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46

第46章 虎为威猛聪明的象征

在中国人心目中,虎天生就具有一种王者风范,是十二生肖中最凶猛的动物。尽管虎有时也成为暴政的象征,但从生肖之虎的习性以及民间传说当中,人们也会赞美虎威风凛凛、气定神闲、雄踞山林的威武形象。

有诗句赞美老虎说:“身披虎甲背神弓,霸王金冠谁可摘。”小说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身披虎皮袄,脚踏豹纹靴,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虎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虎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同时,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和荣耀。

威猛阳刚的象征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与十二地支中的“寅”相配。甲骨文最初的“寅”字如箭矢状,依《说文》中说,“寅”字表明,春之将至,阳气上升,虽然上有冻土,一定能破土而出。“寅”字配虎,正表明虎的威猛阳刚之气威不可挫。

对于虎的威武凶猛,人们早有认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虎在夜间“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虎乃兽中之王,雄健无比,凶猛异常,长啸时山鸣谷应,奔跑时狂风阵阵,自有其王者气象。虎额头上的斑纹又恰似“王”字,似乎百兽之王的虎是天意所命,虎的权威更加不容置疑。远古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的虎长期的生死搏斗中,认识到虎是一种难以战胜的力量,由敬畏恐惧而生崇拜,希望自己是虎或者虎的后裔,能得到虎祖的佑护,虎就自然成为了远古先民的图腾之一。

由于虎之威猛雄健,常被民间视为阳刚的象征。人们认为虎是代表吞噬鬼怪的纯阳之力,有遏阻消灭魔鬼的能力,能够保佑安宁。因此民间常常用虎来作镇邪的门神或者镇宅的守护神,还被作为护墓神兽。古代墓葬中多应用虎纹,如汉代墓室中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常有奔虎图或二虎争璧图,在石棺刻绘上常见虎头图或虎口吞人图一类题材。民间还认为喝虎皮汤可以摆脱鬼怪的纠缠,戴虎爪能够辟邪,虎身上不同的部分可以作为预防疾病的护身符,在小孩子额头用雄黄酒涂写“王”字可以借虎御恶,保佑平安。这些民间风俗实际上来源于远古的虎神崇拜。

《山海经》中有许多类似虎的神:把守昆仑之墟的开明兽“身大类虎”,有九个头,长着人的面孔;掌管黄帝下都宫殿的陆吾,样子是“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管理天帝园圃——槐江之山的神英招“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拘于四海”。在《山海经》的图谱上,英招神被画成长有翅膀的虎。民间风俗中显现的虎文化现象蕴含着上古虎图腾崇拜的深刻内涵。

聪明智慧的象征

虎能够在山林中称王,除了倚仗它的凶猛之外,也离不开它的智慧。据民间传说,熊曾与虎比斗打架,争夺森林之王的宝座。最初它们不分上下,后来熊越斗越勇,虎却没了力气,提出暂停。熊要显示豪气,当即同意。老虎觅食进餐,然后卧在草丛中养精蓄锐。熊力大无穷,多少有点瞧不起老虎,它见老虎走了,闲着没事,就去拔周围的大树,清理比武争斗的场地。老虎吃饱睡足,又来相斗。熊坦然应战,愈发凶猛,斗不多时,老虎又感到腹空力乏,再一次提出停战,熊还是满不在乎地答应了。于是老虎再去进餐、养神,熊依旧不停地拔大树。如此这般,熊终于精疲力尽,老虎却吃饱睡足,精力充沛。最后,熊惨败在了老虎的手下。

据传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在虎子中最为凶恶,甚至以同胞兄弟为食。所以母虎处处防范彪,以免彪将其他虎子吃掉。遇上过河,母虎会先将彪带过去,然后返回来背另外一只小虎过河。到对岸后放下小虎,再将彪带回来放下,背另一只小虎过河,最后再把彪带过河,使彪不能单独与其他小虎在一起。这叫“母虎防彪”,可见老虎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

延伸阅读

猫为虎师

虎有“森林之王”之称,据说虎的一身本领全是猫教的。老虎师从于猫,猫把扑跳抓的本事统统教给了虎,虎却起了歹意,暗想:“除掉猫,便可在世上称王。”于是虎趁猫不注意,冷不防地向猫扑过去。没想到猫多了个心眼,留了一手上房爬树的本事没教虎。猫见虎忘恩负义,翻了脸,便一转身躲过虎,爬上一棵又高又大的树。虎爬不上树,只好回到山野中去称王了。