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39

第39章 8、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形成?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谭平山、林祖涵和毛泽东等人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要职。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的性质第一次发生转变,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无疑是最富活力、最先进的政党。但是两党在政治主张和立党宗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其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的资本主义目标;后者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努力方向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两个不同的政党在20世纪20年代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呢?

(1)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列宁认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中,首要的问题是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中,尽管资产阶级在剥削压迫工人阶级方面是共同的,但他们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是不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把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严格区分开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依据列宁的这一理论,1922年1月21日,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一次远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远东各国政党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需要结成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在国内应和民族革命政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列宁的这一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并在党的“三大”上正式确立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共两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需要。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侵略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统治,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单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便积极寻求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先后遭到失败,革命党内部组织成分愈加复杂,思想更趋混乱,所以孙中山决定改组涣散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并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国民党的政治意愿的集中体现,解决了国民党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方向和路线问题,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重要政治纲领。共同的革命目标,共同的合作愿景,是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重要的原因。

(3)国共两党对中西文化的共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国共两党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基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和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近代以来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题,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认为既不是顶礼膜拜,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主张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择善而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批判地加以继承。对待西方文化,孙中山强调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但他不赞成盲从附和、事事效仿外国的“全盘西化”主张,对西方文化所持的是一种批判选择的态度。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采取了一种近似于孙中山的态度。不仅如此,他们在文化上的共识还表现在都主张要融贯中西,创造出一种新型文化。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反过来又作用和影响于政治。国共两党文化上的共识,促使后来国共两党政治分歧日益缩小,促进了后来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形成。

(4)国共两党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深刻体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除上述的客观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国共两党都能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这是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主观原因。

国共两党第一次“党内合作”的实现,对国民党来说,是避免它“在堕落中死亡”,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需要。对共产党来说,是恢复和发展工人运动、开展农民运动,开创革命工作新局面,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尽管国共两党具有不相同的宇宙观,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但出于对国家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共同愿望,两党都以大局为重,彼此尊重了对方的利益,从而保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共两党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这次合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所以,尽早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