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原来这样说
7994300000056

第56章 祸患皆源于细微

“原典”

荀子曰:“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古句新解”

荀子说:“祸患产生的原由,往往是细微之处。”

古人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小细节,完善了小细节,才能做成大事情。有时,我们常抱怨祸患为什么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从未想过为什么会如此。

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而来,都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因此,不能对小事情有所疏忽,应该慎对微小的变化。

荀子在《大略》中进一步说道:“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蚤绝之。”灾祸产生的原由,往往是细微之处。所以,君子要及早地消除它产生的原因。

在荀子看来,要想远离灾祸,就必须做到防微杜渐。

涓涓细流可以穿透岩石,参天大树是由嫩芽小树逐渐长成。人们常因忽略微小的细节,而造成祸患。如果从小的方面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时注意防止并消除它,就能够安定,情况就会好转。

概括而言,荀子所说的“防微杜渐”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是防止对微小细节的忽略,其二是杜绝在渐渐中演变。“微”即细小,就像蝼蚁洞穴很小,一般不引人注意。但是,蚁穴的危害却极大。在河水上涨时,因蚁穴会发生管涌,堤堰内部被淘空而发生决堤事故。“渐”即慢慢地,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过程慢得不易使自己感知,也不易使别人察觉。但“渐”是一种足以致命的慢性病,初始阶段并无疼痛,但等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

《史记·扁鹊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扁鹊,战国时勃海郡郑地人,原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称他为“扁鹊”,渐渐地,人们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医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人很尊重妇女,他便做了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的人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无论在哪里,他都因高超的医术深受人们的欢迎。

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蔡桓公知道他名声很大,便宴请扁鹊。

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而且很不高兴。

五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蔡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蔡桓公十分生气,转头便走。

五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赶快避开了。蔡桓公十分纳闷,便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时,借助火剂汤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医治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五天后,蔡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扁鹊已经离开了蔡国。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否则,当问题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只能追悔莫及。

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所产生的后果都会被不断扩大,它们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小郭是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

他胸中豪情万丈,一心只想鹏程万里。

不料上班后才发现,每日无非是些琐碎事务,既不需太多智能,也看不出什么成果,心便渐渐地冷了下来。

一次单位开会,部门同仁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

处长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到时弄得措手不及。”

他听了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会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嘱咐,根本没理会。

同事们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订书机“喀”地一响,订书订用完了。

他漫不经心地抽开装订书订的纸盒,脑中轰地一声——里面是空的。

他立刻发动所有人翻箱倒柜,不知怎的,平时满眼皆是的小东西,现在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那时已是深夜11点半,文件必须在次日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

处长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什么用啊。”

他低头无言以对。

几经周折,他在凌晨4点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终于赶在开会之前,对同事们微笑着,将文件整齐漂亮地发到代表手中。

没人知道,他已是彻夜未眠。事后,他灰头土脸地等着训斥,没想到平时严厉得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记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小郭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用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态度来面对十分的工作,将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是的,千里马失足,往往不是在崇山峻岭,而是在柔软青草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我们开始抱怨自己倒霉,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有时应对事情不是主要的,而是应该锻炼自己注意细节的习惯。平时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事情来了也就容易应对了,最起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祸乱的根源往往就是细微之处,防微杜渐不易做到,但只要保持谨慎态度,正如《易经》所说:“君子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那么,即使在厄难中也能自保无虞。“物至而应”没有什么诀窍,有了这种意识,祸患就不会来了。做大事更是如此,如果忽视细节,就会踏入失败的深渊;如果把握住细节,成功往往就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