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248

第248章 具膳餐饭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解读”

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适合各位的口味,能让大家吃饱。

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亲属和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和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

“诗句”

一日三餐要节俭,可口吃饱就心满。

饱时鱼肉不觉鲜,饿时糟糠味也甜。

亲朋好友诚款待,老人孩子另做餐。

“故事”

苏轼的俭朴生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在做官期间苏轼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许多,他穷得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得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苏轼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当他每天拿到一小份钱后,还要经过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然后苏轼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