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老爸教子经
8018800000018

第18章 民主的爸爸(3)

孩子常有“客来疯”的现象。越是有客人,孩子就越疯,一会儿拿起心爱的玩具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会儿跑到客人面前做鬼脸,一会儿又去扯客人的眼镜,使得爸爸非常尴尬,此时教训孩子是无效果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爸爸要先了解孩子“客来疯”的心理原因。其一,幼儿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总喜欢在人前证明自己的“存在”,显示一下自己的“成就”,以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夸奖。如敲打东西发出声响或者呼喊蹦跳,来吸引大人对自己的注意。其二,客人来访,爸爸忙于接待客人,互相交谈,不太注意孩子,而孩子掌握了只要有客人在家,爸爸就不会批评自己的规律,于是就胡闹了起来。

对待孩子的“客来疯”,首先要抓住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爸爸要让他们在客人面前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

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背诵诗歌,提醒孩子唱他拿手的歌曲,然后借客人的嘴赞扬孩子的进步,这对孩子的进取心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安静下来。此时爸爸再提醒或安排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你去画一张画给阿姨看!”“你去摆积木,叔叔会喜欢你的!”“去叠一架飞机,叠好后给叔叔看看。”虽然有时孩子也来问爸爸:“这样画行不行?”“折的飞机像不像?”这时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而不是在“疯”上面了。

与“客来疯”相反,有些孩子看到家里有客人来就躲起来或藏在爸爸的身后,甚至一见客人就哭。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和客人要亲切地、笑声朗朗地谈话,给孩子一个观察和熟悉客人的机会。一会儿孩子随着爸爸和客人的笑声也发出自己的笑声,或用嘴唇发出一串嘟嘟嘟的声音,客人也学小孩“嘟嘟嘟”起来,此时,爸爸就可以把孩子拉到身边,提醒孩子:“把你的画给叔叔看看好吗?”“用积木给叔叔搭一个小房子吧!”这种提醒有助于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孩子是愿意接受的,于是孩子便开始大方起来,活动也就很自然了,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客人看,并表现出友好的态度。这时爸爸要提醒孩子:“问阿姨好!”在客人告别时,爸爸要提醒孩子:“和阿姨再见!”“欢迎再来!”

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是属于内向的,他们一般不打扰客人,不肯为客人表演,爸爸鼓励孩子要有勇气,让孩子爽朗大方。客人的到来,是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的良好时机,可以通过社交活动,使孩子获得新的印象,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

爸爸要警惕孩子“病从眼入”。“病从口入”是众人皆知的卫生常识,也是爸爸所重视的,但“病从眼入”却有许多爸爸不够重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长着一双渴望的眼睛,在窥探着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闯入他们视野的有迷人的山水风光、烂漫的鲜花等一些美好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污秽,孩子对其耳闻目睹后极易受到侵蚀伤害。比如,晚上看电视,经常会出现“亲吻”、“拥抱”以及裸体、半裸体的镜头,此时提醒孩子:“到厨房看看水开了没有?”或让孩子去关一下窗户。在公共汽车上,有些年轻男女作出“相爱”的动作,此时提醒孩子看看窗外的高大建筑、优美风景,以避免“病毒入眼”。有时走到大街上,假如看到打架的情景,此时要提醒孩子不要停留,要继续赶路,或去上学,或是回家。爸爸要为孩子构筑一道防护屏障,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应该看什么,不应看什么,不让坏书、坏片、坏人乘虚而入,侵蚀孩子的心灵。爸爸应该经常提醒孩子,成为孩子的“过滤器”、“保险丝”和“导向仪”。除提醒之外,还要做到心理疏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提醒一般分为口头提醒和姿势、动作的暗示。口头提醒,如在晚上“差10分钟就到10点钟了!”(晚上10点睡觉)“儿子,你昨天说过今天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呀?”(整理房间或为同学补课)。“起床后该干什么?”(叠被子、洗漱、打开窗户)。姿势、动作方面的暗示,如用一个指头放在嘴唇前面,示意“请安静”。当孩子不守规矩时,或到别人家乱翻东西时,爸爸可用眨眼、皱眉头、做手势、咳嗽,或以某种体态来示意。用手连续做几个向下的动作,表示低声、坐下或躺下。另外,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张贴在孩子的桌前、床头或铅笔盒里,也是一种提醒和鼓励的方法。提醒要到孩子相应的行为出现或阻止了某种行动时才有效。若一次提醒无效,可继续使用提醒,假如孩子对提醒没有反应或无动于衷,则要立即进行批评。

(七)爸爸和孩子共同遵守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爸爸应该在家里建立一定的办事章程或行为准则,并要求自己和孩子共同遵守。这是帮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方法。

家庭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寓于日常家庭生活过程中,指导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使之通过有条不紊的生活实践,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孩子安排日常生活秩序,学习、娱乐、休息、体育活动、社会交往都要照顾到,不能只顾学习而忽略其他活动。因此,在家里可以建立一定的作息制度、学习制度、劳动制度和给零用钱的制度。制度建立后,爸爸不要包办代替,不能一切都替他安排妥当,应当指导、参与、启发、诱导孩子自己去安排,这样,孩子执行起来更为自觉。

作息制度是安排孩子一天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表,主要规定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白天学习、劳动、娱乐的时间以及晚上就寝的时间。作息时间要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特征,保证孩子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婴幼儿要安排10~12小时,小学生要有9~10小时,同时要安排孩子1~2小时的休息、娱乐活动的时间。

值得爸爸注意的是,随着多种传媒进入家庭,不少家里的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睡眠。电视是集音、像于一体传递文化的媒介,它的内容直观、丰富、传播信息快而广,是书本、电影等其他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电视如同一本内容丰富的“小百科”,通过电视,孩子可以学到他们日常生活或学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电视中介绍的一些优美文艺作品、科技知识及世界新貌,对孩子来说,能使他们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远比枯燥无味的说教更能为孩子所接受。电视还能起到丰富精神生活、增长知识、培养高尚情操的作用。因此,适当看看电视,对孩子是有益无害的。而孩子迷恋电视,看得时间太长则有害无益。因此,要帮助孩子把握看电视的时间与内容。

孩子看电视要进行时间的限制,要与孩子约法三章,订立制度。把孩子每晚看电视时间限制在1~2小时之内。学龄前儿童每次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l小时。小学生看电视每天不能超过1个半小时,孩子看电视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要保持2~3米,不能太近,更不能斜躺着看。其次是注意电视内容的选择。比如,《动物世界》、《七巧板》、动画片、智力比赛、国内外新闻、世界各地风貌、体育节目,以及涉及祖国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节目,反映少年儿童的电视剧、各种知识竞赛等节目,均可向孩子开放。与孩子一起看电视,还要配合其他方法。如复述法,即观看后让儿童复述所看的情节内容;联想法,即启发孩子由电视内容联想到其他问题;参赛法,即让孩子对所提问题积极地寻找答案,身临其境参与电视中的竞赛;练习法,对电视中提出的操作方法和活动作尝试性的练习。

适当看电视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那么迷恋电视、电脑有什么危害呢?第一,影响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孩子在看电视时是专心致志的,半天不说一句话,爸爸也不出声,这样久而久之,减少了孩子与爸爸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二,迷恋电视使孩子减少了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家里没有电视或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和小朋友游戏,玩耍,或串亲访友,这对孩子身心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家里有了电视,对孩子吸引力大,而长时间地守在电视机旁,导致孩子不善交际,变得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第三,迷恋电视,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因为电视足具体形象的,不用动什么脑筋,无须努力就可以理解故事情节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懒惰、怕动脑、怕吃苦,对没有趣味的读书、作业就会感到厌烦,从而削弱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因此,爸爸必须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严格遵守就寝的作息时间。

学习制度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制定的。小学生在家里每天安排l小时学习为宜,中学生则要2小时左右。孩子在家里学习,可以继续完成学校留的作业,也可以阅读课外书籍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要注意的是,爸爸不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学习时间里爸爸要给予适当的辅导。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时间可安排在下午,也可安排在晚上,以安排在晚上为宜,因晚上安静,学习效果好。在孩子学习时,爸爸不要开电视、放音乐,以免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爸爸在孩子学习时,不让孩子看电视,爸爸却在看,孩子看不了电视却可以“听电视”,这样也同样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在培养孩子遵守学习制度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珍惜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量直线增长,人们的时间观念不断更新,有人把时间视作“生命”和“力量”,也有人说“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效益”。

今日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时间的竞争。竞争中的胜与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时间。谁发挥了时间的最大效能,谁就是强者。遗憾的是孩子大都没有时间观念,对时间持不在乎的态度。有的爸爸对孩子丢了东西很心疼,而对他们把时间白白地浪费却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为了使孩子长大后适应未来的社会,就必须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有强烈的时间意识,真正做到“分秒必争”,帮助孩子制定一张生活时间表,引导他们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同时,教育孩子抓紧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或做事的效率,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劳动制度主要是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了解劳动的意义,增强义务感。爸爸不要以“学习太忙”或孩子做得慢、做得差而不让孩子从事家庭劳动。家务劳动也要随孩子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劳动包括:

叠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扫地、洗自己的鞋袜和衣服、缝补衣服、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等。家务活一般包括:摆饭桌、收拾餐具、扫地、倒垃圾、买东西(如油盐酱醋)、择菜、洗菜、做饭、招待客人(倒茶、递水)等。爸爸在分配孩子劳动时要注意:①让孩子在劳动中树立自豪感,对劳动好的要及时表扬。②允许孩子在劳动内容的安排上有发言权。③不要把分配家务活和生活自理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

④做家务劳动不要给予经济上的奖赏和报酬,以免使孩子产生干活就要报酬的思想。

爸爸在有条件时,可让孩子种植植物、饲养动物,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义务劳动。孩子上学后,爸爸要考虑孩子在经济上的合理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这样可以达到三个目的:承认孩子经济上合法的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作决定的能力;了解钱的价值。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季节、需求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八)支持且重视孩子自己酌决定当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时不必担心结果会如何,只要你能给予足够的支持、肯定和适宜的指导,即使最终孩子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但是由于你的信任带给他的信心和勇气,也会使他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有更大的动力朝向前方去拼搏、去努力。

反之,若你觉得孩子还小,只是一个孩子,他的决定是不成熟的,孩子可能就得不到你的任何支持和重视。会让孩子觉得就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更别提他会有什么优秀的表现。你都不能给他表现的机会,不去肯定他的能力,他还会有什么机会去展示他是优秀的呢?

大多数父亲都以为孩子的事必须由父亲去决定,强迫孩子一切得听从自己的安排。如果爸爸总是教给孩子应该做些什么事或不应该做些什么事,可能会使孩子因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应付差事,无形中给孩子养成松散的习惯。而且这样还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可能会造成父亲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甚至出现孩子反抗的局面,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就会出现对你的不信任,严重者会出现对你的不尊重等。

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服从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应该适当地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给孩子一些自我行事的机会,他会表现得十分优秀。

当你愿意接受孩子自己的决定时,你将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并非不可取,有时甚至比我们的想法还要成熟。

(九)与孩子换位思考

所谓的换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逆向思维,使用逆向思维,有时会使一件非常难以处理的事情顷刻问化解。如果想做一个天才老爸,逆向思维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父亲一定要精通此道。在家庭生活和交往中,爸爸与子女或他人与子女调换一下位置,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同时子女也要设身处地为爸爸或他人着想,做到相互谅解、互相同情,达到心理默契,这称为位移法,或称为心理位移法,心理互换法,也可称为设身处地法,也就是平常说的“将心比心”。

位移法首先是爸爸要处在孩子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从而指挥孩子。比如,天下雨了,大人们总是从外面往屋里面跑,找个屋子躲躲雨。而孩子呢?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看到下雨可高兴啦!就从屋里冲出去,在雨中淋个痛快。此时有的爸爸就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淋病了怎么办?送你上医院打针去!”孩子扫兴得很,一点不痛快,反而对爸爸有意见。而有的爸爸却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对孩子说:“植物、动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水、空气,你从小敢在雨中淋浴,以后你这棵小树苗就不怕风雨能茁壮成长。”孩子听了很高兴地亲了一下爸爸,说了一声:“好爸爸!”

同样,雨过天晴后,大人总是找没有水的地方走,而孩子却不管穿的是新鞋还是旧鞋,哪里有水、哪里水多就一个劲儿往水里蹬,而且水溅起的水花越高越痛快,这就是儿童的心理,就是儿童的乐趣,爸爸们一般是不能理解的。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后,由于生理上的突变,也带来了心理上的变化,性格开始内向,有话不说了,开始有了“成人感”,这一时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此时,他们的许多想法完全与大人的想法不合拍。因此,爸爸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角度、地位多为孩子想想,就会减少矛盾,从而使家庭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