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
8031100000083

第83章 2、为什么“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句话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讲的。1956年12月7日,在与民建、工商联负责人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话时,毛泽东讲:“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地下工厂同国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我们保留了私营工商业职工二百五十万(工业一百六十万人,商业九十万),俄国只保留了八九万人。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如果是那样,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必要了;也不是说我们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说,适当发展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具体说来,它包含四层意思:(一)国家资金主控的“国家市场”与私人资本参与的自由市场应该共同发展;(二)国家投资的“国营工业”与私人投资的“私营工业”应当共同发展;(三)计划手段和价值规律可以共同使用;(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共同发展。为什么要发展资本主义,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其所有制结构应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并非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毛泽东主观上想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萌生和发展,但是新出现的“地下工厂”不再是过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简单延续,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这种私人经济成分已无力与公有制经济抗衡。

对毛泽东上述这段谈话进行分析,显然其中包含着他在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1)毛泽东实际上说明了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了还不能完全消灭非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因而当时就出现了自由市场、地下工厂等。毛泽东指出其原因是社会有需要,并且提出要尊重这种客观事实,让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化。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了三种,即个体经济(夫妻店)、私营经济(私营工厂)、外资经济(华侨投资)。

(2)毛泽东赞同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企业“作对”,即展开竞争。竞争是社会经济有活力、有生机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压力。毛泽东看到许多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缺乏活力,服务质量低下,因而提出要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让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展开竞争,搞活经济,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毛泽东还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性问题。毛泽东认为,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过短,没有让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作用,导致社会需要长期难以满足。根据苏联的经验教训,我国则应在较长时期内保留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毛泽东明确指出,地下工厂要增加,私营大厂20年不没收,华侨投资100年不没收,这即是说,至少在100年内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方针。即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在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私营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应是我国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一个基本原则。

正像薄一波所说:“我理解,他当然不是说又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说,在所有制结构上,要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保存和发展一些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并引进华侨投资。这样做,可以使国营、合作社经济有个‘对立面’,保留一定的竞争机制。”这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已经改变了“让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绝种”的观点,“但至少可以认为,他实际上作了这样的解释:让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绝种,是长远的将来的事,不是眼前一下就可以完全做到的事。”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可贵的思想火花”。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虽然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当中没有坚持下来,但是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来源。改革开放的思想主要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邓小平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它们为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贡献。

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逐步解放。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不但资本主义可以搞,而且社会主义也可以按“资本主义”那样来搞。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这样就打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界限,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把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因此,毛泽东的“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不仅在当时有着极大的合理性,而且更鼓舞着我们今天进行理论探索的勇气。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

(王建辉杨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