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7975100000286

第286章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释义”

过去的名言,多能起到教诲告诫人们的作用,《增广贤文》概括了古今多方面的内容,没有古代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古代的历史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故事”

秦始皇听劝设郡县

秦王政扫灭六国后,改国号为秦,定国都于咸阳。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如何管理天下?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京城都很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王侯,恐怕那些地方很难控制。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

廷尉李斯反对王绾分封建议,他说:“陛下要想江山稳固,要善于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后来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最终导致连年混战。如今陛下统一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多赏赐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才容易控制。”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缘故。现在天下安定,再分封诸侯王,又将会种下战争祸根。我认为廷尉建议是对的。”

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每郡都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三个官长去治理,即郡守、郡尉和郡监。

郡守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统管一郡重大事务;郡尉是管理治安的,全郡的军队由他统领;郡监执行监察方面的事情。

地方上治理办法确定了,中央政府组织机构也逐渐定型。秦始皇规定中央朝廷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治粟内史等几个重要官职,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其中丞相设两个,左丞相和右丞相,都是皇帝的助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掌管重要文书监察;太尉主要掌管军队;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租税收入和国家财政开支。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

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借鉴周朝的历史教训,建立的这一套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李斯提出的这一套治国方案,也是广泛搜集前朝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研究才形成的,它是借鉴古代兴衰经验,指导当时行动的具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