯米250g,水煮成粥,加入白糖适量,每次1碗,每日1~2次。

八、痹证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学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风寒湿痹

1.主症

(1)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2)痛痹: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固定,疼痛剧烈,遇寒痛剧,得温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痹痛宁。中药宜热服或温服,用附子、川乌等药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局部可外敷狗皮膏、追风膏等。

针灸:按部位取穴:

(1)肩部:肩髃、肩髎、肩贞、后溪、承山。

(2)肘臂部:曲池、合谷、尺泽、外关、少海。

(3)腕部:外关、阳溪、阳池。

(4)指掌部:阳谷、后溪、八邪、阿是穴、合谷。

(5)背脊部:水沟、身柱、腰阳关、夹脊、次髎、后溪、背俞穴。

(6)臀部:环跳、承扶。

(7)股部:承扶、风市、阳陵泉、阴陵泉、秩边。

(8)膝部:犊鼻、阳陵泉、膝眼、三阴交、足三里、委中。

(9)踝部:解溪、照海、昆仑、绝骨、太溪。

(10)周身痛:后溪、申脉、大包、膈俞、肩髃、曲池、合谷、阳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解溪。

辨证取穴:

(1)行痹加风池、风府、膈俞;或曲池、三阴交、血海。

(2)痛痹加肾俞、命门;或关元、神阙。

(3)着痹加足三里、商丘、阴陵泉。

灸法:病痛局部以艾条旋转灸,痛点以艾条雀啄灸,或以艾柱隔姜、隔附子饼灸治。以皮肤红润,患处温热,疼痛缓解为度。

推拿:在关节肿胀处两侧上下揉捻,在穴位和痛点局部按揉,拉伸关节,做被动的关节运动,配合拿法、滚法、拍法、抖法等。

饮食:选木瓜酒。以干木瓜185g,五灵脂、川牛膝、当归、白芍、川萆解、川天麻、台乌药、防风、黄芪、威灵仙、川续断、乳香、没药、白僵蚕、松节、川乌头各35g,轧碎,丝袋盛之,加酒13L,共放坛内,密封浸泡14天。饭前饮1小杯。

(二)风湿热痹

1.主症: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得热则甚,痛不可近,关节活动不便,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调护方法

药物:川柏、牛膝、黄苓各10g煎水,稍冷后熏洗患处。

针灸:发热者可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并根据疾病部位选穴,用泻法。

推拿:同风寒湿痹。

饮食:热盛口渴者可饮绿豆汤。

九、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凡月经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者,称为“月经先期”;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2~3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或称“经期错后”或“经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未按周期来潮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或“经乱”;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增多或行经时间延长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量过少” 。若月经偶有异常,且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属月经不调。

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体质因素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二脉损伤而发病。西医学中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月经先期

(一)气虚

1.主症: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而润,脉细无力。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人参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若月经过多者宜服人参3g,三七粉5g。

针灸:取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推拿:点揉关元、气海、归来、三阴交、足三里,每穴1分钟,用手掌揉腹部,重点在脐以下少腹、小腹部揉按3~5分钟;用手掌由脐部向耻骨联合推20次。

饮食:选用参芪莲子粥。取人参6g,黄芪30g,莲子60g,粳米60g。先将人参、黄芪用清水1000ml 文火煮至200ml,去渣,入大枣、莲子、粳米共煮为粥,每日1次,可连服1周。

(二)血热

1.主症:经期提前,月经量少或多,色鲜红,质稠或稀,伴有颧赤唇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调护方法

药物:选用乌鸡白凤丸或六味地黄丸,经后始服,经行停药。

针灸: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用平补平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