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10

第10章 本命年的传统习俗

本命年的说法与十二生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当本命年时,民间也都有一些特定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民间,人们以“巡”作为纪年单位,属相每十二年轮回一次,称为一巡,以此循环往复。当某一年的纪年生肖循环至本人的属相,即本人出生时那一年的纪年生肖时,该年就是本人的本命年。简言之,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这个人的本命年。比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12年后再遇子年,就是他的本命年。因此,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一次自己的本命年。所以,人的本命年出现时他会是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由此可知,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推算出来的,与十二生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往往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属象,一般自己属什么,就会对那种生肖动物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和偏爱,尤其到了本命年的时候,生肖玩具、生肖画等都会成为人们的最爱。

民间传统习俗认为,本命年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人们相信,一定要祈福辟邪进行“禳解”,以冲去灾祸,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才能在多殃的本命年逢凶化吉。因此按照传统,到了本命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更有甚者所穿全部是红色,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祸免灾。这种“扎红”的习俗直到今天,依然在各地非常流行。春节期间,各种形式的红黄飘带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认为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好运当头。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崇红”心理却一直没有改变。新年贴红对联,新婚礼俗中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营造出喜庆的气氛,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人们特别重视男孩子的12周岁生日。这一天,孩子要“扎红”,家长要置办酒席,亲友要赠予男孩礼物钱帛,以表示祈福的意思。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在中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花甲为人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有着特殊的意义,儿女们要为老人办“换甲宴”,以寄托人们祈求健康、长寿、吉祥的愿望。

在中国一些地方民俗中,本命年的腊月三十晚间忌出门。这一天从太阳落山黄昏起,值本命年的成年人或孩子闭门不出,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已婚男子还要由妇人相陪伴,认为这样就可以躲过灾难的降临。

由此可以看出,生肖文化早已经广泛介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其中有某些迷信的色彩,然而并不应该就此抹掉其中积极的一面。

延伸阅读

本命年与道教的关系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六十甲子,而道教信奉六十甲子神,即六十位星宿神。六十甲子神也有太岁之称,如甲子太岁金辨、乙丑太岁陈材等。在民间,把本人出生年的星宿神称为本命元辰,实质上,本命年即是本命元辰的俗称。在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内有座元辰殿,是祭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初八,人们纷纷到白云观元辰殿内“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生平安。这种祭拜又叫“顺星”,意思是即便不顺利的流年,通过祈祷也能得到对应星辰的保护,从而转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