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55

第55章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为何最终又破裂了呢?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进行了长期的“围剿”与反“围剿”斗争;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又从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转变为携手合作、团结抗日的盟友。究其原因,应是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是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客观基础;中间势力的促进是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因素;而国共两党间的互谅互让是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关键。

从“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到“七七”事变大举侵华,日本侵略者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抗日救国成了每个中国同胞的神圣天职。声势浩大的“一二\5九”爱国学生运动,发出了代表全国人民心声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得到了全国各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展为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一股锐不可当的抗日救亡洪流。日本的侵略直接损害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所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日态度也比以前强硬了,开始寻求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当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以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为代表的中间势力的政治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他们积极响应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以种种方式积极推动国民党联共抗日。

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够从昔日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转变为携手合作、团结抗日的盟友,更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同感民族危机的深重,以民族大义为重,相互在对内政策上作出妥协让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尽可能争取国民党南京政府参加到抗日的行列中来,在一些具体政策上作了重大改变: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后又改为民主共和国;把国民党包括在统一战线之内;放弃“反蒋”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做出了反应,表示了内求团结、外御侵略的意向,开始谋求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与谈话。国共两党进行秘密谈判,中共代表提出了有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四项具体条件和要求,国民党方面也作了必要的让步。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国共关系有了新发展。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系统的让步条件,即著名的四项保证,还提出了五项要求。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让步策略的促成下,国民党基本上接受了这五项要求、四项保证,抛弃了内战、独裁、不抵抗政策。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团结抗日的局面正式形成。

从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挽救了民族危亡。但是,抗战结束后仅一年时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就彻底破裂,其原因何在?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坚持反共、独裁、内战政策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建立在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的,但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政治目的并不同。中共中央建议以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不久,中共中央在《对时局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不仅诚意在抗战阶段中与国民党并肩携手地共同救国,而且决心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和衷共济地共同建国。”可见,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发展阶段来看待的,认为国共合作则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国民党中占支配地位的蒋介石集团,其抗战的目的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成为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胜利,依旧维持原来的国家制度,这就使他们对坚持和发展国共合作没有诚意,不愿意国共长期合作并在战后共同建国,而是把合作看成是一种临时策略,这便为后来的国共分裂种下了祸根。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整个抗战期间,没有根本放弃反共立场,反而企图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吃掉代表人民革命力量的中国共产党,这必然造成国共两党关系的时时紧张。特别是国民党确定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至1943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反共高潮,把国共关系推到破裂的边缘。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不愿在抗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民主,使中国共产党寻求战后国共继续合作建国的愿望无从实现;在战后拒绝进行任何民主改革,坚持独裁、内战、卖国方针,把和平谈判作为政治欺骗手段,最终挑起全面内战,造成了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此外美国政府出于战后称霸世界、独占远东、遏制苏联的战略需要,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助长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气焰,是造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重要外部因素。

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从建立到破裂不能简单概括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背后的历史动因是深刻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