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66

第66章 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是如何策划“南北朝”的?是否得到斯大林的赞同?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1947年3月国民党最后关闭国共和谈大门到1949年12月国民党败退台湾,是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决战时期。面对兵败如山倒、无力回天的局面,国民政府内部乱作一团。1948年11月13日,素有蒋介石“文胆”之称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陈布雷,在极度失望中服安眠药自杀,震动朝野。1949年2月11日,有国民党理论家之称、时任国史馆馆长的戴季陶,在广州服安眠药自尽。这两件事给国民党政权上下笼罩了浓重的不祥气氛。

(1)策划“南北朝。”

为了摆脱彻底覆灭的命运,国民党一面收拾残兵败卒,企图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一面在美国的指使下发动和平攻势,妄图借和谈之机积聚力量,以卷土重来。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文告,在要求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条件下与中共商谈“和平”。虽然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但对于“划江而治”、平分天下这一要求却是共同的,实质上就是希望搞“南北朝”两个中国,并拟定利用和谈,争取3~6个月的时间,作“划江而治”的梦想。

古老的长江横截中国南北。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就是以此为界并存在了16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也幻想依靠长江天险重演南北朝的历史。蒋介石在军事上划江而治的准备是: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残部全部撤至长江南岸,编组成若干强大兵团,防止解放军渡江,以确保江南半壁。同时把江南各军、师管区的新兵迅速编组成二线兵团,以备最后决战,并把防守江南的任务交由汤恩伯负责,编组二线兵团则由顾祝同负责。

蒋介石不但军事上作划江而治的准备,政治上也是同样的配合。从3月26日中共广播决定4月1日在北平开始和谈的消息后,南京、上海等地,以C。C为骨干的各种团体纷纷举行集会,以各种名义如“全国和平促进会”、“国大代表上海联谊会”、“留穗立法委员联谊会”、“国民党中央执监常委及政治委员谈话会”等,大肆宣传“国体不容改易”,“宪法之修改必须依法律程序”,“战争责任问题应毋庸议”,“政治民主化、经济社会化、军队国家化……仍应遵循不变”,“无条件停止一切战斗行为”等,以为这样就可以造成一种气氛,对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为实现划江而治做后盾。

至于李宗仁上台后,在和谈问题上,虽和蒋介石意见有分歧,但希望划江而治是共同的。李宗仁早在上台之前,即将自己的和谈腹案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透露过。据潘氏回忆说:李宗仁表示“国民党中国的自由主义分子将会聚集在他的周围,而美国也会给他以积极的支持”;并认为:“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四川和云南两省,西康、甘肃、青海这些中国内陆的边远地区,以及新疆和西藏这些广大的领土,共产党势力还未到达。”“即使是共产党南下,他还可以退到重庆,可以像当年蒋抵抗日本人那样在那里抵抗共产党人。”“今天的形势好多了。在美国的帮助下,我们沿着直通新疆内陆的整条防线修建许多机场。这样,他们就不会有打败我们的机会。那时,他们将不得不接受我所提出的和谈。”李宗仁还曾自信地对刘斐说:“我想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足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对备战以求和的态度也是相同的,他曾对唐生智说:“能战才能和,和时才能对等”。他幻想的是“对等的和平”,而不是他对国民党和谈代表所说的“只要你们同意,我就同意,纵然在和谈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也愿签字”。但在和谈的动机和目的方面,蒋介石与李宗仁大不相同。蒋介石希望在划江而治之下,积蓄力量,向中共反扑过去。李宗仁则希望在划江而治之后,联美、联苏、联共以压蒋,取而代之。

(2)“南北朝”的策划得到了斯大林的赞同

这与斯大林对中国解放战争所采取的错误立场有关。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急欲促使苏联支持国民党政府,以便对中共施加压力,迫使中共在战后接受蒋介石的“统一”。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苏联恢复由于布尔什维克革命而丧失的对中国旅大港和中东铁路拥有的特权。斯大林出于民族利己主义的考虑,同意了这笔交易。实质上,斯大林对于蒋介石的支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换取蒋介石在战后的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为此,斯大林甚至对访苏的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说:“虽然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某些官员贪污腐化,我却知道蒋介石是‘大公无私’的,是一个‘爱国者’。”他还表示,从20年代起,他就赞成蒋介石保留统治地位。令人奇怪的是,当蒋介石的精锐被消灭、人民解放军准备挥师南下之际,斯大林仍一错再错,反对中国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主张沿长江停止进军,声称解放军万万不能打过长江,过了江就要引起美国出兵,中国就可能出现“南北朝”。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解放军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相反,如果真听了他的话,中国倒很可能出现“南北朝”。后来,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一针见血的评论:“解放战争,斯大林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1848~1950两年对我们压力很大。”

(3)中国共产党的严正回答

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泽东于1949年1月1日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揭露了美蒋的和谈阴谋,批评了中间路线的主张,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与此同时,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实现真正和平,毛泽东于1月14日又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为基础的八项和谈条件。这八项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并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于1月21日宣告引退,把总统职务在名义上交给李宗仁代理,蒋介石退居幕后进行操纵指挥。

1月22日,李宗仁发表文告,表示愿以中共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到达北平。国共双方代表经过频繁接触和交换意见,至4月15日,拟定了以中共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国内和平协议最后修正案。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控制下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至此,国民党的和谈阴谋彻底破产。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和谈八项条件,是要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国民党方面则做着隔江而治的美梦,双方可谓南辕北辙,和谈失败是早已注定的。4月4日,毛泽东发表《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一文,明确指出:“不管你们签字与否,人民解放军总是要向前进军的。”这不啻给蒋介石等人以当头一棒!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进军全国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挥戈南下,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攻克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逆转的如虹气势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西北等地进军,横扫国民党残敌,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