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40

第40章 9、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1924~1927年,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创建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政党中国国民党合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史称“国民革命”。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市到农村,对盘踞中国政治舞台的帝国主义、军阀势力及其社会基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取得了极大的胜利。然而,胜利声中,昔日合作对敌的盟友,却一朝反目,不仅分道扬镳,而且几成不共戴天的仇敌,年幼的共产党被经验老到的合作伙伴所打击,被迫走上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土地革命之路。这段惨痛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对我们今人而言,面对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共两党大敌当前,能够一致对外,而一朝胜利,盟友变仇敌?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从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领导权的转换过程中必然产生矛盾和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正是这种权力转换的重要时期,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的分歧是国共角色、地位转换的关键一环,而国共角色、地位的转换,必然引起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由于国共两党不同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国民党要求和平解决土地问题,共产党则主张通过暴力没收地主土地。因此,当农民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以革命方式来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时,国民党右派和一些国民党将领便公然站到农民阶级的对立面,反对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运动的向前发展,土地革命的深入进行,使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在实践中不断扩大,阶级利益冲突进一步尖锐化。这样,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不能在“党内合作”方式下得以协调,国共合作的条件日渐消失,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个政党合作关系的破裂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2)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虽有基本一致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斗争,这是国共合作必然破裂的根本原因。为了长期合作,国共两党应该互助互让,求同存异,实行双方都能接受的政策,在合作不破裂的前提下满足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但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原因等,使国共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也有无法形成共识的时候,从而导致合作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遭到破坏,合作的破裂就在所难免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从一开始就蕴藏着潜在的危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的领袖是陈独秀。陈独秀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他与李大钊、胡适等人共同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无疑影响和造就了整整一代新青年。但是,有思想、有学问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在政治上的成功。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党的领袖,陈独秀能够独立思考,但却不善于在复杂的条件下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并独立自主地解决关系全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只是犹豫不决,被动地等待共产国际的命令和指示。他的这种思想状况使得他在国共合作中左右挣扎于共产国际和国民党的夹缝之间,不能放开手脚去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他的这种消极状况对全党产生了严重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一开始就陷入了十分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4)国民党新右派在篡夺了国民党领导权之后,其反动本质的暴露和政治立场的公开转变,也是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国民党右派篡夺了革命领导权,背叛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根本改变了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背离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破坏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篡改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因而背离了国共合作的性质和要求,打破了国共合作赖以存在的条件。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也是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苏联和共产国际当初之所以要极力促成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固然不乏共产主义理想和国际主义的成分在内,希望将苏式的革命及其理想输入中国,但更主要的是苏联的国际战略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在起作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受到欧美资本主义强国的干涉封锁,处境非常艰难,不得不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打破这种干涉和封锁。由此可见,苏联及共产国际对华政策中存在两个不太和谐的目标:一个是把苏式的世界革命的理想输入中国;另一个则是利用中国的实力派保护苏联在华利益,并从战略上牵制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最终,对于实力和实利的考虑压倒了对于理想的考虑,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把国民党看得大大重于共产党。由此,苏联在向国民党提供大量财政经费和武器弹药的同时,却只向共产党提供极少量的活动经费和极大量的命令和指示。苏联和共产国际在中国问题上的天平的失衡,无疑为后来历史的演进提供了相当的动因。

总之,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存在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导致合作的最终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