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744100000011

第11章 健康相关行为(5)

所有的行为分析都出于两个基本点:行为的发生频度与持续时间。从这两点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方法大致有5种:

1.频度分析

适用于那些重复发生、每次发生所持续的时间相对固定,且有明显起止的行为。如分析某人每天吸烟支数,则频度=表现次数/观察时间。频度分析的优点是记录方法简单,能用定量的方式迅速反映出行为的跨时间变化。缺点是不适用于分析发生过频(难以分辨次数)的行为,也不适合多种的、复杂的行为同时进行观察。有些行为的表现主要反映在持续时间上,也不适用于频度分析方法。

2.归类分析

大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某一行为反应参照行为的界定分别归入相互对立的两大类中,如“发生-未发生”、“适当-不适当”、“正确-不正确”。另一种是根据行为观察的实际结果,将行为划入一定的归类模式。如在对人的引起自杀行为的心理危机分析中,根据心理危机在不同生命发展阶段的出现,将其分成青春期危机、家庭婚姻危机、事业危机、更年期危机、老年丧偶等五类。归类分析的优点是方法可塑性大,不过分拘泥于观察时间,可用来同时观察几种互不相同的行为。

3.计数分析

利用记录矫正对象中具有相同行为表现的人数,分析人群的行为状况及其转变。如反映某社区居民的刷牙卫生习惯,可分为“每天刷”、“偶尔刷”、“不刷”三类,分别统计这三种行为的发生者在该人群中的比例。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问卷形式,省时省力;利用百分比方式反映行为矫正措施(如口腔卫生行为指导)实行前后的结果比较也很直观。缺点是它反映某行为表现的人数,但不表现(尤其个体)行为表现的程度。

4.持续时间测量

方法简单,适用于分析某种以持续时间为主要特征的行为表现,如每天体育锻炼,每天读书看报时间等。但要注意事先对该行为的开始、结束等有明确的界定,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表现是千差万别的。如分析读书看报时间,有的人只告诉你一段总的时间,其中连倒茶、洗手等准备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都算上,因此所反映的时间变量中有一定水分。

5.时段抽样分析

用于分析某些表现形式多样的行为,如观察某个人的强迫行为时,该方法先通过随机抽样,确定观察总时间,再将它分成若干等量的时间小段,以这种短时抽样式的记录结果来反映总状况。应注意:小节时限需严格控制;小节内行为观察要不间断地进行;小节内只记录“+(发生)”、“-(未发生)”,不计次数;跨小节的行为持续表现应在相应小节内记录。

以上介绍的五种行为分析方法均简便易行,各有优缺点,又都不能完全包涵行为分析内容。所以最好是在相互合理搭配的基础上进行,以便通过效应互补,达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目的。

(四)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行为矫正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以来,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系列性技术。迄今为止,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开始得到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等几大类。

1.脱敏法

具体如系统脱敏法、接触脱敏法、自身脱敏法等,主要用于消除个体因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如恐怖症、焦虑症、各种神经-心理超敏性反应(如紧张症)等。本方法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即在个人行为尚不成熟的阶段若碰到的新刺激太多,就会产生恐怖和紧张。但若在治疗前将该刺激尽量分解并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重新排列,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一刺激,适时修正个体对该刺激的错误认识,再通过反复的操作、强化,可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行为的目的。脱敏疗法的成败取决于矫治过程的系统性,是否有专业人员指导,是否在适当环境下进行。事先须对个体的行为表现做出诊断,查找病因和外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矫治方案。如对极度害怕小动物的孩子,先由父母领着远远看着其他孩子逗弄笼里的小动物。随着孩子戒备心理的减弱,慢慢引导他走向笼子,同时设法移开其兴奋点。如还不出现恐怖反应,可继续走近,鼓励他也去逗小动物;如出现明显反应,可退回到恰当位置,待平静后再进行。反复多次,直到反应消除。

2.示范法

将所要提供的健康行为分解成不同阶段或不同表现,设计相应的模拟场景,让行为矫正对象扮演其中角色或观察角色行为,身临其境模仿角色的示范,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例如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采用示范方式,手把手教的方式最为有效。在学习正确地刷牙时,可由老师在现场首先示范,然后选1名小朋友模仿这些动作,老师在旁提示,讲解各注意点,最后全体小朋友进行练习,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在重点学习该习惯的一段时间内,老师或家长每天早晚都应和儿童一起刷牙,反复纠正错误,反复进行强化。以现实生活中克服不利于健康行为的人为示范典型,鼓励和帮助矫正对象改变自身行为,也属于示范疗法。

3.厌恶法

在目标行为出现以后立即给予厌恶刺激,性质可以是化学的、电的、机械的、想象的、羞耻性的和疲劳性的。时间一长,在被矫治者的内心会建立该行为与厌恶刺激间的条件反射,引起内心的由衷厌恶,最后消除该行为。厌恶法常用于消除各种强迫行为、成瘾行为、恐怖症和异常癖好等。使用时一要注意持续性,否则条件反射无法建立;二要防止强度不当,反而引发新的紧张刺激;三要将治疗原理保密,以防对方产生对抗心理,使正向转化无法实现。例如对那些初次染上酗酒、吸烟等成瘾行为的青少年,可提供羞耻性刺激,即当他自以为很潇洒地向别人敬酒、敬烟时,在场众人立即报以鄙视的目光,或处于一种令人难堪的沉默状态,使他感到极度的羞耻。此时的青少年自尊心极强,爱面子,只要事先做好在场家人、同学、伙伴、亲友的工作,共同采取行动,通常一两次即可使该少年终生难忘。对那些酗酒成性的成年人,可利用痢特灵(每日3次,每次1片,连服2~3周)或双硫醒(常规量),提供药物刺激。痢特灵主要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双硫醒主要抑制乙醛脱氢酶,造成乙醛在体内堆积,引起头痛、头昏、颜面赤红、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呼吸急促等不适感,使饮酒人的大脑皮层内产生一喝酒就会不舒服的归因,从生理反馈中逐步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