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荀子曰:“物至而应,事起而辨。”
“古句新解”
荀子说:“事情来了能应对自如,事情发生了能妥善处理。”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风平浪静并不会有太大的变故,但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危险和紧急的情况。往往这个时候,一个人如何行事,就能反映出他修养的高低。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当你遇到紧急的事情时,是否能像荀子所说的那样,做到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呢?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是芝麻大的小事,也慌慌张张、冒冒失失,就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乱了阵脚,你越紧张就越想不出办法,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荀子看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情绪稳定下来,这样才能镇定地想出解决的方法。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样还会有恐惧感呢?”
毋庸置疑,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是一种智慧与博学的体现,是一种儒雅的大将风度。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妥当圆满。
能在意外变故的惊吓和美好事物的诱惑面前面不改色、毫不动心,那么这样的人即使不能有一番非常大的作为,也必将能干大事。没有这种心理素质,就会心神不宁,患得患失,这样怎么能在混乱中抓住先机,寻找正确的出路呢?
如果你真想学本事,那么就尝试着让自己高兴时不要得意忘形,碰到难题时也不要急得跺脚,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冷静应对,给自己充分的思考时间,那么自然能理智地应对事物,自然不会把喜怒挂在脸上了。
与人交往,伤害别人总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做事决策,错误的总是细微的失误。一个人难的不是偶尔做事谨慎,而是一贯如常。我们的喜怒情愫能影响周围的人,甚喜时炫耀自我,甚怒时迁怒于人,恐怕世人皆有吧!所以说不形于色是要做到常态,而不能仅凭一时之兴。
北宋苏洵在其作《心术》中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保持天塌下来也不惊慌的心态,所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
一个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在遇到变乱之时会勇敢地面对现实,从容不迫地接受一切,而不是丧失斗志,听天由命。
荀子反对“天命论”,主张“人定胜天”。他认为,人那种悠闲镇定的心态和行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修养的结晶。缺少了这种修养,遇变乱之事,就会一败涂地;拥有了这种修养,则会镇定自若地处事应变。
荀子还具有长远的眼光,他认为,在无变乱时,就要有提防之心,居安思危,如此,才能防止意外变故的发生。
遇到突发事件,千万不能慌乱,要冷静机智地去处理,在短时间内分清利害,找准最正确的路径,从而化危机于未萌。生活中,许多人在遇到危急的情况时,总是以激烈的情绪来应对,但事实上,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