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81

第81章 10、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是否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不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我们在50年代进行的改造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0年代,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仍旧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说,70年代的改革不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二者的关系是,50年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0年代改革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善,使社会主义更有生机和活力。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一九五六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这项工作中存在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人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一种观点就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应该过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应该先搞它几十年、上百年新民主主义,等中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中国今天还应该继续搞新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当年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适时的;不是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随意改变了原来很好的设想,而是他们审时度势、及时做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伟大决策。正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才奠定了我们今天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出现新情况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新任务,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刚刚经过土地改革的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如不及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无法提高农村生产力,而且广大贫雇农有可能重新回到旧中国的老路上去,共产党将失去农民的支持。“三反五反”运动中揭露出来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它们就会腐蚀党的干部队伍、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使党失去工人阶级的支持,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无法为实现工业化提供可靠保证,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全国人民的积极性,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办大事,尽快实现我国工业化。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四年内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适时的。

那么,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不改行不行?这个改革的必要性在哪里呢?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国家的思想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国家政治混乱,思想上极“左”,经济上“三起三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不稳定。“文革”十年,是灾难的十年,这种灾难是全局性的灾难,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和挫折。因此,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选择。只有三条路,第一,回到“文革”的老路上去,或者是有所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文革”的道路。第二,走全盘西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到此为止。第三,全面改革,同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很明显,老路走不下去,社会主义不能放弃,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全面改革,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从实践方面说,改革已经过去30年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已经有了实际上的经验,抚今追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改革必须要进行。

既然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是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那么它改革的主要方面在哪里呢?或者说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从思想上看,这次改革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原则,把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之下,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毛泽东思想,新的思想路线采取了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从政治上看,这次改革拨乱反正,使国家政治生活回归到正常轨道,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政治改革思路并进行了实践。在拨乱反正方面,平反大量的冤假错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把全党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政治革新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废除“指示”等个人崇拜做法,强调集体领导。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方法,同时加强法制建设。

从经济上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党中央对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大胆改革,制定了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精简行政机构、按经济规律办事,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等改革措施。后来,这种改革又扩大到所有制领域方面。1979年,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有些地区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全国农村实行新制度的生产队达到67%。党的十二大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推行。各地改革先后经历了从承包、租赁、转让到所有制改革几个阶段。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区也进一步增多。

综上所述,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和加强,它没有改掉公有制,也没有改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我们说,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并不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王建辉)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