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打黑行动
8030800000037

第37章 利益纠结政界商界 社会精英屡遭暗算

莫斯科有组织犯罪侦查局成立以来,防止了很多处于预谋阶段的雇凶谋杀。例如,1997年警方抓获了一个由谋杀的组织者、专门从乌克兰雇来的杀手和武器贩卖者组成的犯罪团伙,用1200美元可以从他们那里买到带消音器的TT型手枪。这个团伙至少还涉嫌其他三起谋杀案。如果不是莫斯科有组织犯罪侦查局及时出动,索乐公司的老板就可能在生日那天命丧黄泉,而他只是在警察逮捕了那些不走运的杀手后才知道这一切的。

统计显示,遭到暗杀最多的是政界高官、商界精英和新闻记者三类人。

2000年12月19日,前面曾提到的莫斯科副市长奥尔忠尼岂兹第一次遇袭。他的座车在莫斯科市中心距市政府大楼仅50米的地方遭到不名枪手的伏击,奥尔忠尼岂兹的司机被当场打死,奥尔忠尼岂兹本人则身中两弹,尽管子弹都未造成致命伤害,但他还是在医院躺了一个月。枪手当场逃走,一直没能抓获。

作为主管国际经济关系的莫斯科副市长,奥尔忠尼岂兹一向以铁腕强人著称。他主张对黑手党分子采取强硬手段,根据警方分析,两次谋杀袭击都是奥尔忠尼岂兹的仇家所为。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奥尔忠尼岂兹这样幸运。

2002年3月24日晚10时左右,俄罗斯苏尔古特市副市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携妻子女儿从莫斯科大剧院看完演出,在回家途中,顺路走进一家连锁店购买食品。一个男子突然迎面向伊万诺夫跑过来,向他腹部连开两枪,伊万诺夫当场死亡。据悉,这与前不久他着手整顿苏尔古特市户外广告及停车场市场有关,该市控制停车场的黑手党对伊万诺夫的整顿极为不满,有可能是他遇刺身亡的直接原因。

2001年7月,莫斯科市高级官员列昂尼德·奥伯朗斯基在视察该市商业活动时,不幸被歹徒开枪击中头部身亡。遇害者主要负责莫斯科市北部地区的批发贸易和后勤事务,而该地区黑手党的敲诈行为极为猖獗。政府着手整顿该地区的批发贸易市场,难免会损害黑帮的利益,根据推测,这起事件是敲诈者对官员们的一次报复性行动。

2001年8月7日早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副市长别利亚科夫在从别墅乘车上班,途经一窄道时,汽车司机放慢了行驶速度,此时一身穿迷彩服、头戴面具的男子突然出现在汽车后方,对准别利亚科夫乘坐的汽车开枪射击。司机见势不妙,赶紧从左边车门跳出汽车。这时杀手走近汽车,透过车窗向别利亚科夫头部射击,然后逃离现场,别利亚科夫则当场身亡。案发后,警方在现场找到了24颗冲锋枪子弹壳。

……

2006年4月,莫斯科专门举办了一次名为“市长———俄罗斯最危险的职业”的研讨会。据会议透露,在此前的10年中,共有14位市长被暗杀,仅在莫斯科附近的卫星城中就有7位市长丧命。

不仅是市长,俄罗斯的杜马议员和政府官员被暗杀者,也有几十人之多。2003年4月17日,俄“自由俄罗斯”党主席尤申科夫在莫斯科自家门前被暗杀。2006年9月13日,时年41岁的俄罗斯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被称为俄罗斯银行业改革“旗手”的安德烈·科兹洛夫,在看完一场银行职员内部的足球比赛后被伏击身亡。

科兹洛夫的遇刺引起了俄罗斯金融系统的极大震动。科兹洛夫是俄中央银行负责反洗钱事务的最高官员,以铁腕“反黑”闻名,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反洗钱英雄,对俄罗斯境内的金融黑幕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科兹洛夫所领导的央行管理部门,以每周2到3家的速度关闭那些参与洗钱的银行,他的同事对他的工作热情“无比钦佩”。科兹洛夫的遇刺,显然与他影响了黑手党的利益有关。

2006年10月当地时间7日下午,俄罗斯以评论车臣问题闻名的女记者波利柯傅斯卡亚在寓所电梯间惨遭枪杀,成为2000年以来第13名遭职业杀手谋害的俄罗斯记者。而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6年的15年中,共有42位记者遇害,高居全球第3位,仅次于战乱时期的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

托利亚基是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一个繁荣的城市,素以汽车之都著称,自2000年以来,这个城市竟有13名敢仗义执言的记者或办报人惨遭暗杀,渐渐地,该地的记者越来越沉默。莫斯科有家报纸甚至将托利亚基冠以记者的“死亡之城”,意味着言论自由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2003年10月9日,《托利亚基评论》报31岁的主编阿历克赛·西德罗夫在自己的寓所外遭到不明分子的枪击后身亡。而他的前任则是在2002年4月遭到暗杀。西德罗夫遇害的消息,惊动了俄罗斯高层官员。他们立即下令抓捕凶手,案子很快就破了。俄内政部长鲍里斯·格里兹洛夫宣布:这种“平常的犯罪”已经告破,凶手已落网,据称是名29岁的工人。一名警官说,是西德罗夫因不愿与那名杀手一同喝酒,招来了杀身之祸。

《托利亚基评论》的编辑们驳斥了这些说法,称这完全是为了掩盖更严重的犯罪。该报的记者分析后认为,这起谋杀案的主要动机是针对该报一篇有关黑帮团伙控制一个沙砾采石场报道的报复,以及与一家地区媒体控股公司欲收购这家报纸的意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