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27

第27章 精致典雅的生肖器皿

传世器皿本身就留有深刻的历史印记,而将生肖文化附着于器皿之上,虽经岁月的侵蚀,非但没有褪去当年的风采,反而更加地富有历史的隽永,处处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坏。

生肖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上,就日常用具都有生肖文化的影子。无论是在器皿上,还是人们所用的装饰品上,都留下了生肖文化的痕迹,这些生肖器皿或是生肖饰物高超的艺术性时刻吸引着人们欣赏的目光,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生肖铜镜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话语至今仍然被人们引为经典。当然,这万千铜镜之中最吸引人的非“照妖镜”莫属,晚唐李商隐有云:“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照妖镜”即为铜镜的一种,铜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铜镜原是道教辟邪的法器之一,《古镜记》中记载,铜镜铸纹“十二辰位而具畜焉”。意思是说,铜镜背面的图案以八卦符号围成一周,其外,子丑寅卯十二辰以生肖的形式围成一圈。在古代,大多数的铜镜都绘有生肖图案,这也使铜镜具有了一种莫名的神奇意味和神秘色彩,似乎是在告诉人们,铜镜不只是用来“正衣冠”和做装饰品的,自有其独特的生命气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一章中对珍藏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里的中国古代铜镜有一段详细的记载:“该镜圆形,直径27厘米,兽形纽,边缘饰有如意云头连珠纹。图案分为五圈。中间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图。第二圈排列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生肖动物,即十二辰。第三圈是八卦符号。第四圈由二十八星宿围成。第五圈铸宇:‘长庚之英,白虎之精。阴阳相资,山川效灵。宪天之则,法地之宁。分别八卦,顺考五行。百灵无比选其状,万物不能遁其形。得而宝之,福禄来成。’”由此可知,十二生肖形象列于铜镜,取义即在“宪天之则,法地之宁”,这与认为铜镜具有“百灵无以逃其状,万物不能遁其形”的神力也是相关的。

明代高濂在其所著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谈到鼎、编钟、镜等古代珍贵铜器,他列举铜镜图纹,不言十二辰,而直言十二生肖。由此可见,生肖对于铜镜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除铜镜之外,古代很多金银器皿也都以生肖为纹饰。在花纹延展的边饰图案上,可见盘旋的蛇、飞动的猿猴、展开尾羽的公鸡以及奔跑状的牛,还有各式各样的虎、兔、马、羊、狗等。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生肖饰物

爱美之心,古已有之。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以贝壳、果实、花石等各种简单的饰物装扮自己,一是显得美观、大方,二则是人们认为这些东西具有辟邪、化吉的功能。随着十二生肖的出现以及生肖文化的广泛影响,生肖饰物也自然成为了人们的最爱。从两汉到盛唐,生肖饰物日渐丰盛,单是生肖颈饰就有项链、顶圈、排圈、金银冠坠、护头箍、金银角、银马围帕、金银抹额、金银插针、金银衣帽饰、吊饰、长命锁等多种样式,其它如冠服、发饰、耳饰、手、臂饰、胸腰坠饰等中都可见生肖的影子。当然,由于生肖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色彩越来越被人们看重,人们对生肖饰物的选择也越来越细致入微。有人认为生肖饰物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五行,不仅要选择自己所喜,还要选择自己所忌,这样生肖饰物才会具有灵性,才能确保平安无事。

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出,生肖文化中还具有某些封建社会留下的残余,对此,我们应该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对生肖文化进行审视,既不能丢掉诸如生肖饰物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又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革新,这样才能使生肖文化继续活跃于当前中西文化相互交汇的洪流之中。

延伸阅读

生肖饰物佩戴的禁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反映在生肖文化中,就是人们对于生肖饰物的热捧。然而,由于生肖之间相生相克观念的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于生肖饰物的佩戴也有许多的讲究。例如肖鼠,宜佩戴属牛、猴、龙的饰物;肖牛,宜佩戴属猪、马、狗的饰物;肖兔,宜佩戴属狗、猪、羊的饰物……肖狗,宜佩戴属兔、马、虎的饰物;肖猪,则宜佩戴属虎、羊、兔的饰物。很明显,这是对于生肖之间相生相克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进一步运用,是和生肖有关的一种新的样式。然而,这种样式却并没有事实上的科学根据,只不过是古时封建迷信的延续而已,因此不足为信。当然,人们藉此而只是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的话,也就不足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