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7743900000030

第30章 社区人群保健(5)

所以应鼓励和帮助老年人适当地宣泄情绪,调整心态,维持一个良好的心境,促进睡眠。

4.促睡眠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就是入睡困难,应分析原因,并采取一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睡前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烟酒刺激;看书看报时间不要过长;睡前用温水泡脚;喝一杯热牛奶等促进睡眠。

(五)老年人的安全防护

1.防跌倒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脑组织萎缩、身体平衡能力下降、听力和视力减退、直立性低血压,或环境中存在危险因素如地面潮湿、不平、光线过暗等原因,易引起跌倒。社区护士应通过各种方式,让老年人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对老年人起居情况进行评估,与老年人或家属共同制订计划,预防跌到。

(1)起居环境照明良好老年人所居住的环境应有足够的采光,夜间室内应有照明,特别在卧室与卫生间之间有良好的夜间照明设施。采用分散柔和的光线,避免强而集中的光线。

(2)居室设施安全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布局尽量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室内布置无障碍物,家具的选择与摆设应有利于老年人的使用,方便、安全而舒适。

(3)穿着合适防拌倒老年人的衣、裤、鞋不宜过长、过大,裤腿过长会影响行走,穿合适的布鞋,以维持走路时的身体平衡,尽量不穿拖鞋。在行走前应先站稳,再起步。对行动不便者,应有人搀扶或使用拐杖。

(4)地面应防湿防滑盥洗室应安装坐便器和扶手。澡盆不应过高,便于进出,盆底要垫防滑胶毡,防止老人滑倒。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提倡坐式淋浴,浴室的门最好为外开式,以便发生意外时入室救助。对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尽量夜间不去上厕所,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需要下床时应有人陪伴。

(5)防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在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尤其起床要慢,要用三个半分钟起床,即床上活动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床沿腿下垂坐半分钟,再慢慢站立。

(6)外出防意外老年人外出,应避开上下班高峰,并鼓励老年人穿戴色彩鲜艳的衣帽,以便于路人和驾驶员识别,减少受伤的危险。

2.防呛咳、防噎食在平卧喂食时或进食过程中说话、看电视、速度过快等易发生呛咳和噎食。因此,老年人进食时体位应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说话或看电视。吃干食易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进稀食易呛者,可将食物加工成糊状。

3.防止坠床老年人的床不宜过高,必要时加护床栏或请专人陪护。

4.注意用药安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很多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分解能力减退、药物排泄缓慢、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易引起体内蓄积,导致中毒。老年人服药应注意:

(1)药物标签醒目服用的药物应有明确的标志,详细注明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方法,以防止发生药物过量、误服等意外。

(2)正确服用指导老年人用温水服药后,再多饮几口水,使药片能顺利咽下,避免因药片粘在食管壁而使局部黏膜受到刺激,并影响药物的吸收。服药时避免取卧位,而应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卧位,以避免发生呛咳。

(3)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定期检查老年人服药的情况,指导家属协助监督其准确合理用药,以保证老年人用药安全。

5.防止交叉感染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应尽量避免病人之间相互走访,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老年病人,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合。

(六)社区老年保健实施

1.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各级政府应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包括老年经济、老年医疗和照料、老年教育、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法律、老年心理、老年产业等老年服务内容,既有覆盖面广的统一的为老服务制度,也有针对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制订的救济和援助制度,既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又不影响老年人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老年保障体系。

2.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建立老年人护理照料体系根据目前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和对社区服务的多种迫切需求,加大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每个区县建有社区服务中心,每个街道乡镇建有社区服务分中心。尽快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照料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照料服务。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就医难、无人照料等诸多不便。建立老年生活护理互助组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制定完善支持社会、家庭为老服务的有关政策法规,引导为老服务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建立老年事务咨询服务网,运用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总之,要建立服务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网点分布合理、质量上乘的社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发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积极建立和发展为老年病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的老年护理医院,发展为老年病人服务的家庭病床,不断扩大服务职能和内容,设置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开展各种咨询工作,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老年病人的需求。同时为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老年保健设施中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4.增进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向他们传授有关疾病知识、营养知识、康复方法、心理卫生、运动健身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使老年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理,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老年人自身健康。

第四节社区临终关怀

凡是生命都要经过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临终和死亡是人生必经的发展阶段。如何帮助濒死者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同时为临终者的亲属提供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和适应,是社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临终与死亡

1.临终的定义临终即濒死,指患者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2.死亡的定义死亡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一般是将心跳、呼吸停止作为判断死137亡的标准。也有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提出的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坦。

上述项目24小时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除外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二、临终关怀的定义与理念

1.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照顾,目的是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和精神支持,提高其现存生命的生存质量并维护和增强家属的身心健康,使临终者无痛苦和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的一整套综合的和人性化的特殊关怀服务。

2.临终关怀的理念

(1)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照料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的末期,死亡已不可避免,对这些患者不是通过治疗使其免于死亡,而是通过全面的身心照料,提供姑息性治疗,控制症状,解除痛苦,消除焦虑、恐惧,获得心理、社会支持,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而非延长生存的时间。

(2)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主临终关怀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重,而以丰富患者有限生命,提高其临终阶段生命质量为宗旨,提供临终患者一个安适、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有清醒的头脑,在可控制的病痛中,接受关怀,享受人生的余晖。

(3)维护尊严和权利临终患者在未进入昏迷状态,他的各种意识活动还是存在或正常的。因此,他有权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医疗、护理措施等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选择,他有权得知病情真相,有权选择死亡的方式。社区医护人员要尊重临终患者的这些权利,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隐私权。

(4)家属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的对象是临终患者和他的家属,指导和帮助家属正视患者的疾病和死亡,在适当时候可以与患者和家属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治疗和照顾方案,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社区临终关怀

1.做好临终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做好清洁护理,维持合适的体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其他营养素,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2.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神志清醒者,采用半卧位,改善呼吸困难。昏迷者,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视情况给予吸氧。

3.舒适护理控制疼痛。此外,提供合适的环境,有条件的家庭最好为临终患者安排一间单独的卧室。卧室内布置应有利于患者活动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的实施。维持患者良好、舒适的体位,定期翻身,更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勤换衣裤,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要注意保持患者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同时教给家属使用尿不湿、尿兜、导尿管护理及保护会阴部皮肤的方法。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有一定的保暖设施。

4.做好心理护理根据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如患者否认死亡,护理人员应具有真诚、友好、忠实的态度,不要故意揭穿患者的防卫机制,但也不要欺骗患者,让患者维持一点希望,逐步适应事实;多关心患者,让患者叙述自己的实情,在与患者交谈时,要坦率、诚实、热情、关心,并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如患者对待死亡出现愤怒、抱怨等情绪,护理人员则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同时,允许患者宣泄内心的不快,给予其宽容、关爱和理解。对于忧郁的临终患者,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同情和照顾,给予精神支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允许其用不同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等,注意安全,预防自杀。此外,组织和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地满足患者愿望。

5.做好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从一个人生病到死亡甚至到死后,不只患者本身,对家属而言,也是一连串的哀伤过程,正如库布勒·罗斯所说:“家属往往比患者本身更难以接受死亡的事实。”患者家属可能和患者一样会经历震惊与否认、愤怒、协议、忧郁等心理过程。

(1)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

(2)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家属照顾患者的需要。

(3)鼓励家属表达情感。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其信任,并要鼓励家属说出内心的感受。

(4)丧亲者随访。社区护士可通过信件、电话、访视对丧亲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丧亲者的身心情况,以便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

6.善后护理按照死者的生前愿望和家属的要求,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善后护理,是临终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护士可协助死者家属进行遗体清洁和处理、遗物处理、联系殡葬服务和仪式等,减轻家属的负担和压力,同时帮助家属接受患者离去的现实。

(盛蕾 陈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