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100

第100章 9、对外开放是否会导致资本主义?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极具时代特色的部分。邓小平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敏锐地觉察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展不起来的。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包括经济领域的开放,也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既包括沿海、沿边、沿江地带的开放,也包括内陆城市和地区的开放;既包括引进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包括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

对外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应该承认,当代的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就是要进入这样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去。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就会有资本主义的东西进来,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了对外开放、引进一定的外国商品和资金、技术等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首先,对外开放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但这不可怕,因为这比起对外开放带来的积极因素要小得多。

其次,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人民政权、国家机器,实行社会主义政策。我们引进的外资有限,它占的份额很小,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损害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只会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实行对外开放,使我国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防止和克服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消极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可归纳为: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对外开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邓小平指出:“你们问我们实行开放政策是否同过去的传统相违背。我们的作法是,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第二,必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对对外开放中可能带来的消极因素保持高度警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首先,引进各国文明成果,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绝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其次,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对外开放,向各国学习发展经验,参与国际竞争等,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人则错误地认为,这是全面向资本主义投降。因此,主张放弃社会主义,全盘西化等。邓小平同志早就严厉地批判了上述错误观点,他说:“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第三,采用法律和教育两种手段来防止和克服资本主义的腐朽影响。邓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惩治腐败;另一方面,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东西的能力。

总之,实行对外开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可忘掉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可放弃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绝不可听任各种腐朽、有害于人民的东西自由泛滥。

(贾德辉杨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