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24

第24章 3、为什么说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潮流前面的伟大人物?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06年,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精神遗产,认为他“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后,他“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我们认为,要客观评价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1)客观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第一,孙中山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第二,孙中山一生不懈奋斗,坚忍不拔。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充满着曲折和艰辛,经历过许多风险和挫折。但是,为了“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孙中山掷地有声地表示,革命应“勇往直前,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孙中山关心民众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他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就是要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孙中山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坚守他所认定的革命理想和事业,抱定为民众利益而奋斗牺牲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各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势力展开坚决斗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直到卧病弥留之际,孙中山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第三,孙中山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爱国主义者的伟大情怀。他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孙中山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同时,以广阔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

第四,孙中山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他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始终在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2)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关系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20世纪以来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国民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金钟哲邱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