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1368个单词就够了
7748800000028

第28章 下篇:如何掌握这1368个单词?(2)

案例六喝酸奶,吃光面

教学内容:形容词plain

教学道具:

两张图片看得很清楚吧?一碗面和一杯酸奶,不过,这面可不是普通的面,是碗“光面”,就是没加任何浇头的面(有的地方也叫阳春面,诗意多了)。这酸奶也不是普通的奶,是“原味”酸奶,就是没加任何其他风味的酸奶。这两样东西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所以,当学员知道这两样东西都可以用plain来形容的时候,大家自然就能明白plain这个词的真实含义了——指不加任何修饰或装饰的东西。

延伸开来,那以下表达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不用我讲了吧!

plain dress,plain house,plain speaking...

案例七杀鱼

教学内容:动词clean

教学说明:

图片中这人在干吗呢?没错,在收拾鱼。把鱼杀死之后,正在开膛破肚,把里面的肠子、鱼膘、苦胆啥的统统清理掉。这在英语中就表述为clean the fish,clean一个词就解决问题。当然,延伸开来,我们还会clean the chicken。不过,在杀鸡这个事情上,我们的观念就和老外不大一样了,当我们在clean the chicken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把里面的东西都扔掉了,像鸡心、鸡胗啥的都会留着,对我们来说这是美味,而不是要clean的东西。

学了这个用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延伸到其他东西上了。鱼可以clean,鸡可以clean,意思是把无用的或有害的东西统统处理掉,那在一个机构里面,如政府或公司里面,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无用或者有害的人。比如,销售队伍中可能就会存在一些拿回扣的害群之马,那么我们可以用这个词表达为clean the sales team。

有人可能会说了,像什么“阳春面”啊,“酸奶”啊,“杀鱼”什么的,这些我们都很熟悉啊,为什么一定要找张图片来给我们看呢?我们又不是小孩学看图识字。哎,你可别说,学汉语可能不需要把你当小孩子,但在学外语这事上,还真得把大家当小孩子来看待。这和语言的输入规律有关,形象记忆永远比文字记得深刻。只有给你最形象的图片或视频,你才能记忆深刻。就拿那张杀鱼的图片来说,今天你看过了,过段时间如果你自己杀鱼或看到别人杀鱼的时候,你一定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clean这个词,赌不?

另外,我们的教学课件中所选用的无论是图片或视频,一定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场景,比如讲plain food的时候,我们会选大家都熟悉的“阳春面”而不是“比萨”,因为阳春面我们经常见,一看到图片脑子里马上就能想起那种热腾腾的感觉,那种鲜美的味道,甚至是用筷子吃到嘴里那种呼噜呼噜的声音,这些东西都有助于加强你的理解和记忆。就像咱们了不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的老乡莫言所说的,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大家都能看到画面甚至听到声音。这就是他写小说能得奖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原因,嘿嘿。

口语化的翻译

如果我们学的某一个词或某一个表达是抽象的东西,既无法现场演示也无法用视频或图片进行可视化的表达,那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就是把它用汉语进行口语化的理解。道理和前面是一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体验感。

举例来说,end up这个短语很有用,意思是“以什么样的结果收场”,如果我们只是用英文原版教材或词典中的例句,比如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Whenever I go out to dinner with them,I always end up paying the bill.

只要我跟他们一起出去吃饭,最后总是我付账。

那么学习者的印象并不会很深刻,只是理解而已。但如果把例句换成下面这样的:

The guys who win the fights over their girlfriends all end up single.

看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跟女朋友吵架能赢的,最后都单身了。

印象深了吗?一定很深。因为这句话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无论是“00后”,还是“90后”、“80后”都很熟悉。因为你熟悉,所以你会记住end up这个词的用法。

即使我们找不到像上面这样经典的例句,我们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前面那个例句,大家印象不深的重要原因不在于大家对“吃饭掏钱”这个场景不熟悉,而是它的中文翻译不够到位。如果我们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说成:

每次和他们下馆子,掏钱的都是我。

是不是一下子感觉“高大上”了很多,形象了很多?因为这才是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语言,前面那个一板一眼的翻译我们能理解,但生活中很少会这么说。

再举个例子,aggressive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词义。比如下面这句话:

You sound pretty aggressive!

如果按词典里的解释,就会把它翻译成“你听上去很有侵略性”,“你听上去咄咄逼人”或者“你听上去是在挑衅”,虽然有那么点意思,但都不是我们生活中通常会说的,但如果你把它翻译成“你说话怎么这么冲!”一下子就境界全出了。下次如果有人对你说话很冲的时候,你很快就可以想到用aggressive了。

这个事的原理在于,在我们还没有办法完全达到用英语思维的情况下(事实上这是很难的,即使像我这样专门研究英语思维的人也时不时地会碰到汉语来搅局,而那些在国外浸淫多年的海归,也同样会受到汉语的影响),汉语经常会第一个跑到我们的头脑中,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在第一时间内把它用熟悉的英语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在“输入”这个环节就已经把地道的英语和地道的汉语做了一个直接的对接,那么我们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口语化的汉语最快速地找到对应的英语。

所以,按照我的评判标准,一个好的英语老师不应该仅仅是英语说得溜就行的,在汉语方面也要有深入浅出的能力,看到一句英语能很快地反应过来在汉语中通常是如何表达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员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按这样的标准,在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不应该是只会讲英语的所谓English native speaker,他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输出陪练对象,但谈到“教英语”,最好的老师一定是英语汉语俱佳的Chinese native speaker。

怎么练?

谈完了输入就该谈输出了。

如前所述,输入是“学”,输出就是“练”。我们学的是这1368个单词,练的也是这1368个单词。有人可能会觉得,既然这些词都已经学过了,也都知道是什么词义了,张开嘴说不就完了吗?

没那么简单。与输入一样,输出也要讲究顺序和方式。

输出顺序

输出练习的顺序和语言的组成结构一致。语言最小的构成单位是单词,其次是词组,也就是短语之类的东西,然后再由这些词或词组构成一个个句子,句子再一个个连成段落。

英语的输出练习也是这样,我们要先从最基本的单词开始练起,然后进行搭配练习,再练句子,最后再做段落或对话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降低学习的难度。

让学习者从难度最低的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难度大的表达,使大家有一个逐渐适应、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是这种做法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我们认为,单词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了词或词组才是掌握句子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必须要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语法好的英语学习者如果用错了词,对方会听得一头雾水。而一个英语水平差的人,哪怕只用一个词,也能让对方听懂。北京的秀水街、上海以前襄阳路上的小商贩与老外讨价还价都是用这种蹩脚但实用的英语。

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所不同。传统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输入还是在输出上,都是以一个对话或一篇文章为单位进行的,只是就其中的生词或句型进行另外的讲解。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习者尽快地掌握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很多人是死记硬背),但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构成这些句子的单词或词组真正的含义或用法,以至于离开这些句子之后就没有办法灵活表达了。

下面的章节中我们所讲的输出练习方式基本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只是略有侧重。

输出方式

与输入一样,我们所设计的输出练习也特别强调了体验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看视频

案例八摊煎饼果子

训练内容:动词spread,crack,fold,put,turn,heat

介词over,off

名词side

道具:一段做煎饼果子的视频

练习说明:

煎饼果子是一种天南地北中国人最喜欢吃的早餐,用它来做教学材料最能加强学员的体验感。

Step 1播放视频

做煎饼果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把面糊摊在平底锅上。

2.打一个鸡蛋在煎饼上并摊开。

3.把煎饼翻过来加热。

4.用刷子抹上酱。

5.放上脆饼或油条。

6.把饼对折。

Step 2请学员用英语讲解煎饼果子的制作过程。不对语法和句子的长短做固定要求,只要学员能够用到上面提到的几个关键词,甚至只是说出这几个词都可以。如下面的表达:

摊面糊spread it

打鸡蛋crack an egg

揭下来take it off

翻面turn it over

对折fold it

一面加热heat one side

如果学员能够顺利地想到上面这几个词,那么说明这个学员已对这几个词有充分的理解了。如果没有,老师可以启发他们回忆之前学到的内容。关键在于,一旦学员能够主动地用上一次,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词的使用方法了。

事实上,这个练习可以根据学员的level分好几个阶段进行重复练习。最初只是词或短语,然后要求学员说完整的句子,最后要求学员进行生动形象的大段描述。这对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现场发挥都会提出很高的要求。

案例九《杜拉拉升职记》

训练内容:略

道具: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

练习说明:

看国产电影或电视剧是我们独创的另外一个口语训练模式。前面说过,在国内学英语,口语的好坏主要看学习者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快速转换能力,而优秀的国产电影或电视剧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好的电影或电视剧的特点之一是它们的台词都比较生活化,用的都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语言。以它们作为训练目标有助于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起地道口语和地道英语之间的直接对接。我们选择《杜拉拉升职记》不仅仅是因为剧中口语化的语言,另一个原因是这部关于职场的电视剧,可以训练学习者在外企的口语能力。下面就拿剧中的一些典型台词来说明。

台词一

陪我喝一杯?

这句话的场景是,男主角去酒吧,碰到一个认识的女性朋友正在独自一人喝酒。她就邀请男主角一起喝酒,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非常口语化,也比较容易误导学习者说成:Would you like to drink with me together?其实这句话主要训练学员对join这个词的掌握,比较地道的说法应该是:

Join me?

大家在美剧中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达,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能马上反应过来。这就是我们需要做这种转换练习的意义。

台词二

要不然他以后会更嚣张!

这句话的场景是,HR经理让市场部经理参加展会,市场部经理借口不去。HR经理觉得太过分了,决定给他一个教训,然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嗯,这就是office politics(办公室政治),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两个部门之间掐架。很多学员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去找一个对应的形容词,其实它是用来训练大家对go这个词的掌握能力的,我们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Or he’ll go even further.

台词三

时限是两分钟。

这句话的场景是,杜拉拉去外企应聘,面试官给她出了道题,让她把一块蛋糕分给几个人,并限定了时间。

这句话主要训练学员对句子主语的转换能力,当然你可以把句子直译为:The time limit is two minutes.但不够口语化,比较地道的说法应该是:

You only have two minutes.

台词四

他是不是跟市场部有仇啊?

这句话说的同样是办公室政治。杜拉拉刚入职,销售部经理看她是新手就刁难她,她不明就里,就跟前台小姑娘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在汉语中也是很口语化的说法,你在英语当中很难查到“仇”这个词。其实我们也是在训练学员对口语表达的快速转换能力,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Does he have any problems with our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