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1368个单词就够了
7748800000017

第17章 中篇:它们都是哪些词?(9)

别人忘了说声谢谢会让我感到很不快。

这句话完全可以用解释的方法把它套进去,说成:

It really makes me a little bit angry when people forget to say thank you.

意思准确,结构合理,没有任何感到别扭的地方,因为老外自己也会这么说。在英语中,这是两种并行的表达方式。

其二,annoy与汉语中的“惹恼”是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它属于我们前面所说的世故型动词。这种词虽然容易理解,也不难背下来,但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看,我们并不希望初级阶段的学员过多地掌握这种“懒汉型”的词汇。因为我们说过,汉语中的动词大多数是世故型的,而英语则是单纯型与世故型并用,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是那种“单纯型”的词汇,而make句型可以给学员更多练习“单纯型”词汇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实现学员思维的转换。

动词中有大量类似的单词,比如:

说服convince:to make somebody believe something

娱乐entertain:to make somebody laugh

扩大expand:to make something bigger

扩展extend:to make something longer or larger

揭露reveal:to make somebody know something

刺激stimulate:to make somebody excited or interested about something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类词看成是英语的一种造词方法,很多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不仅仅是含有make句型的词。如我们前面举过的例子:

propose:to ask somebody to marry you

apologize:to say sorry to somebody

从这样的词也基本可以看出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书面语比较追求精练,所以更倾向于用少量的词解决更多的问题。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燃放鞭炮可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

地震导致500人丧生。

这两句话当然可以用“单纯型动词”以解释的方式来表达,如:

Setting off crackers might put people’s lives in a dangerous situation.

The earthquake made 500 people lose their lives.

但就不如用下面的方式表达得更简洁、更正式、更有范儿:

Setting off crackers might endanger people’s lives.

The earthquake claimed 500 lives.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学员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提升阶段应该掌握的技能,从“单纯型词汇”向“世故型词汇”的提升。在此不多赘述。

当然,我们也不是把所有可以用make解释的词都排除在R词汇表之外,像下面的词:

cure:to make a sick person healthy again

improve:to make something become better than before

以上两个词如果我们用解释的方式放在句子里说,虽然能讲得通,但会显得比较拖沓或比较别扭,所以这一类词我们仍然会收录,可以作为并用的两种方式以供学员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问题

事物已经make出来了,接下来该另一个动词祖宗be出场了。但为什么要用这句话作为标题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句话吧?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的名言。而且对这句话的意思众说纷纭,大多数赞同“生存还是毁灭”,也有通俗地解释为“活着还是死亡”,还有结合剧情解释为“为父报仇还是就此作罢”,还有一种有文采的解释“苟延地活着,还是荣耀地死亡”,我看过最朗朗上口的本土化翻译是“土逼或者不是土逼”。

be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是”的意思吗,还是根本没什么意思?真要理解be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我觉得还是要从一些根源性的词来理解,我们知道,“人类”这个词在英语中有个表达叫human being,human是指“人”,而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统称为being,外星人也可以称之为一种being。如果查词典的话,你会发现,being还有一种解释叫existence(存在的意思),比如下面这句话:

The Kingdom of Italy came into being on 17 March 1861.

意大利王国成立于1861年3月17日。

也就是说,1861年3月17日那天,意大利王国make出来了,从无到有了,就是存在了。我们汉语说是“成立”,英语说是“存在”了。综上所述,我们对be这个词可以有个准确的理解了,就是“存在”的意思。当我们用英语说:

I am a student.

He is tall.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意思就是说某样东西是如何存在的,以什么形式存在,在哪里存在,等等。而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是”的意思。所以,如果让我来解释《哈姆雷特》的这句名言,我更赞同“活着还是死去”。

我们大多数人对be的用法并不陌生,而且用得也很顺手,如前面那三个例子。但是,当我们知道be从根上应该理解为“存在”的意思,连接的是一种“状态”的时候,就会发现它还有更多我们不熟悉的用法。请看下面的句子:

We’re behind schedule.

我们落后于进度了。

Sorry,I think you may be in our seats.

对不起,我想你可能是坐在我们的位子上了。

I’ll be there soon.

我很快就到。

Don’t go away,we’ll be right back.

别走开,我们马上回来。

I’m here for you.

我是来找您的。

I think we’re between the floors.

我想我们是被卡在楼层中间了。

Do you know why you’re here?

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过来吗?

When is the meeting?

会议几点开始?

以上的句子全部是由be来表达的,但因为其对应的汉语意思中都有一个动词存在,所以,我们十有八九会说成下面这个样子:

We lag behind schedule.

Sorry,I think you may sit in our seats.

I’ll arrive there soon.

Don’t go away,we’ll right come back.

I come here for you.

I think we’re stuck between the floors.

Do you know why you come here?

When will the meeting begin?

这两种表达都可以,但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后一种表达中,我们所用的动词的词义在句子里已经体现得不明显了。后面的介词或here,there作为一种状态,已经可以把要说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了。这也是汉语和英语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说汉语比较习惯于用动词,而英语则能不用动词就尽量不用动词。英语更加注重描述一种状态,或者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存在感。

英语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减少对动词的使用,从而降低表达的难度,这也是需要学员重点掌握的一个技能。那我们在培训中要如何训练这个技能呢?比如,还是上面的这些句子,我们会先给出汉语,要求学员用英语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大多数学员会加上动词表达成后一种版本,然后我们再要求学员把句子中的动词去掉,改成be的句式,这样他们就可以逐渐获得用be的感觉。

再举一些例子,如下面这些表达:

我现在在公司上班。

我们正在卡拉OK厅唱歌呢!

我在电影院看电影呢!

我正在菜市场买菜。

不出意外,大家会先说成下面这个样子:

I’m working in the company.

We’re singing in the Karaoke.

I’m watching movie in the cinema.

I’m shopping in the food market.

接下来就会要求学员把句子中的动词全部去掉,只用be来表达。变成下面这样:

I’m in the company.

We’re in the Karaoke.

I’m in the cinema.

I’m in the food market.

大家比较一下,在意思上和前面的那个版本区别大吗?

关于be的这个特点在介词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一点,我会在讲介词的时候做具体说明。

所以,现在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用“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问题”做标题了吗?我的真实意思是:用be表达还是用具体的动词表达,这是个问题。

万物皆有变:Let everything go!

事物已make出来了,它们已经存在(be)了,但存在的事物是不可能一直保持一种状态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那就是go出场的时候了。

对于go这个词,可以这么说,任何褒奖的话都不为过。如果说我们R词汇表中的单词都是一些无所不能的精灵的话,那么go就是精灵中的精灵,对学员来讲,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另外两个动词的祖宗make和be。因为make和be在汉语中还有很多对应的用法,而我们大部分学员对go的认识几乎和某著名小品演员差不多——来是come去是go。

如果go不是“去”的意思,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是:没意思。

我们前面说过,动词分“单纯型动词”和“世故型动词”。如果说put这个单词已经很单纯了的话,那么go比它就更单纯,比所有的动词都单纯,单纯得已看不出颜色了。因为put多少还有个“放”的意思,而go没有任何的词义,只有和别的词搭配使用的时候才能搭出意思来,所以说它没意思。

如果我们一定要对它有个基本的概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be going to这个词组来理解。我们都知道这个词组是表示“将来时”的,但是将来干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只有通过后面加动词才知道,唯一能判断的是这个动作是即将要发生的,所以,通过这个词组,我们基本可以把go简单理解为“发展变化”,但如何变化,还是要看它和什么样的词搭配。

正因为这个词自身没意思,所以它才变得有意思起来。它的单纯让很多词愿意和它交朋友,所以它能表达的东西也就非常多,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第一,与不同类别的名词搭配,表达不同的行为动作。

When does the train go?

火车什么时候开?(火车可以go)

Where do you want the piano to go?

你想把钢琴放在哪里?(钢琴可以go)

I want a rope that will go from the top window to the ground.

我想从最高的窗户上拉根绳子到地面。(绳子可以go)

I want this memo to go to all managers.

我想要所有的经理都看到这份备忘录。(备忘录可以go)

How did your interview go?

你的面试怎么样?(面试可以go)

The gun went‘peng’.

枪响了,嘭的一声。(枪可以go)

Rumor goes fast.

谣言传得快。(谣言可以go)

The house won’t go for less than200,000.

这房子低于20万不卖。(房子可以go)

Most of my salary goes on the rent.

我大部分工资都花在房租上了。(工资可以go)

My mind goes blank.

我大脑一片空白。(大脑可以go)

第二,可以与所有表示方向与位置的介词搭配,代替不同的动词。(注意,是所有的哦,动词当中唯一一个有此殊荣的。)

You’ll never get mom to go along with your idea.

妈妈绝不会赞成你的想法。(go along代替agree)

You can’t go around calling people liars.

你不能老是说别人撒谎。(go around代替keep)

There’s a rumor going around that Randy’s having an affair.

传言说兰迪有外遇。(go around代替spread)

The two dogs went at each other as soon as I opened the gate.

我刚一开门,两只狗就撕咬在一起。(go at代替attack)

Once you’ve made the decision,I’m afraid there’s no going back.

你一旦做了决定恐怕就不能反悔了。(go back代替regret)

You can’t always go by appearances.

你不能老是以貌取人。(go代替judge)

Don’t go by that old map—it’s out of 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