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1368个单词就够了
7748800000027

第27章 下篇:如何掌握这1368个单词?(1)

How to take them?

好了,说到这儿,这1368个单词都是谁,它们都有什么本领我们已经介绍得清清楚楚了。我相信很多读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这1368个单词学到手了。那要怎么学呢?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input,一个是output,专业地讲叫“输入”和“输出”,通俗地说就是“学”和“练”。先要学到东西,才能有东西可练,大家对这个观点应该没什么异议吧?好的,那下面我们就从“学”和“练”两个阶段来看看要如何把这神奇的1368个单词变成自己的东西。

怎么学?

首先是顺序问题。

1368个单词虽然不多,但在年龄上却是有长幼的,地位上是有尊卑的,我们必须根据它们的内在关系排出先后顺序才能省时省力地把它们学到手。

先大词后小词

前面大家已经了解了,所谓“大词”就是指那些用处特别多的词,具体可以理解为名词中的类别词、构成词,动词中的单纯词,以及形容词中描述物的词等,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上义词,即可以代替很多其他词的词。

道理我想就不用多讲了,就像我们吃葡萄时总会先拣大的吃一样,学英语我们总会先拣最给力的学。这样安排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些词的用途非常广泛,大多都有一个顶一百个的本领。先学会它们更快速地解决我们的表达问题。如big,get,way这些词。

二是它们都是身体可以直接感知的词,与抽象词汇比较起来更容易理解。

如rough与general相比,size与importance相比,put together与assemble相比。

三是这些词的很多词义和用法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是被严重忽视的,所以才要先拾起来。

像名词中的side,end,动词中的go,make等,形容词中的heavy,sharp等,介词中的off,over等。

先中式后英式

这句话并不是说要教大家说中式英语,而是说大家要先学习与中式思维比较接近的词汇、搭配和句型,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典型的英语思维。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汉语的思维模式,想要转换到另一种差别较大的思维模式必须从易到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确切地讲,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中式思维阶段,简单英语思维阶段,典型英语思维阶段。

什么是中式思维,什么又是典型的英语思维呢?我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两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吧!

比如有这么一句话:

这场车祸导致了10人死亡。

这句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达,分别是:

The car accident caused 10 people die.

The car accident killed 10 people.

The car accident claimed 10 lives.

第一句基本是汉语表达的翻版,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语序上。第二句是英语中口语化的表达,用了kill这个词。第三句是英语中比较正式的表达,用了claim这个词。需要先说明的一点是,这三种表达都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很显然,我们的初学者是很容易接受第一种表达方式的,因为这一句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思维转换,只要把这些词掌握了就可以。第二句需要对自己的思维做个调整,把一个“cause+直接宾语+补足语”的句型变成一个“动词+直接宾语”的句型,但因为用的是kill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口语词汇,所以这个转换并不是很难。但第三句就是大家最不容易掌握的了,因为无论是在句型结构上还是用词上都与汉语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别。

这三句话基本上代表了我们的学员所要经历的三个思维阶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会鼓励学员用第一种方式来表达,因为根据前面动词的介绍,make是一个与be,go一样的本源词,掌握了它的用法可以解决学员的很多表达问题。但同时会提醒学员有一个词就是“make somebody die”的意思,让他们主动记起用kill这个词,这样不但教会了他们kill在这句话里的用法,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把“make something/somebody do something”的单纯词句型往世故词句型转化的意识。

如进一步教他们下面这些世故词的类似用法:

make somebody angry=annoy

make somebody happy=entertain

make something work=operate

前面的那个例子中,最后一句claim的用法则是在培训的提升阶段,等到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世故词的用法之后,再进一步教他们更加正式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单纯动词”往“世故动词”思维的转换,但更多时候是需要帮助学员从“世故动词”往“单纯动词”思维转换。如学员在用reduce的时候我们要提醒他们可以用cut down来代替,用return的时候可以用give back来代替。

其次是输入的方式。

看过《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的读者都知道,我在书中提倡通过体验来学习英语。

其实这并非是我提倡或不提倡的事情,这本来就是语言学习的必由之路。只是因为我们不具备充足的语言环境,就不得不采取书本教学这种比较机械的方式。但实际上,我们依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一些方法增加体验感。

什么叫体验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边演示边学。有画面,有声音,学习者能够参与其中。你必须让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能直接运用,这样才能理解透彻,记得牢。根据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把几种比较有效的输入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

现场演示

因为我们这1368个单词是以可感知的形象词汇为主,这让我们的体验式教学成为可能。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吃牛蹄筋

教学内容:形容词tough

教学道具:牛蹄筋

教学说明:

tough是词表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形容词,有六个非常实用的词义,分别例示如下:

1.艰难的

It was a tough decision to make.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2.强硬的

He’s getting tough with me.

他开始变得强硬起来。

3.强势的

She is a tough business woman.

她是个商界女强人。

4.粗暴的

He plays the tough guy in the movie.

他在电影中演坏蛋。

5.咬不动的

The beef is tough.

牛肉咬不动。

6.坚硬的

The crocodile’s skin is tough.

鳄鱼皮很硬。

以上六个词义个个都很实用,既可以用在生活上,也可以用在工作中。这个词虽然和hard,strong的词义比较相近,但两者都无法替代这个词,因为它的六个词义都还含有“难以对付”的意思。所以,掌握这个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怎么掌握呢?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六个词义中的第五个“咬不动的”这个词义是最形象、最容易被感知的,所以,如果能让大家亲身体会到“咬不动”的感觉,就会更容易掌握这个词。而食物当中牛蹄筋是最有代表性的了,所以,在学这个词之前会让每个学员先吃一块牛蹄筋(没煮透的最好),问问他们感觉如何,知不知道这种感觉要用哪一个英语单词来形容最合适,最后再把今天要学的tough这个词告诉他们。

这种输入方式会给学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是亲口品尝过的,比起我们只是口头告诉他们“牛蹄筋是tough的”印象要深得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回忆还有哪些食品或东西有tough的感觉的,再进一步引导什么样的人会给他们tough的感觉,一步一步就可以把tough的几个词义一次性地搞懂、记牢。最后还可以把它的反义词tender引导进来一起学习。

案例二分香烟

教学内容:动词offer

教学道具:香烟

教学说明:

学员对offer这个词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求职的时候应聘单位发给他们的offer上,这儿是当名词用。但实际上offer在当动词用的时候用处更多。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

to say you are willing to do something for somebody or 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

意思是“说你乐意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或把东西给别人”。这种表达在生活和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但因为汉语中我们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词,所以学员就不会想到用这个词,或者用give来替代。

老师会拿一盒香烟递给每一位学员,然后问他们抽不抽,这样一圈下来后就开始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老师刚才的这个动作。根据我们的经验,大多数学员会说成:

My teacher gave me a cigarette.

这时老师就要告诉他们:错了。然后再重新拿起这盒烟,从中抽出一根直接放到学员的面前桌子上,告诉他们,这才是give!而刚才的那个行为叫offer,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My teacher offered me a cigarette.

通过这种演示,就可以让学员清楚地理解offer和give的区别,印象会非常深。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启发将这个词的用法进一步延伸到offer“职位”上、Offer“服务”上、offer“价钱”上、offer“回报”上等等。

案例三拉绳子

教学内容:名词line,end

动词run,pass

形容词tight,loose

教学道具:一根绳子

教学说明:

Step 1问大家绳子要怎么说,除了rope外也可以用它的上义词line来表达。然后启发大家绳子的两头就是end。

Step 2在教室里找两个柱状的物体,如门的把手或椅子腿,并边演示边启发大家如何表达:Run a rope between a chair and a door.(在椅子和门之间拉一根绳子。)

Step 3捆绑绳子的时候要多绕几圈,一边绕一边告诉大家可以用pass来表达:Pass the rope around the handle three times.(绳子绕门把手三圈。)

Step 4把绳子拉紧或放松,告诉大家分别可以用tight和loose这两个形容词来表达。

Step 5让学员亲自动手做一遍,边做边用英语表达。

Step 6再进一步讲解以上这些词的抽象用法,如a tight budget(预算很紧),a tight schedule(行程很紧),a loose group(松散的团体)等。

事实上,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延伸出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多的实用表达,这个需要老师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发挥。

看视频

受现场条件所限,毕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课堂演示的,尤其是在网络教学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下,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选择。

视频教学以及下面将要提到的图片教学、口语化教学都是在课堂现场演示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教学方式。虽然体验性比前者差一些,但依然比传统的课堂文字教学要强很多。

案例四观钱塘江潮

教学内容:形容词awesome

教学道具:视频“钱塘江潮”

教学说明:

awesome这个词在口语中用途很广泛,但却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含义,既可以表达“令人畏惧的”,也可以表达“惊人的”,还可以表达“很棒的”,每一种表达都没有办法让学员准确地明白这个词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

“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是最适合用这个词来形容的,当然我们没办法直接把学员拉到钱塘江口现场体验,但可以通过放视频录像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那种awesome的感觉,很壮观,又有点吓人。再进一步引导到对“美丽景色”的形容,对“艰巨任务”的形容等。

案例五挤地铁

教学内容:动词push,fit,move

名词way

介词on,off,in

名词space

教学道具:高峰时间乘客挤地铁的视频,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教学说明:

播放视频,并同时告诉大家“挤”可以用push来表达。“有人挤着上车,有人挤着下车”可以表达为:Some people are pushing their way on.Some people are pushing their way off.

“车厢里挤不下更多的人”可以用fit表达为:There’s no space for more people to fit in.

挤地铁是上班族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所以,即使不是在现场,大家也可以“轻松”感受到这些词的真实含义,那都是血和泪啊!更大的意义在于,学员下次挤地铁的时候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这些内容,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这么一结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就一辈子忘不了了。

用图片

这在我们研发的教学PPT里是用得最多、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图片好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