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的铁血卫队
7757300000070

第70章 蒋介石在太和殿训话,俞济时精心安排却差点引发踩踏

1945年秋冬,由于国内民主、和平建国的呼声不断高涨,有人把矛头直指蒋介石的侍从室,说该组织机构庞大,权力巨大,独揽党政军大权;也有人指出:侍从室有独裁倾向,就像清廷皇帝的军机处,封建色彩浓厚,不合乎潮流。在舆论的压力下,11月,侍从室不得不进行改组。

委员长侍从室的名字被撤销了。

所谓的改组,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将原侍从室各处的业务分别归并到国民政府各局而已,其中,原侍一处第二组和侍二处第四组分别编并到国民政府参军、文官两处,在两处之下成立军务、政务两个局。侍从室第一处处长商震(1944年2月接任,前任林蔚调任军政部政务次长)改任国民政府参军长,第一处第二组与第六组合并,改组成军务局,俞济时和赵桂森分别任正副局长(后赵随商震主任赴美,由高参毛景彪继任);专门负责蒋介石警卫的侍卫室和警务组合并改为警卫室,由黎铁汉任主任(后黎铁汉升副侍卫长,又转调广州市警察局长,由石祖德继任):警卫旅改为国民政府警卫旅,由楼秉国任旅长。机构改组后,蒋介石仍命俞济时指挥警卫室负安全之责,官邸内务科也仍归俞济时督导。

这次改革可以说是蒋介石卫队史上的一次大改革。以往内卫与外卫之间有着严格的隔阂和区别;警务组被侍从室人员长期视为外人,被排挤、歧视,遭到打压。现在黎铁汉升任了警卫室主任,虽仍在俞济时之下,但室主任职务和原侍卫长完全相同,终于成功地实现了内外卫的融合。

侍从室改革成为军务局下的警卫室后,12月11日,蒋介石带着侍卫们由重庆飞往北平进行巡视。

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第一次莅临北平。应北平市教育界的要求,蒋介石决定于12月16日上午亲临皇城内的太和殿广场对北平两万大中专学生训话。

因为日本刚投降,北平光复不久,这次训话的人数众多,平时只对警卫工作指指点点的俞济时不再指指点点,决定由警卫室主任出面主持,破例亲自来部署这次保卫工作。

这一日,俞济时率警卫室主任、副主任、侍卫组(股)长、警务组组长、内卫股股长和特别警卫组组长,并邀北平市警察局长、宪兵第19团团长以及有关情报治安机构负责人,几百人像打仗一样,一起来到太和殿进行实地勘察,细细看了一遭之后,才返回行辕,召开警卫会议。

在会议上,俞济时敲打着桌子说:“日本投降只有三个月,肯定还有反动分子隐藏着,诸如日本奸细……这些人可能会对蒋先生有所不利,所以安全措施必须到位,必须严加戒备。”

接着,他提出了这次警卫工作的若干个重点与要求,最后说:“命黎铁汉主任和各出席者继续研商细节,拟订警卫计划。”就走人了。

黎铁汉也是上任警卫室主任头一遭进行如此重要的警卫部署。在“研商细节”时,他来了个韩信点兵,调集北京几乎所有宪警特人员,加上自己带来的侍卫、警卫人员,去太和殿布防,成为警卫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调兵。张毓中都忍不住说:“警卫力量绰绰有余,完全可以确保先生的安全,毫无问题!”

但终究是第一仗,黎铁汉还不放心,又制定了一个超级警卫计划,其中,对听训学生的过滤、队伍的组成、队形的排列、各层次领队人的遴选(由学生、教职员、宪警担任)、假想情况的掌握等等,一一进行周全细密的规定。警卫计划拟定后,俞济时细细地看了一遍,没问题了,再呈阅蒋介石审阅。

蒋介石对自己的安全历来十分重视,从不掉以轻心,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觉得万无一失,连连说:“好好!没有死角,我放心!”

蒋介石放心了,俞济时也就放心了,于是饬令黎铁汉:“赶快去实施、落实。”

两位上司都放心了,黎铁汉还不放心,决定还进行一次实兵演习。哪来的“实兵”?提前让受训的学生进场。15日午夜,黎铁汉亲自带人赶到现场,组织与会学生和各组警卫人员,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按照事先的警卫计划进行预演。学生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天寒地冻中反复排队,列队进行进出,再模拟蒋介石讲话时进行鼓掌、喊口号,折腾到天亮。黎铁汉认为满意了,方始罢休。

所有学生们没有回去,饿着肚子,在北方奇冷的寒风中静等蒋介石的莅临。

上午10时,蒋介石在诸军政要员的陪同下,从太和殿缓步而出。学生已密密麻麻地在广场上排成了两个正方形,中央留着一条宽敞的走道。学生们虽已受了一夜的训练,饥肠汩汩,但秩序井然。随同而来的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悄悄一瞥,发现警卫室和戴笠手下的军统分子已“很技巧”地安插在每一行列的前面和中间。他咋能看出这些隐藏起来的特工呢?黎铁汉事先已和戴笠商定,警卫和军统人员穿的制服统一把第二颗纽扣解开,不加扣紧,以示是安全人员。在大门口另有一队宪兵,北平市的警察则分布在各处指定位置。黄仁霖不禁感叹:警卫得多周密啊!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

这时励志社配备音响设备的汽车开始在广场上喊叫起来了,音量很宏大,远近的人都能听得很清晰,一切就绪了。

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

蒋介石走到台阶最高一层的扩音机前站定,开始训话。所谓训话,其实就是念着大笔杆子陈布雷连夜加班操刀写就的文字稿,在稿子中,对学生们在过去八年中被日军占领后所受到的痛苦予以安慰,说现在他们已得到自由解放,最后鼓励学生们要做一个好学生,并肩负起重建国家的重责大任。学生听完后,十分激动。夹杂在队伍中的军统分子立即带头大喊“中华民国万岁!”“三民主义万岁!”“蒋委员长万岁!”等口号,学生们跟着也高呼起来。

两万人齐声发力,声震殿宇,久久不停。

蒋介石听着喊自己万岁,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从宽阔的石阶上步下,走向通道,走近学生。

这时口号还在高喊,会场秩序也没有乱。黎铁汉在警卫计划中也已计划了蒋介石下去“与学生亲密接触”的细节——即让他在学生们站成两块方形的中间走道穿行而过,走到大门口,汽车停在门口等候,就这样,领袖就在和学生们挥手中离场而去。他哪里知道,蒋介石被这口号一喊,竟然不向中间的走道去“穿行而过”,而是忽然向左边走去,像要去视察学生队伍。前几行列的学生们立正站着,接受“检阅”。黄仁霖和俞济时紧紧跟着。可蒋介石走到左行列中间时,一个学生突然伸出了手,要跟他握手。蒋介石也笑容满面地伸出手,去和他热烈地“握”。这一来,那些年轻的学生们全兴奋起来,纷纷争相去握手,于是四周的学生由近而远,蜂拥前来,转瞬之间,左方形的学生散乱开来了,队伍凌乱。

警卫人员顿然无法按原警卫计划进行控制,局面越来越混乱,队伍前缘的警卫线被冲破,无法遏止的人潮逼向蒋介石,形势演变得相当险恶,但蒋介石仍毫不知觉,满面笑容和他们热烈握手,于是陷入人海浪潮的中心,越陷越深。

俞济时在蒋介石的前面,一米八九的黄仁霖在蒋介石的左边,右边是另一位身材魁梧的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他们和十几位侍卫和警卫人员,想在蒋介石四周围成一个小圈子,使他能自由行动,哪知他们也被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学生似潮的人浪挤成一团,连呼吸都困难。结果,蒋介石也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了,倾斜成15度。孙连仲和黄仁霖立即把手臂互相紧紧地交握,进行支持,使他免得跌倒,并且高喊:“不要拥挤!不要拥挤!”

因为一旦蒋介石摔倒的话,学生就极可能践踏到身上,形成踩踏事故。

俞济时竭力想带着蒋介石走回台阶,但自己去无法动身。后面的学生们还浑然不知,拼命地往前挤。黄仁霖和孙连仲拼命想挤开一条路,走到右边侧门去,从那里走向最近的出口,但是挤得浑身出汗,也移动不了。“漩涡”中的宪兵急了,拔出手枪,准备要开枪扫射了。这一动作被蒋介石发现,大声喊叫:“不准开枪!你们不能开火!把枪收回去!”

宪兵不敢乱动了,蒋介石也跟着喊起来:“不要拥挤!不要拥挤!”但还是无法移动半步……这时黄仁霖灵机一动了,因为他比所有学生都高出一个头,手臂可从学生们的头上伸出去,于是把手掌向稍远一点的学生的脖子推开去,于是那个学生便会稍稍向后倾侧,压力立即减轻一些。孙连仲身材也很高大,见状也立即学着他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向前推。他们用身子压过去,慢慢移动走向大门。

但由于人群拥挤,两人几乎是一寸一寸推出去,花了15分钟之久才靠近大门。此刻在平台上担任警卫的侍卫人员和便衣宪警也已奋不顾身地切入了人海之中,而后,用蛮力开出一条小小的通道,这才勉强护卫蒋介石通过人潮,进入太和殿休息。

谁知大批学生又涌向西殿,希望能见到蒋介石。俞济时立即禀报蒋介石:“改由东殿门登车走人吧!”

蒋介石什么也顾不上了,急急往东殿走去,而后,在众人的护卫下,急急登上已停在那里的座车,逃似的离开了刚才还与之热烈握手的学生们,疾驰而去。

这时黄仁霖和孙连仲两人还在人潮的漩涡中,筋疲力尽,无法支持了,几名侍卫见状,立即架着他们,黄仁霖喊道:“只差就要虚脱了!”

好在蒋介石一走,学生也散了,只有少数几位学生,帮着军警喊着:“走开走开,让道,让道!”为黄仁霖等人打开一条通路。

当他们来到边门时,发现有不少的学生仍在四周徘徊。黄仁霖见状,忍不住大声发火说:“你们这些学生伢子,完全是一片好意。你们想和蒋先生握手来表达你们的心情,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却确实无法让我看到你们的支持和忠诚!”

没人吱声。他继续大骂:“你们知道不知道,可能就在你们这种疯狂似的、争先恐后的抢夺行为中,委座受到伤害!踩踏!你们知道吗?太可怕了!你们这是以善意来伤人害人啊!”而后,狼狈不堪地上车走人了。

这次太和殿训话,蒋介石兴高采烈而来,狼狈仓皇地走,好事变成坏事。

但是,黎铁汉的警卫计划无懈可击,完全是蒋介石训话完毕后完全没按规定的程序“走”,结果,“热烈握手”造成场面失控,差点形成万人大踩踏。警卫没错,学生们也没错。事故出了后,谁也没法儿去追究。但差点发生的万人大踩踏的失控,是蒋介石侍卫历史的一个空前绝后的大事,且偏偏是俞济时第一次当局长、黎铁汉当组长后发生的。事后,蒋介石懊恼地说:“这年头干什么都败兴!”

这话在侍卫们中引起一些议论。有人说:“这次出事故,完全是俞局长亲自部署造成的。”

“此话如何说?”有人问。

“我们之前保卫工作从没出问题,就是俞局长没把精力放在这上面。这次他亲自出马搞布置,所以反而出事故了。”

后来,侍卫们在半开玩笑中总结出这次警卫失败的三点原因:(1)俞济时亲自进侍卫队了;(2)会前的准备会上俞济时做了加强版的思想动员;(3)俞济时去现场了。俞济时闻讯,觉得这次事故没人承担也无法交代,于是呈报蒋介石,自请处分。蒋介石在他的自请处分报告上批了一个大大的“阅”字。

不过,黄仁霖倒是很得意。他平时专门负责为蒋介石夫妇招待客人,因为个子高,身体硕大,一餐饭要吃十几碗,且是好酒好肉,老侍卫长王世和就曾当面讥讽他:“幸亏你在励志社,不然哪一家都供养不起你!”这次事故之后,他沾沾自喜地对人说:“吃得多,长得高大,也不是坏事!你们看,在关键时刻我就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保护了领袖!”

太和殿广场出事后,蒋介石匆忙地带着侍卫们离开了北平,飞去了重庆。北平教育界因为黄仁霖现场骂了学生,纷纷说:“委员长对学生们训话产生的激动,完全被黄总干事一骂抵消了!训话的效果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