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101

第101章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形成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贯穿党的全部事业和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点和思想源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党的十三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发展了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2003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作过论述:“我们要坚持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各方面的体制制度和方针政策,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这是对这一道路内涵的最初表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二为”、“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在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被看作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而为世界所瞩目。

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阻,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贾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